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家談言語與修養

佛家談言語與修養

佛家談言語與修養


文/阿蓮

佛家談言語與修養


言語是一個人在世間與外界或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時也是立身處世的重要工具。讚歎、溫柔、鼓勵和中肯的言語,通常有著一種積極的作用,令聽者心生歡喜,充滿信心和希望。而謊言、辱罵、誹謗和不當的言語,通常會令聽者產生煩惱,心情惡劣和消極的思想甚至會做出偏激的反應。


前不久我就聽說了一件因為說話不當而付出慘痛代價的事情:有三個年輕人一起在公園的湖上乘船遊玩,其中小張和小王是一對情侶,剛剛鬧過矛盾,而小李則是小張的好友。因為大家素來都很熟悉,所以乘船的時候就在一起說笑起來。當時小王由於是負氣,而她的男友小張一直對她愛理不理,所以很不高興。小李為了緩和氣氛,就和小張一起晃起船來。小王便說: 「你們不要晃船,再晃我就跳到水裡去。」小李聽她這麼一說就開玩笑地說: 「你跳啊,如果跳下去小張肯定會救你的,你還給了他一次英雄救美的機會了呢。」沒想到在他這句話說完之後不到兩分鐘,絲毫不會水性的小王竟然真的從船上跳進了湖裡。而小張,小李雖然先後也跳水去救她,但終因湖水太深,兩人又沒有救人的經驗,如果不是公園救援人員起來,可能他們也會和小王一樣溺水而亡。之後,小王的家人將小李、公園管理處等告上法庭,法庭調查後認為導致小王投水的誘因是小李的那句死玩笑話,故判他負百分之十的責任,賠償其家人兩萬餘元費用。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某種場合下,言語不慎將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惡果。而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言語不慎可能導致危害社會、國家乃至世界,故儒家有語: 「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

佛門基本戒律有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包括身、口、意三部分一一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貪、不嗔、不痴。


十善中身業和意業各佔三項,而口業卻佔到了四項,由此可見口業的重要性。因為身業的殺、盜、淫多是由言語不當引起的,而意業的貪、嗔、痴也是通過嘴巴體現出來的。


佛法告訴我們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之因果真理。在言語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惡真誠虛偽,若起心是善,是清凈心,所謂「無欲則剛」,則雖是忠言逆耳,卻是良藥苦口,口行無畏布施,其道德正氣能震撼天地,攝受眾人,使人離惡就善,功德不可思議;若起心是惡,動之以口,發出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縱是諂媚逢迎,顛倒是非,終將嘗到惡報,故《四十二章經》云: 「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所謂兩舌, 《諸經要集》云: 「若以噁心,令他斗亂,即是兩舌,得罪深重,墮三惡道中,唯得敝惡破壞眷屬。」


通俗點說,兩舌就是在他人之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總有人喜歡捕風捉影,搬弄是非。在人前不動聲色,暗地裡打小報告,散布謠言。渚如婆媳之間鬧矛盾,兩舌的人就會在婆婆面前說媳婦的壞話,然後又在媳婦面前說婆婆的壞話,結果導致婆媳矛盾越鬧越深,及至成仇。這種人心地險惡,常常唯恐天下不亂,而面對經其口而起的禍端他還會幸災樂禍,但是總有一天,是非會被澄清,事實真相也會大白,兩舌的人再怎麼做也不能自圓其說,不能被大家原諒,結果導致被眾人所厭惡,而且都會像躲避瘟神一樣避著他。對於這種人,我們只要記得「來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就一定能夠把他認出來並加以防範。

惡口,即是出言不遜,傷人自尊。


惡口的人,通常是沒有什麼修養的,並且極其自私自利。這種人在開口前不會考慮自己的言語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傷害,而是恣意放任自己的口舌。


記得有一位鄰居小趙,常常開口閉口「他媽的」,不管是誰和他說話,總喜歡自稱「老子」。後來有一次他相親,對方是個很溫柔而美麗的女子,小趙一眼就相中了。於是讓他的母親給對方倒水,沒想到,母親一不注意,熱水濺到了女子的手上,小趙於是脫口而出道: 「你他媽的瞎了?把人家燙著怎麼辦?」女子一聽小趙這口氣,不高興地道: 「你怎麼這樣對自己的母親說話?」小趙陪著笑道: 「不好意思,老子說習慣了。」結果可想而知,小趙的相親是以失敗而告終。誰會喜歡找這樣一個粗口惡舌的人為伴呢?


也有的人認為在自身利益受到惡人的侵犯時以言語自衛謂之以惡治惡,當不算惡口,其實不然,儘管惡人有錯在先,但你的惡語相向同樣會激起他更大的嫉恨,從而導致更加可怕的後果。俗話話,自己造業自己了,惡人自有惡人磨。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度他,那就不如對其敬而遠之,任其自生自滅。所以佛陀涅盤時有遺教說: 「遇見惡性比丘,默摒之。」


對於惡口的報應,佛經亦云: 「若以惡口罵詈,身死魂逝,墜墮三途。若墮地獄,割舌令自啖食;若墮餓鬼,口中蛆膿流出;若生禽獸,食啖糞穢,人怪其聲;罪畢為人,面貌醜陋,口氣常臭,唇齒皆缺。」而口過中又以大妄語罪所得惡業最深。大妄語如未證說已證得,未成佛說已成佛等,為博取信施供養,求名聞利養等而說,不僅害人修行走錯方向,更障人法身慧命,故受墮地獄的果報。

妄語的人通常愛撒謊,且喜歡不懂裝懂,常常自以為是,狂妄自大。妄語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智慧不夠,導致知見不明,貢高我慢。很少有人會說自己認為不對的觀點,都是覺得自己的見解很英明或者獨特才旱顯示於人前。俗話說:「我慢之山不流法水。」而古往今來,因為說錯話而招致災禍的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在古代政治鬥爭中,黨派林立,說話稍有不慎就會大禍臨頭。現代社會因為說錯話,說不當的話,說不負責任的話而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和結果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不要以為僅僅是一句話而已,一句不適當的話卻可能給你帶來不希望的改變或是結局。因此,說話要慎重。我們應當時時保持一顆謙卑心,恭敬心。時時反觀自心,不向外求,這樣就可以少說很多妄語。


口過中最後一過是綺語,就是類似花言巧語的輕浮言語,以及取笑他人或者形容不當的的言詞。


有一個童話故事說某個人告別喜歡取笑別人,每每和誰在一起總能找到取笑別人的理由,而且還自以為很幽默。一天他和花生、番茄一起走在路上,不巧的是,一輛馬車駛過來,從花生的身上壓了過去。這個人看到後哈哈大笑,形容花生道: 「花生餅!」這時很不巧,又一輛馬車駛過來,從番茄的身上壓了過去。這人又哈哈大笑地嘲笑番茄道: 「番茄醬!」沒想到,第三輛馬車又駛了過來,並且從這人的身上壓了過去。這回花生和番茄——起不無諷刺地看著人說: 「人渣!」


故事說明綺語是一種惡業,那些言談向來喜歡綺語的人,也同樣會遭到遭人戲弄和輕賤的果報。

很多時候,自己的嘴巴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古人講慎言,就是說人說話要多加考慮,切不可信口開河,不知深淺,沒有輕重。一個人說話前應該三緘其口,應該說的話則說,不應該說的話絕對不能說,這看似十分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可以說,會不會說話關係著事情的成敗,個人的安危,人生的命運。


說話是學問,會說話更是學問。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別人誇獎他時往往說這個人會說話。可見,會說話不僅是一個人的優點,還是對一個人為人處世有方法不莽撞的褒獎。相反,不會說話往往會犯下錯誤,禍從口出,言多語失,招來別人的反感,有時候還會因你的言語過失而給你帶來沉重的打擊。


八正道中之正語是修道法門之一,正語即是由正見透過正思惟而表現於俗諦中,不僅是說正言、善言,更說宇宙人生的真理,如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度盡無數眾生,為迷途眾生點一盞無盡明燈,照亮娑婆世界的黑暗。所以,要說就要說好話,說正語、善言,既是說法布施,又能圓滿周遭事物,廣結善緣。


孟子曰: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將禮義廉恥等倫理道德恢復、提倡,使心性回歸善良、真誠面;用仁義、道德作為立身處事的根本,從反省檢討自己的身口意做起,建立好的良知良能,不迷於外在的財色名食睡,進而幫助、利益他人,則人生方能走向光明道路。


俗語也有言: 「點到為止,遊刃有餘,寧可不夠,不要過頭。」在言說中,要能知應對進退,一切適中合宜,則為人處世方能圓滿,俗諦圓融。日常生活中,要能做到多說愛語,真誠關心別人,而不只是流於客套,還要多說成就人的話,而不只是對別人的缺點橫加指責。在說話時,要注意說話的語音和語調,眼神注視著對方,用謙遜柔和的聲音,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要常能覺察、覺照自己的言語、動機,以說善語、鼓勵之語、正語、真實語、佛法真理等,代替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精進用功,則人生必然處世無礙,事事吉祥平安。


《華嚴經》云: 「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在心念無法遠離貪、瞠、痴妄想無明時,更需修善以攝惡,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一句善言即是行善布施,即是止一惡念,斷一惡行。


如果三思而後還必得要言語時,那麼就請你一定要謹慎自己即將出口的話語。人若能從一字一語的外相中,磨鍊自己斷惡修善之言說,則日行功深,即能轉識成智,如此即可達到言無虛誑,則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境,即與道相應。到那時則無明分分斷,法身分分現,最後也必然成就其道業,利樂眾有情。

佛家談言語與修養



來源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域蓮音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藥師經法修持及對生命科學的探討
五台山菩薩頂蓮師聖像製作者講述聖像神奇的塑造過程
眼前的時光
肉眼怎能看清「空性」
朝聖者的眼睛

TAG:雪域蓮音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可染談畫家的藝術修養
語言修養之常用語句篇(三)
談談健身教練的自我修養
道家養生的九種修養
言談見修養,你該知道的說話禮儀!
修養名言
有關道德修養的格言
言談見修養,禮儀在細節
《論書法家的自我修養》
讀呂祖仙跡詩,感受傳統文化修養
言談見修養,禮儀在細節!
【南師講座】:《大學》的七證修養功夫與佛學修養是一樣的
孩子的談吐,父母的修養
《呂祖修養經》
練氣功與道德修養!
氪父母的金無壓力?論手遊玩家的自我修養
葉恭綽 寫字的修養
畫家缺乏文化修養,技術再好也是二流!
匠狀元裝修知識:家居裝修養眼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