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死只是旅程

生死只是旅程

生死只是旅程 點擊播放 GIF/91K



卍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起學習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全文共2390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生死問題是人類的一個永恆的命題,人類從產生以來就一直追問:人生從何來?人死往何去?如何看待生死?如何才能超脫生死?佛教認為眾生可以通過修行達到超脫生死獲得解脫。


有一個故事:有一天,一位經驗豐富的獵手,帶著他心愛的獵槍,追殺一群山羊。當追到一個懸崖邊的時候,這群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腳步,它們的前面是一處懸崖,從這邊崖壁到那邊的崖壁相距有十米多遠,再矯健的山羊都跳不過去,獵手看著這群即將到手的獵物也放慢了追趕的腳步。


但過了一會兒,一個不可思議的景象發生了,只見一隻年老的山羊從懸崖邊退了幾步,然後毅然而迅疾地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在這隻老山羊剛跳出的剎那間,另一隻年輕的山羊隨後也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在半空中踏在頭一隻老山羊的背上,以老山羊為跳板猛然地一蹬,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那隻老山羊悄無聲息地摔落在萬丈深淵之中。

隨後其它的山羊,如同得到了同一個號令,用同樣的方法和動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部分年輕的山羊們就這樣藉助老山羊為跳板的方式跳到對岸逃生了,它們用自己的方式保住了整個種群的繁衍。而這一切僅用了幾分鐘,當獵人趕到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獵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萬千……


我想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我們不了解他們罷了,就象這群山羊,雖然它們沒有人類這麼高的智商,但它們在面對死亡時為了群體的生存所表現的甘心赴死的勇氣,是值得人類敬畏的。


佛教所看到的生命是無常變滅,無窮無盡的,如同江河之水滾滾不斷,是剎那不停的變化著。死亡不是消失,死去的是軀殼,真正的生命則是綿延不斷。是走出此生這一扇門,進入新生的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生,也未嘗可 喜 ; 死 , 也 未 嘗 可悲。」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佛教又強調超越生死,認為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求得解脫。因此人要正確地對待生死,不執著於生或不執著於死,而是將生死看作統一的有機結合體。


人生是短促的、有限的,《四十二章經》中記載;「佛問諸沙門曰:『人命幾何?』沙門答曰:『數日之間』。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門答曰:『飲食之間』。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門答曰:『呼吸之間』。佛曰:『善哉!子知道矣!』」。從佛教角度看生死是「生命在呼吸間」,人生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大多不過幾十年的,即使能活百年,在時間的長河中,亦不過是小小的漣漪而已。但正因為有了死,人才會為了在有限的生命里讓生命展現燦爛的光輝而不懈努力,前仆後繼;正因為有了死,才有了對人生意義的追問。死賦予了人類生命太多的價值和意義。每個生命的存在本身都是一個美麗的奇蹟。面對生命,我們要用慈悲的心來發現生命的美麗,我們要用讚美的心來感悟生命的美麗。


人無法預測自己的生命,更無法迴避死神的到來。

生命有其堅強的一面:有的人可以在非常艱苦,受盡折磨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挑戰生命極限的美國魔術師大衛·布萊恩把自己吊在泰晤士河畔的玻璃箱中,僅靠喝水艱難度過了44天,引得世人瞠目。有報道說12名煤礦礦工井下被困4天5夜,在氧氣稀少、瓦斯含量極高的情況下,沒有吃過一口乾糧,沒喝過一口乾凈水,憑藉著對生命的渴望而被救出來,這些都是頑強生命創造的奇蹟。但生命有時又如此脆弱和無法預測,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便可讓一個健壯的生命瞬間消失。汶川8級的強烈地震中,在幾分鐘之內就將一處美麗的家園變成了人間地獄!無數鮮活的生命在一瞬間消失。地震發生的時候,許多孩子正在教室里上課,他們也一定憧憬美好的未來,想像著自己長大了做什麼,但是災難降臨了,生命的軌跡在這一刻畫上句號。


既然生命去來這麼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大乘流轉諸有經》說:「前識滅時名之為死,後識續起號之為生。」生必有死,死是另一個生的開始。佛教非常正視生死問題,佛教生死觀的積極意義在於肯定人有生老病死之規律,佛教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能夠擺脫生死的羈絆從而把握今生。佛教稱「人身難得」,那麼我們當然就要好好地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好好地活下去,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今生。佛教的觀點就是希望我們能從死亡的噩夢裡清醒過來,擺脫人生的各種貪慾,認清生命的無常,認識生命的真正意義。


佛經上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眾生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處於一個循環中,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 。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新的生。個體的人生是短促的、多苦的,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個體的生命會逐漸走向消亡。但一個個體的結束不是生命的完結。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我很慨嘆蠶這種動物,因為它闡釋了生死的轉換和生命的美麗。


蠶從出生到作繭自縛,完成了一個從生到死的轉換。然後破繭而出,化蛹為蝶,完成了一個從死到生的轉換。這個可愛的生靈讓我們體悟到生死的真諦,生死本是對同一件事物不同階段的不同描述。一定階段的死實際上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是生與死的力量,使蠶化為美麗的蝴蝶,生死的轉換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神奇。我感嘆生命的神奇和偉大,死是為了更美的生。究竟何為生、何為死?我只能說生和死同樣的美麗。


在生死輪迴的路上,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從出生到死亡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也許你正處在花一樣的青春年華階段,還不能理解生命的短暫和生命中會遇到的各種苦難,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等到了白髮蒼蒼時,才想起生命的可貴,但那時許多理想和希望已經成為過眼的煙雲。根據佛教的啟示,我們要好好運用今生為死亡早做準備,不要等病入膏肓時,才不得不反省人生。

我們註定要最終走向生命的盡頭,但我們不能毫無意義地虛度生命,甚至造惡業。在人生的這段旅程中,我們的行為將決定將來的旅程,明白生命的幸福與痛苦,就更應相信自己目前的行為會改變未來的一切,從而抓緊一切機會,培養良好的行為,為社會及他人多做善事,多積善業。那麼將來面對死亡時,我們心裡就會多一份坦然,自己生活得也更有意義。


助印: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轉輕。貪瞋痴,為造孽種子。身口意,為作惡機關,清夜自檢,此生所犯者,已多不可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公眾: 佛教微博 (weifojiao)

新浪微博:@佛教微博


微佛教官網:http://www.weifojiao.com


流通處長年免費結緣各種佛經、佛像,回復「助印」獲得助印信息。


(平台難免被模仿,若聯繫請核實以上信息為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卍微佛教 -- 佛教社會化傳播平台 製作發布

生死只是旅程 點擊播放 GIF/37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微博 的精彩文章:

增進快樂的三個要件
做兒女的應該及時報恩行孝
人身難得有何深意?為何說人是六道輪迴的軸心?
佛教的「色」與世俗常說的「色」是一個概念嗎?
「四大皆空」是什麼都沒有嗎?

TAG:佛教微博 |

您可能感興趣

生生死死有原因
走過生死的旅程,我們確實可以利用生命來為死亡未雨綢繆
生死簿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生孩子是一個女生的生死對決
蔚看人生 尺量生死
這裡的年輕人為生存前往歐洲 母親守家不知孩子生死
人間悠悠生死難猜時
信仰,超越生死
人生的目的就是解脫生死輪迴
人生:生死輪迴間
金礦讓淘金客們接踵而至的不顧生死,人為財死的旅程
願餘生以你為伴,生死不棄
在生死面前,人生並無大事
每天送孤独死去的老人们最后一程,他们早已看透生死
他是鐘山神之子,兩世生死,只為盜取仙藥,助人間擺脫生死輪迴
我們生命的憂患就在生死
驚!不吃長生不老葯,也不怕生死簿 吃了長生不老葯,照樣死亡
在生死輪迴圖中讀懂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