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我最愛的民國作家


兒時最愛的三部小說是《紅樓夢》、《京華煙雲》和《傲慢與偏見》,幾乎是同一時間,十二三歲的時候。小時候父母對我的閱讀範疇沒什麼管制,只是父親常常提醒我「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著少年荷爾蒙正盛,易衝動,不宜多少梁山好漢的江湖義氣,做出衝冠一怒為「XX」的事;老者最是心思重時,不易思考太多謀略,免得「多愁多病身」。那時已經知曉,讀書影響人生,書的風格會影響人生軌跡,只是,沒想到,會是如此深刻。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過了很久才發現,三本書之間也有隱秘的邏輯——《京華煙雲》是林語堂為了向國外友人介紹中國而仿照《紅樓夢》寫下的外文名篇《Moment in Peking》,後又才轉譯成《瞬息京華》;本意轉譯《紅樓夢》、又覺得「紅樓」的年代與1938年的時代背景太過相左而寫成的本書里,曼妮與李紈對仗,紅玉與黛玉相通,又都是說的是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典型大家族的跌宕浮沉;而《京華煙雲》中的木蘭與莫愁、《傲慢與偏見》中的吉英和伊麗莎白,明則寫家族中女孩子愛戀婚姻的故事,實則記錄彼時時代社會背景影響下的女性成長。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紅樓夢》中,一副紅妝配料、一劑藥方,都是反覆可查,實際可用;《京華煙雲》的三卷,從「義和團運動」時木蘭被拐寫起,到「七七事變」後舉家南遷為終,姚、曾、牛三大家族的眾生相盡在書里,有順勢而為的商人、有隱忍避世的政客、有反叛家族的共產主義青年,亦有隨波逐流的民族漢奸。時代印記,栩栩如生,後世研讀,是對前世歷史的追尋,亦是時代命運之提醒。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無論是《傲慢與偏見》還是《京華煙雲》,美滿的婚戀總是「門當戶對」,這種「門當戶對」不是「你有幾處田產我有幾套房」,而是「我作詩詞你可配水墨,你儀態萬方地陪我縱橫捭闔」,還要性格互補,命理相宜。木蘭雖則對立夫頗具好感,但木蘭的跳躍創意配立夫的激進理想,不免會釀成大錯,事故持重、天生隱忍顧家的莫愁才是立夫的官配。「體仁和銀屏」式的「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紅玉與迪非」式的「巧取豪奪」的愛情都以悲劇告終,唯有「迪非和黛芬」式的你來我往的平等愛戀才得始終。林公筆下的愛戀,都是順勢而為;林公筆下的婚姻態度,實則他的人生態度,基於現實,坦蕩面對,找到最合宜的方案,不憂亦不懼。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筆力如林語堂,既能寫下「牙膏還是黑人好、牙線比牙籤更好用」的生活小趣味,亦能寫下《京華煙雲》式的向西方介紹東方現實,「眾志成城應國難」的時代佳作;譯得了《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著得成《當代漢英辭典》和《中國新聞輿論史》。林公之文章,亦如林公之為人,半雅半俗,入情入理,「熱心冷眼看人間」而已。


作者簡介

林語堂與他的《京華煙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文藝 的精彩文章:

胡適:區分國粹與國渣,再造文明
木心:認真勾引,認真失身
徐志摩: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俞珊—繁華落儘是蒼涼

TAG:民國文藝 |

您可能感興趣

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
林語堂:孔子在雨中歌唱
啟功、歐陽中石、張海、姜昆、林語堂、顏文梁書畫作品
啟功、歐陽中石、張海、姜昆、林語堂、顏文良書畫作品
林語堂 說中國書法
林語堂 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 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 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丨說中國書法
林語堂丨讀書的藝術
錢鍾書、泰戈爾、林語堂與林徽因的關係
林語堂:中國的人文主義
林語堂:論孔子的幽默
林語堂:中國人之「圓熟」
林語堂語錄
【名著選讀】林語堂《武則天正傳》
林語堂:曲線之美
林語堂:中國人的冷漠
林語堂經典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