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許倬雲作序《現代的歷程》:寫給每個現代人的現代史

許倬雲作序《現代的歷程》:寫給每個現代人的現代史

本文摘自《現代的歷程》,杜君立 著,上海三聯書店,2016年7月


以下摘自《現代的歷程》引言部分:


儘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儘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儘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儘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裡,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列夫·托爾斯泰


(Leo Tolstoy,1828—1910)


在撒哈拉沙漠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小巧可愛而又優雅的布希人。他們在沙漠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是世界上最知足的人;他們沒有犯罪和刑罰,也沒有暴力和法律,更沒有警察和資本家。他們相信上帝是樂善好施的,世界是善良美好的。



許倬雲作序《現代的歷程》:寫給每個現代人的現代史

電影《上帝也瘋狂》中的布希人。



布希人孤陋寡聞,他們從沒聽過或見過所謂的文明。有的時候天空萬里無雲,就會聽到打雷聲,他們認為那是上帝吃飽了在打嗝。他們很和善,從不懲罰孩子或厲聲厲色。孩子做起遊戲來既可愛又富有創意。他們打獵時常常會向獵物懺悔,說若不是為了生計,他絕不忍心下手。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沒有所有權意識。他們生活的環境確實也沒有什麼可爭的,那裡只有草木和野獸。這些布希人從沒見過石頭,他們認為最硬的東西是木頭和骨頭。他們生活在一個平和的世界裡,那裡沒有石頭和鋼筋水泥。


在距離布希人往南600英里就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在這裡,你能看見所謂的文明。


現代人不甘心屈服於大自然,反過來,他們要改造大自然。他們製造了城市、高速公路、汽車飛機和各種機器。為了節省勞動力,他們絞盡腦汁,但似乎永遠沒有盡頭。他們越想改進生活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越發複雜。一個孩子必須用10到15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如何在這複雜危險的環境中生存。

不願臣服自然環境的文明人越來越發現,他們必須時時刻刻去適應他們自己所創造的這個環境。每當星期一的時鐘指向7點半,他們就必須離開舒適的巢穴,去另一個截然相反的地方。一到8點,每個人都忙碌起來……


生活就這樣支離破碎地過著,每天都得去適應新的生活。而撒哈拉沙漠里的日子隨你怎麼高興就怎麼過,每天都是禮拜天,不需要由鐘錶和日曆來支配你的生活。


這是喜劇電影《上帝也瘋狂》中的一段開場白。


按照悉尼·史密斯的說法,世上的人分為兩種,大洪水前的人與大洪水後的人。大洪水後的人進入人類社會已經數千年,末日為時不遠,於是人們努力學習和工作,以適應其短暫的生命。相反,大洪水前的人還沒有意識到傳統時代已經結束,因而一如既往地悠然生活,不知今夕何夕。毫無疑問,「布希人」是大洪水以前的人,而那些城市裡的現代人就是大洪水以後的人。


大洪水前其實就是舊石器時代,一般認為始於三百萬年前,從第一個製作出粗糙簡陋的工具算起,直到發明第一個機器——弓箭為止(弓箭無疑是布希人最先進的武器)。按照《抱朴子》記載,「曩古之時,無君無臣。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然不系,恢爾自得。不競不營,無榮無辱。山無蹊徑,澤無舟梁。川穀不通,則不相併兼;士眾不聚,則不相攻伐……勢利不萌,禍亂不作,干戈不用,城池不設」。從時間上來說,這部分歷史佔據人類生存史的99.5%,人類爬進文明世界只不過是剛剛發生的事情。

卡爾·曼海姆說:「歷史並不是某種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某種不斷演化的集體所具有的屬性;它不僅是一份對於變遷的記錄,而且是一種對於發生變遷的事物的說明。」早在「科學」出現之前很久的歲月,古代的人們就已經開始思考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即怎樣理解這個「世界」。「世界」二字出自佛教經典《楞嚴經》,世是時間,界是空間。這與中國傳統上的「宇宙」二字類似。在整個世界的軌跡中,人類文明並不一定很深刻,但文明發生的範圍卻要寬廣得多。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之後擴展到非洲的埃及,歐亞大陸的印度、中國和歐洲,最後到達美洲和大洋洲。


在非洲廣袤的稀樹草原上,還有很多類似布希人這樣的原始部落。他們不僅與自然和諧相處,甚至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那裡不乏將人當作獵物的大型食肉動物。他們不像我們一樣從外面驚奇地向內看,更不是高高在上地傲慢俯視。向蜜鳥堪稱這種「天人合一」的生存狀態的完美象徵——它們發現野蜜蜂的蜂巢後,就嘰嘰喳喳地飛舞著,引導獵人,跋山涉水,來到蜂巢。當獵人打破蜂巢取走蜂蜜後,這些告密的小鳥就可以得到其中的蜂蠟。


農業的出現不過萬年,而廣義上的「文明人」在這個地球上已生活了200萬年。他們99%的時間是在狩獵和採集的階段中度過的。在地球上總共曾生活過近800億的人中,其中90%的人是像布希人一樣,靠狩獵和採集度過一生的,6%的人是在農業社會中度過的,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的人只有4%。美國農業經濟學家哈倫指出,農業並不是什麼發明和發現,也不是革命,而是經過很長時間後,人們極不情願地接受下來的;相比之下,採集—狩獵生活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能達到的最成功、最持久、最適應的方式。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將人類分為三種:原始人、野蠻人和文明人。原始人是一種分散的小民族,野蠻人是一種聯合的小民族,這兩種民族都建立在道德、習俗和傳統之上;而所謂的文明人,即生活於公民社會中的民族,他們的生活完全是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照此說,如果電影里的「布希人」屬於原始人,那麼中國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進入「野蠻人」階段;毫無疑問,「文明人」完全是現代(文明)的產物。

美國學者布萊克認為人類歷史上有三次革命性的轉變:第一次是三百萬年前人類出現,第二次是人類從原始進入文明,第三次是從農業文明或游牧文明過渡到工業文明。一般而言,人們將這第三次大轉變理解為「現代化」。在現代人看來,傳統時代是「靜止的歷史」,歷史只是長時期結構上的延續。所謂現代化,並不是一個「靜態的文明結構」,而是一個過程,一個我們當下世界仍在繼續的歷史衍變。


正像「文明人」不同於「文明」,文明與文化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所謂文化(Culture),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知識、信仰、習慣和常規的總和。文化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組織。不管是素食主義還是食人主義,包括各種各樣的社會習俗、科學技術、文字禮節和行為規範等,從劈開一塊石頭到分裂一個原子,從毛筆到轎子,從騾子到太監,從貪污到墮胎,這都屬於文化。甚至可以說,沒有文化也是一種文化。簡單地說,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認為,文化是指人類在歷史經歷中所產生的思想、事物的「複雜的複合體」。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將文化定義為是一種「思維軟體」,即一個群體典型的感知、思維和行為方式。斯賓格勒更凝練地說,「文化就是國家形式的民族存在」。


文明(Civilization)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簡單地說,它是一種以「馴化」植物、動物和人類為目的的大型的複雜體系。文明的構成方式千差萬別,但典型的文明形態一般包含鄉村和城市、政府和社會、階層和職業等文化樣式。用威爾·杜蘭的話說,文明是增進文化創造的社會秩序,它包含了四個方面:經濟生產、政治組織、倫理傳統和知識文化。在歷史維度中,文明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這使其難於被定義。胡適先生說,文明是「一個民族應付他的環境的總成績」,文化是「一個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中華文明幾經衰落,但最終被發揚光大;印加文明曾經輝煌,卻最終湮滅無存。文明之間的區別離不開宗教信仰、社會風俗、政治結構和藝術形式,這些要素都基於技術;換言之,技術構成文明的基礎。因此說,技術是文明的根本體現。


無論文化還是文明,都是人類的專利,人類以此作為自己區別於動物的標誌。相對而言,文明比文化要大得多。所有文明都是文化,或者是文化的集合體,但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現代與古代之所以不同,就是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文明。離開技術和知識,僅從人本身來說,古代人與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如果將歷史的命題專註於文明與文化,那麼技術就居於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位置,技術進步與文明進步和文化衍變息息相關。


事實上,即使從「前文明」的「野蠻人」算起,人類文明其實是一種很年輕的事物,幾乎沒有幾個歷史遺址會超過五千年;或者說,人類文明僅僅只佔全部人類史的0.5%。與整個人類文明相比,現代文明則更加年輕。如果以1776年為現代元年,那麼現代的歷史也僅僅只佔全部人類文明史的5%。然而就是這5%,卻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歷史的發展並不是勻速的,也並不總是前進的。但如果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一個主線,那麼它就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由野蠻到文明的過程。就整個歷史大趨勢而言,它的進步不僅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是加速度的。所謂「現代」,就是歷史進步的結果。這種「進步」體現在多方面:在物質上,由貧窮匱乏發展到豐裕富足;在精神上,由愚昧無知發展到智慧文明;在能源上,由人力畜力發展到煤炭石油;在技術上,由手工的簡單石器木器發展到鋼鐵智能的複雜機器;在經濟上,由封閉或掠奪的游牧農業發展到公平法治的全球市場經濟;在政治制度上,由個人或家族的暴力專制發展到民主憲政;在社會關係上,由血緣等級的人身依附發展到獨立自由的公民個體。


榮格曾說:「世界歷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事情是個體的生活。它們創造著真正的歷史。只有這時,偉大的轉變才得以發軔。無數個體的涓涓細流匯成洪流滄海,從而造就歷史和未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文明並不是文化的簡單相加,現代也不是歷史的直接延伸,但中國無疑正成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荀子在《王制》篇中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雖然人類的歷史並不長,但人類有比其他任何動物更為複雜的社會生活,更為豐富的物質器械,以及更為長期的歷史連續性。如果說人類是上帝的惡作劇,那麼歷史就是上帝擲出的骰子。面對歷史,人類不僅好奇,而且喜歡解釋。正像伏爾泰所說,我想知道人類由野蠻進到文明每一階段的情形……


作品簡介



許倬雲作序《現代的歷程》:寫給每個現代人的現代史


《現代的歷程》,杜君立 著,上海三聯書店,2016.7



本書是《歷史的細節》作者杜君立的最新作品,書中通過鐘錶、印刷機、蒸汽機、電腦等機器的發明及發展,勾畫了人類文明和文化史,特別是現代史的發展進程。作者旁徵博引,資料翔實,語言通俗風趣,並在再現歷史之餘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從石器時代的弓箭,到青銅時代的輪子,人類就開始從工具到機器的旅程。當人類發現時間並馴服時間,人類最終被時間馴服;語言使人類區別於動物,文字卻泄露了上帝的秘密。鐘錶和印刷機成為關於機器和現代最神秘的隱喻。從200年前開始,工業革命為我們打開了現代社會的大門,人們製造出機器並奴役它們,直到最終人們淪為機器的奴隸。戰爭釋放了人類的狂熱,人類遭到機器無情的屠戮。從汽車到電腦,人類根據自己的想像塑造了機器,同時也重新塑造了人類自己,使人類本身越來越像機器,直到被機器取代,這就是現代。一部人類現代史,就是一部機器發展史和文明進化史。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法蘭克福書展主席:中國的移動閱讀趨勢值得關注
為什麼中國人重視道德,西方人重視契約 | 華文好書
國品景泰藍《友誼之船》典藏版人民大會堂震撼首發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2016「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在京開幕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現代的歷程》:許倬雲作序力薦
清明節,古代到現代的穿越歷程
《陽光下的舞步》是一個心路歷程的體現
感動一個時代!我16年的《口袋妖怪》心路歷程(GB時代篇)
千古書生俠客夢:中國古代至近代的武俠小說發展歷程
黃子韜首部成長軌跡作品集《迭代2.4》將為你講述他成名後的歷程
趙麗穎的霸屏修鍊歷程堪稱現實版的《楚喬傳》
揭秘群演的心酸歷程,展現群演片場故事
曾經的童星現在或因郁暫退演藝圈 回顧張一山的「星」路歷程!
明代的青樓發展歷程透露著辛酸
指紋識別的歷程:還記得第一款劃時代的機型嗎?
名家名作◎白描:我的習書歷程
奮鬥史:一個清華差生的十年歷程
孫中山革命歷程最輝煌年代,宋慶齡做了那些事?
回頭終於發現自己的美麗歷程,我の彩妝日誌
一套好書,還送化石,而且是真化石!記錄世界最著名恐龍化石發現歷程的日誌+千萬年前滅絕生物的化石,限量出售
淺談宋代畫痴梁楷的減筆畫歷程
糧票發展歷程 紀錄一代人的生活
90後鄭爽的演繹歷程,圈粉與招黑同時,她的這些作品你也許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