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內經》治便秘經典醫案:十年便秘愁斷腸

中醫《內經》治便秘經典醫案:十年便秘愁斷腸

中醫《內經》治便秘經典醫案:十年便秘愁斷腸(本文來自中醫古籍APP,中醫古籍收錄了二千多本珍貴中醫書籍,是您了解中醫學習養生的好幫手,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均可下載)

導讀:今日分享一則病程長達十一年的便秘案例,本案醫者以經誤而悟之案公諸同道,同溫治病必求其本之經旨。

《內經》中「治病必求於本」的重要思想是臨床中醫必須遵從的理論宗旨。而治法無論是正治法還是反治法,也都是以「治病求本」為終極目標的。這則醫案是作者因誤治而悟的醫案,作者在分享誤治經驗的同時,也警醒了同道時時應把握「治病必求其本」的經旨。中醫《內經》治便秘經典醫案:十年便秘愁斷腸張某,女,36歲,水電一局工人。初診1989年5月2日,患者便秘9年,常5—6天甚至10餘天一解。痛苦異常,曾多次到本地及市醫院診治,均為功能性便秘。服中西藥不佳(藥物不詳,自述公費用中藥二百餘劑)。服藥時便且稀,停葯則症情如故。

余以為血虛腸燥所致,以活血潤燥,瀉下通便為法,用四物湯加杏仁、肉蓯蓉、大黃、火麻仁、郁李仁水煎服。前後診治4次,四物湯加味服12劑,便秘癥狀有所緩解,自此中斷治療。

92年1月3日偶遇患者,自述失去醫治信心,只好以果導、番瀉葉,外用開塞露維持現狀。經細問病史,原來81年生一女嬰,婆母及丈夫不歡,自感委屈,悲傷欲哭,漸致胸悶不舒,神倦納呆,頭暈目眩,夜寐不安,半年後身體自然消瘦,皮膚乾燥。便秘溲黃,診得脈弦細弱,舌淡少苔。細思推理,症由肝鬱脾虛,津液失布,而腸不傳導,糟粕內停致成便秘;便秘為標,肝鬱為本。中醫《內經》治便秘經典醫案:十年便秘愁斷腸據《內經》「木郁達之」之訓,順肝條達之性,暢木遏郁之氣。並鼓勵其人堅定治癒信心。遂選逍遙散加減治之:柴胡20g,炒白芍25g,當歸、生地、元參、麥冬、炒杏仁、蓯蓉、炒麥芽各20g,枳殼15g,炙甘草10g,生大黃10g(後下)。水煎服。五劑盡。

於1月10日自覺肛門重墜,有便去廁,蹲及近一時,用盡全力解除硬結糞塊,頓時周身汗出如雨,氣微體衰,暈倒在地,扶屋內休息後好轉。1月11日自述瀉下硬便後,腹內舒適,格外通快。效不更方,上方減去大黃,加炒棗仁30g,遠志20g,繼用三劑,精神良好,夜眠較佳,皮膚濕潤,有時有飢餓感。因患者便秘已久,素體虧虛,繼用八珍湯加黃芪以補氣活血,6劑後諸證漸愈,飲食增加,隨訪一年,便秘未發,體重增6公斤。中醫《內經》治便秘經典醫案:十年便秘愁斷腸按:此例治程長達11年之便秘頑疾,最終仍以順肝條達之性,暢木郁遏而愈。余初診時囿於活血潤燥,瀉下通便,雖取效一時,葯後又秘。治其標未能治其本,與前醫共囿辨證不明,治療失當之誤,延長了患者痛苦,深知慚愧。嗣而求得患病原因,辨析出其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則臟腑氣機不暢,津液失布,腸道燥澀,飲食結聚而不得傳導,猶之無水行舟之機理,遂以郁秘論治,用逍遙散調和肝脾收效。今以經誤而悟之案公諸同道,同溫治病必求其本之經旨。

友情提示:現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疾病都開始年輕化,學習中醫養生,保養身體健康,首選中醫古籍APP

神黃信息》》》》》》》》》》神黃招聘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經典必背:神農本草經,探秘中藥智慧!
海濤法師:治癌症的經典:《佛說療痔病經》
長期的頑固痛經,治了兩年沒好,中醫五診治癒,經典婦科醫案
中醫經典必背:五臟用藥歌訣
《中醫藥法》呼之欲出,經典名方申請可不經臨床?
老中醫用「土辦法」挖掘大數據,篩選出治療痛經的4味經典中藥
名家經典:歐陽詢小楷《陰符經》
三個經典醫案帶你了解中醫的「辨證准,用藥精」
佛弟子必修的經典《地藏經》讀誦
《心經》圖解,讀懂一部經典勝讀書十年
四大經典魔術揭秘!
被稱作佛門孝經的經典:《佛說盂蘭盆經》
《韓非子》中的經典故事,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中醫名言(配解析),經典就是經典
王立忠治療發熱經典醫案分享,非常珍貴的中醫診療經驗
中醫經典:方劑治腹痛,藥到病除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治療痛經的中成藥
追美女的十大經典法寶
《二十四史》經典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