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京劇名家——葉盛蘭

京劇名家——葉盛蘭

葉盛蘭(1914-1978)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主工小生,清末著名小生演員程繼先之得意弟子,京劇「葉派」藝術的創始人。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縣,生於北京。祖父葉中定始入梨園,學藝於老嵩祝班,後為四喜班凈角台柱。父葉春善創辦著名的舊式京劇學校富連成社並終身任社長,是成就卓越的戲曲教育家,盛蘭為其四子。

京劇名家——葉盛蘭


六歲就讀於北平師大平民小學,九歲奉父命,輟學從藝,入富連成社,排入第四科,小「盛」字。初習旦角,由張彩林開蒙。因英武有餘,柔媚不足,在蕭長華等明師的建議下改學小生。葉盛蘭的武小生戲特別得到他的姐夫茹富蘭的悉心傳授,茹富蘭也是出身富連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藝術家。他的表演以規範嚴謹而著稱,葉盛蘭向他學的《石秀探庄》、《八大鎚》、《雅觀樓》等戲,奠定了他以後成為文武全才藝術家的重要基礎。


1930年葉盛蘭滿科,他一面留在富連成科班的學生劇團里演出,一面又拜當時的小生泰斗程繼先為師,以求深造,《群英會》、《臨江會》、《借趙雲》、《奇雙會》、《打侄上墳》、《貪歡報》、《蔡家莊》、《玉堂春》等戲均為師之真傳。特別是《群英會》的周瑜,這齣戲葉盛蘭在科班時就跟班內的總教習、名丑蕭長華老師學過。又學到了程派《群英會》許多獨特的表演,其中「舞劍」、「撫琴」的表演就是程繼先與武凈名家錢金福共同研究創造的。它不僅顯示了繁難的技巧,而且形神兼備,從琴聲劍影中渲染了周瑜的性格和咄咄逼人的氣勢。


葉盛蘭對程門本派的劇目、表演、武打、工架和念、做諸方面的繼承全面,並在多年的舞台實踐中有重大的突破和發展,不僅青出於藍,而且把程派小生藝術推向又一個新的高峰,其中最大的成績在於唱工。唱法上吸收了各家唱腔、唱法的精華,而使自己的唱腔華麗秀勁,並研創了反西皮唱腔。葉盛蘭在50年代以後,念白不須著意摹仿而酷似程繼先,語氣音色,皆可亂真,腰腿功夫極佳,刀、槍、劍、棍等等開打純熟脆帥,翎子甩髮均有超出前人的表演技巧,《獅子樓》(飾西門慶)、《翠屏山》(飾石秀)等劇中翻撲功夫和武技均不在武生演員之下。中年以後上演了一批獨有劇目,如全部《羅成》、全部《周瑜》、全部《呂布》等。葉盛蘭全面地發揚了程派小生的藝術,被認為是當代小生的首席演員,中年以後更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成為當代最有影響的小生流派。


葉盛蘭是自樹一派的表演藝術家,他的嗓音寬厚圓潤,氣度大方,扮像英俊,表演細膩,他的行腔剛勁遒健,華麗婉轉,是龍、虎、鳳三音的總合,聽他的演唱,似飲玉液瓊漿,沁人肺腑,扮武將壯武健爽,英氣逼人;演文生清秀飄逸,富有書卷氣。他在京劇小生行的發展史上居於承上啟下的地位,是極難得的人才,周瑜的意得志滿、呂布的剛愎自負、羅成的悲壯蒼涼,他都演的情真意切、惟妙惟肖,準確的把握舞台的節奏和分寸感,使表演的層次清晰,寓神情之真於聲色之美,是葉盛蘭表演藝術的主要特點。

京劇名家——葉盛蘭



個人作品:《桃花扇》《玉簪記》《鳳還巢》《白蛇傳》《柳蔭記》《西廂記》《玉堂春》《佘賽花》《蝴蝶杯》《呂布與貂蟬》《悅來店·能仁寺》《桃花村》《得意緣》《白毛女》《轅門射戟》《水淹下邳》《借東風》《赤壁之戰》《金田風雷》《斷臂說書》《群英會》《臨江會》《黃鶴樓》《雅觀樓》《白門樓》《戰濮陽》《八大鎚》《借趙雲》《遊園驚夢》《周仁獻嫂》《九江口》《羅成叫關》《奇雙會》《汾河灣》《牛郎織女》《飛虎山》《打侄上墳》。


葉派傳人:傳人除了他的次子葉少蘭以外,還有馬榮利、李元瑞、茹紹荃、張春孝、夏永泉、蕭潤德、張學濟、李繼增、朱福俠等。再傳弟子也遍布全國,當代京劇小生十有八九都宗法葉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戲曲 的精彩文章:

趣談京劇的諸位「第一」
京劇名家——袁世海
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秦腔劇情介紹薈萃
京劇的水袖功

TAG:西部戲曲 |

您可能感興趣

京劇名家——袁世海
名家畫華山
京劇名家——余叔岩
杏林名家 張素梅
京劇名家王平和神秘女嘉賓演繹中國最美音韻!
書畫名家:李華中
戲苑名家 馮戈
歷代名家最美的梅花盛宴!
畫壇名家 朱秀坤
安徽淮北書畫名家張守信古詩《游杏花林》
魏晉名家【鍾繇】名品
名家臨名帖:沃興華臨《雁塔聖教序》
名家詩歌 沙田速寫
台灣名家喻仲林的工筆花鳥
名家畫中的黃山?
梅蘭芳之子、京劇名家梅葆玖書法手跡欣賞
寶雞書畫百家-山水名家張雲
名家│吳冠中江南小鎮水墨畫
清翰林等科舉名家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