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

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

七月初,逃離溽熱窒息的京城,來到細雨微濕的成都。隨友人驅車去鄰地眉山的三蘇祠,此地乃蘇洵、蘇軾(東坡)、蘇轍(子由)家鄉所在,設三蘇祠以為紀念。

在祠中購得林語堂著《蘇東坡傳》,本意放鬆幾天,做消遣讀物。以前讀過蘇東坡一些詩詞,背誦過他的前赤壁賦等詩詞散文,也略知他坎坷起伏的官宦生涯。不料,隨著林語堂的生動筆觸,穿越千年, 從王安石變法、朝代更替、政治動蕩,到蘇東坡本人的黜謫流放、飲酒興起,詠詩作文,目睹體驗般地跟隨蘇東坡65年起伏跌宕的人生旅途,頁盡掩卷而思緒不止。

林語堂應該是為蘇東坡立傳最為合適的人選。無論是從對中國文化之精髓的理解、詩歌書畫諸多才藝的精通,還是士大夫精神、視野、通達諸方面,林語堂與蘇東坡可謂有著心靈上的溝通。當年作者負笈遠行,漂洋過海,攜多種東坡著作資料而不舍,以作其傳為人生樂事,可見一斑。這本傳記不僅僅是史實上的整理記錄、生動細緻的描述敘事、或沉重或詼諧的議論評判,更是作者與被作者之間在精神與情感上的共鳴之作。

正因為此,中國文化浸淫傳記頁頁字字其間,漫延於蘇東坡生涯所及的政壇活動、黨派之爭、文人往來、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在林語堂文筆下,蘇東坡從皇城宮闕到嶺南邊陲的足跡所至之處,從漫遊西湖上、盪漿赤壁下、謫居黃州到流放途中的場景事件,從兄弟間詩文往來到與布衣百姓間交往活動,其描述刻畫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千餘年之遙,古文所記,點滴文載,聯輟成脈,音容笑貌宛如眼前。

傳記原文為英文,為不熟悉中國的外國人著想,敘述中一方面大處著眼、去除枝蔓,另一方面對中國文化中的特有現象或行為則特意著墨交代,與現代與西方交錯對比。如此讀來,使得遠離那個時代的我輩也頗有教益。此版本為台灣張振玉先生所譯,文字流暢,幾無翻譯痕迹。

林語堂作為20世紀上半期的著名文人,其文化底蘊和文字功夫早有所知。在這本傳記中,林語堂針對蘇東坡的政治思想和經歷,特別是其所處時代以及中國傳統政治運行的評論,其眼光、見解和立意尤其令我驚奇不已。

蘇東坡生平經歷的是宋代政治上動蕩不安的時代。青年時期中舉進入京城,恰逢王安石變法,以及當時和隨後的四個皇帝年間,經歷了中國史上一段劇烈的政治動蕩,個人命運也隨之坎坷起伏,從皇帝寵愛的才子,到到黜官降職,流放外地,顛沛流離,甚至在趕往邊陲任職的路上還經歷了連降數級的遭遇。

王安石變法的功過評價,至今仍爭議未定,我們且把這些爭論留給學術領域。蘇東坡參與當時的爭論和鬥爭,他的經歷、政治立場和處世哲學提供了認識中國政治文化和士大夫精神的一個側面,也因此引發了作者的感慨議論。林語堂指出,王安石變法最為引起朝廷文武百官爭議的是他的清除御史台、杜絕不同聲音之舉,「於是批評朝政之權受到了摧殘,政府組織的基礎受到了破壞,這樣就觸動了政體的最敏感部分。」如批評者所言,「青苗使者於體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為大」(p. 105)。

在這個大背景下,蘇東坡參與大辯論中,給皇帝上萬言奏摺,其中寫道, 「今朝廷可謂不和矣。其咎安在?陛下不反求其本,而欲以力勝之。力之不能勝眾也久矣」(p. 100 )。且不論其言論主張正確與否,蘇東坡官卑職小,但仍敢上奏皇上,力陳利害,士大夫精神可見一斑。當然,這也決定了隨後他官途坎坷的一生。即便如此,蘇東坡仍然初心不改,在各地任職施政期間,堅守自己的理念,抵制變法措施。

在作者筆下,蘇東坡以及一大批官員正是中國士大夫精神的載體。作者對蘇東坡萬言奏摺和其他政治見解相加評論闡釋,崇尚其道義為本、置個人恩怨置之度外的人品。這一主題貫穿傳記始終,在敘述主人公隨後經歷和人際往來時,對這個方面尤為著墨。

傳記的評論闡釋因作者本人的眼界立場而大為增色。林語堂對他國文化特別是西方文明的接觸、對比和見解,為其評判議論提供了有力的參考框架。傳記中多處將中國政體與西方民主政體加以比較,提出蘇東坡的政治主張更為接近後者。不難看出,林語堂的政治主張也頗與其相通。他在文中有關「人道在,宗教興」—這裡的「宗教」當是指精神力量所聚之處—和「人應當有不同意權」的議論,與民主精神如出一脈。這本傳記的寫作始於1936年。作者針對千年前國運政局的議論感慨,今天讀來,仍然蘊意深遠,可見中國政治運作或文化的歷史繼承性是如此之頑強。

當然,蘇東坡最為豐富的一面是文人與特別是詩人。傳記將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放在其產生的具體場景中,佐以史上流傳的趣聞軼事豐富生動之。隨著作者的筆觸,我們看到了蘇東坡在文字之外生動鮮活的一面,又幫助我們更好地品味詩詞的意境。

「東望海,西望湖,山平水遠細欲無」。平朴的白描出現眼前,又喚起悠長的思緒。

傳記中關於蘇東坡與親人、友人、平民百姓間的交往互動的描述貫穿始終,最為生動活現。蘇東坡與弟弟子由(蘇澈),同時為官,親情加友情,在顛沛流離的官宦征途中彼此關照,詩文往來,尤為令人感動。蘇東坡以其士大夫精神,文學才能和豁達性格,所到之處得到當地官員、百姓尊敬愛戴。地方官員為他提供遮風避雨房舍而丟烏紗帽,友人願意步行數百里為他傳遞家書,書生因傾心於蘇文為妻子不滿而休妻…… 點點滴滴的此類故事灑落在蘇東坡漫長的征途路上、所到之處,點綴著他豐富多彩的一生。

傳記中抄錄了蘇東坡一篇《酒頌》,「酒勿嫌濁,人當取醇。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疑神…… 常因即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讀到此處時,正坐在一家酒吧加茶舍,恰好面前一杯加冰的黑方威士忌,小抿一口,仰望天窗外朦色樹影,似乎與古人怡然同樂,飄然神遊。

林語堂追溯蘇東坡的人生歷程, 注意到他從憤慨與苟酷的火氣到安詳平和與順時致命的心境的轉變。

「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閑。昨夜清風眠北牖,朝來爽氣在西山。」

這正是士大夫精神的另一面。如林語堂所言,蘇東坡與與陶淵明的精神最為相通,他在坎坷途中和陶詩124首, 不足為奇。如他所言,「然吾與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p. 335)作者不正是有著同樣的精神嗎?

的確,蘇東坡在林語堂筆下光輝再現,而讀此傳記不得不進而對作者產生濃郁興趣。希望有空暇之日,通讀這兩位中國文壇巨擘的文字。

文人是幸運的,以文譴情,以文會友,可以將自己的思考、情感、悲憤記錄下來,可以通過文字流傳載世,其生命力和共鳴力遠遠超過那些碌碌追求權力和沽名釣譽的政客。以此一生,夫復何求。

學者簡介:周雪光,1959年生,山東淄博人。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組織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同時擔任美國社會學會、美國管理科學院會員,擔任《美國社會學評論》、《美國社會學雜誌》和《管理科學季刊》的編委。主要的教學與研究領域為: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Economic Sociology, Chinese Socie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學季刊 的精彩文章:

霍夫斯泰德與露絲·本尼迪克特的異同

TAG:管理學季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林語堂 讀後感
林語堂著《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林語堂
清風明月蘇東坡——讀林語堂《蘇東坡傳》有感
林語堂把東坡誇上天了——《蘇東坡傳》
讀《蘇東坡傳》札記
共讀一本書:林語堂《蘇東坡傳》系列之「詩詞」
林語堂《蘇東坡傳》-文忠公
共讀一本書:林語堂《蘇東坡傳》系列之「共鳴」
林語堂:頑童蘇東坡
讀來讀往】共讀一本書:林語堂《蘇東坡傳》系列之「成家立業」
情人蘇東坡——讀《蘇東坡傳》後感
《蘇東坡傳》概況
蘇東坡傳 讀感
舟人夜語覺潮生-《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雪泥鴻爪
讀《蘇東坡傳》 一蓑煙雨任平生
劉炳森隸書欣賞《蘇東坡詩詞》
蘇東坡《石恪畫維摩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