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經濟解釋|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字數:2495| 閱讀時間:好幾遍


之前聽了李笑來一塊錢的知乎LIVE,《終生受用的閱讀操作系統》。有些道理都懂,可是從他口中說出來就是覺得更加精鍊易懂。

有一天他在學習,他媽媽曾經這樣告訴他: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所以死磕這些概念能讓你應對很多考試。梳理清這些概念就要靠邏輯了。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而要再提高一個層次,就需要用到科學方法論(Methodology of Science)。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科學方法論的內容。


最近一直在啃張五常教授的一套書《經濟解釋》。張教授很有學問,也被譽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無冕之王」。這套書看了很久,第一卷都還沒看完(慚愧臉)。在第一卷的第一章,張教授就介紹了科學方法論,也舉了一些經濟學裡面的例子。


下面這句話也是李笑來他媽媽告訴李笑來的,互相勉勵。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現象必有規律


自然界有規律。春夏秋冬、太陽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也跟潮水高低有關;月圓之夜,烏雲蓋天,是釣黃腳的大好時機(張教授愛釣魚)。這是規律。


人的行為也有規律。張教授目之所及看到兩片地產區,左邊是高檔小區,右邊是政府建的廉租房,前者的人口密度比後者小;越高級的住宅,人口密度就越小。這也是規律。


因此,凡是現象都有規律可循。有些規律好發現,而有些需要深入研究罷了。但這時只是知道現象規律,卻不知規律背後的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去解釋這種規律,科學由此而起。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科學的形成是基於三個重要的信念,任何對科學有興趣的人都要遵守。


這三個信念總結成一句話:主觀的現象要被眾所周知,須有固定的規律,而其發生或出現,是必有原因的。下面是具體的內容:


第一,凡是現象或行為,其存在是靠主觀的判斷,而大家決不能在這主觀上有分歧。也就是大家對同一事物的主觀觀察,或者對某一現象的存在能夠達到一致(共信)。我看到這是花,你看到的也是花;我說這花是紅的,你也這樣認為,可是色盲的人分不清,但是會承認這種顏色的存在。這是科學一般化的第一條件。


第二,所有被眾所認同的現象,都是有跡可尋,有規律的。科學之所以成為科學,是因為世界上沒有毫無規律的現象。假若現象的發生完全隨機,不可能知道與任何其他現象有聯繫,那麼這些現象不可能被有系統地解釋了。(筆者注,科學不能解釋一切,它是一套研究世界的方法,不能被科學方法解釋的就不是科學,但那些不能被解釋的不一定就是迷信之類的東西。)


第三,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一定要堅信任何事情的發生,決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推測(不是預測)與解釋是同一回事。假設我們在某情況下,由於某原因,某現象會產生,那麼這現象的產生就被解釋。例如,蒼蠅的飛行速度比不上飛機,但因為萬有引力,蒼蠅能在機艙里向前飛。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點擊播放 GIF/632K



事實不能解釋事實


在科學上,現象(phenomenon)、事實(fact)、行為(behavior)或觀察所得(observation)是同一回事---雖然部分現象肉眼觀察不到。


解釋現象往往需要非事實的(一般性的)抽象理論,因為事實的規律不能自我解釋。天下雨,天上一定有雲---這是現象的規律---但雨的出現不能解釋雲的存在。權利界定帶來經濟繁榮---這是規律---但是經濟繁榮不能解釋為什麼有資產權利的界定。科學的一個用途,就是將現象分門別類,作有系統的安排。若承認事實能解釋事實,那麼只要現象的規律發現了,我們就認為該現象自我解釋了,首先人類的推理思想沒有了用武之地,且形成理論會雜亂無章;其次,某些規律現象在不同情況下,表現會有所不同,要解釋這個現象就需要形成新的理論。事實上,用一般性的抽象理論加上一些限制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了。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點擊播放 GIF/407K



特殊理論與套套邏輯


科學理論中存在兩種極端情況的理論:特殊理論(ad hoc theory)和套套邏輯(tautology)。


特殊理論內容過多,只能解釋一個現象,沒有一般性的解釋力。舉個例子。有人隨意拋出了這樣一個理論:因為高度越高氣溫越低,所以高山上的一塊石頭重量比它在山腳時候的重量小。要證明這個理論,我們在高山上拿一塊石頭稱其重量,再將它拿到山腳的冰室稱其重量,最後發現重量沒變,那麼溫度與重量的理論被推翻。然後這個理論者不死心,說高山上不但氣溫低還有大風,所以高山上的石頭更輕。那麼在剛才山腳的冰室裡面加上大風扇,結果發現石頭重量還是沒變。但是這個理論者又加了很多其他的條件,終於,這個石頭重量更小了,這個理論成立。但是,這個理論由於內容過多,以致於內容稍微一改動,就會被推翻(但這裡不是要說明不被推翻的理論才是好理論,下文會說明)。特殊理論沒有一般的解釋性。


套套邏輯的內容是空洞的,不肯被想像為錯,沒有半點解釋力。舉個例子,四足動物有四隻腳。這就是套套邏輯。後面的話重複了前面的話,放到哪兒都是對的,但就是什麼都沒說。但是學術界的套套邏輯理論卻不會如此顯而易見。張教授舉了他老師阿爾欽(Alchain)遇到的事情,說是一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拿到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其論文也被選為最傑出論文並被授予獎狀。該論文後來被出版成書,大事宣揚。阿爾欽讀後寫的書評更出名:獲獎的整篇論文全是套套邏輯,不可能錯,沒有內容。哈佛很尷尬,一個博士生的套套邏輯令哈佛經濟學高手們都栽了跟頭。可見套套邏輯可以很「高深」。


但不是說套套邏輯沒有一點可取性。因為它極大的一般性解釋,被加以約束條件,有時可以促成一個有內容-----也有可能錯的-----理論。從套套邏輯變為大有用場的理論,張教授舉的例子是貨幣學說中大有名堂的幣量理論。這理論的起點分明是套套邏輯:貨幣量(M)乘貨幣的流通速度(V),等於物品的價格(P)乘物品的成交量(Q)。這個MV=PQ的方程式不可能錯,是因為前者(MV)與後者(PQ)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看同一數量。既然不可能錯,這方程式就成為一個定義,又可以寫為MV≡PQ了。很顯然,這定義沒有解釋什麼現象。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角度看世界,有啟發力,若能適當地加以約束,就變為重要的幣量理論,大有解釋能力了。費雪(I. Fisher)、弗里德曼(Friedman)等學究天人,成功地指出在什麼情況下貨幣的流通速度在大致上是固定的,繼而指出幣量(M)與價格(P)的連帶關係。近四十年來,幣量理論被高手搞得千變萬化,異彩紛呈,但歸根究底,還是源於一個套套邏輯的概念。因此,套套邏輯也可以提供給我們一個新角度看世界。


總之,大有可取的、足已解釋世事的理論,永遠是在特殊理論和套套邏輯這兩個極端之間。


下篇預告:


可能被事實推翻的重要性


四種無法被事實推翻的情況


理論的真實性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窗里窗外Ventana 的精彩文章:

TAG:窗里窗外Ventana |
您可能感興趣

送你一套科學方法論(下)
科學研究的方法(一)
科學研究的方法(七)
科學研究的方法(三)
科學的練琴方法
解決科學質疑的科學方法是什麼
婚前新娘瘦身的科學方法
如何對付偽科學:講授批判思考方法
提前知道胎兒性別的科學方法
閱讀文獻與綜述寫作|科學研究的方法(一)
跟小編來學習一下橢圓機的科學使用方法吧
史無前例!中國科學家4篇論文齊上《科學》封面
科學家大亂斗《科學格鬥》網頁遊戲上線
科學家聲稱發現與「動物對話」的科學方法
經驗之路:培根與笛卡爾論現代科學的方法與哲學基礎(上)
你的減肥方法科學嗎?營養專家開處方:既減肥又科學
唯一經科學證實的減肥方法
圖解給新生兒清洗面部的科學方法
在一萬小時理論上,神經科學發現過哪些方法論上的捷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