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孔子為什麼能被稱為大戰略家?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孔子為什麼能被稱為大戰略家?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孔子為什麼能被稱為大戰略家?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八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孔子是我國思想史中的第一位偉大思想家,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其內容當然不是本書所能盡述。在此索要闡述的範圍僅以孔子的戰略思想為限。在春秋時代中,管仲之後的第二位偉大戰略思想家即為孔子。他的時代(551-479.BC)已經到了霸政後期,距離管仲已約有一五零年之久。孔子生平最尊崇周公,有志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而不能行,所以才感慨地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由此可以想見他的思想是與周公一脈相傳。假使我們認為周公為我國古代的偉大戰略家,則孔子又焉能不通戰略?


孔子與周公以及管仲都不一樣,他雖不能立功但能立言,他的思想經由立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一直到今天有許多名言仍為國人所傳誦。今天仍然存在而相當確實可信的資料即為「論語」一書。那雖然不是孔子本人所寫的,但卻是由其門人弟子所記錄的對華,可以充分表達老夫子的思想。從論語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孔子的確有一套相當完整而有系統的戰略思想,現在就把若干重要原文引述如下,並略加以詮釋。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古人所說的「政」,照現代術語來解釋就是大戰略。孔子的觀念與當前在大戰略領域中所採取的分類方式若合符節。「足食」是代表經濟戰略,「足兵」是代表軍事戰略,而「民信之矣」則廣泛地代表政治心理戰略(這兩方面本不易區分)。子貢所問「必不得已而去」只是一種假想之詞,並非表示國家可以真正去兵或去食,而不過是想了解為政的優先而已。孔子的回答含有兩點重要意義:


一、必須先富國而後強兵,軍事安全應以經濟成長為基礎。此種思想也與管子非常接近,足以證明,那已經是春秋時期的一種共識。


二、孔子認為「信」為一切為政的基礎,不能立信即無以立國,這也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一直到今天讓不喪失其價值。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這一段話與上一段話可以互相發明,但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一、是人口的重要,甚至於在今天對於某些國家而言,也仍然如此,而在古代則更是如此。國家若無適當的人口,則既不能足兵,復不能足食。這又是與管子的思想若合符節。


二、有了足夠的人口之後又應如何(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又提出其一貫的計劃,那就是先富而後教之。必須仰賴教育,然後富國始能成為強兵的基礎,而且民信也自然會建立起來。


孔子雖然重視「富」,但卻主張藏富於民,尤其是在一國之內不可貧富不均,否則不特無益反而有害。他曾經很懇切地指出:


丘也關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賞,和無寡,安無傾。


所以,孔子是一位真正的均富主義者,他甚至於認為寡要比不均還較好,那也就是說國家雖然資源缺乏,但若分配適當,人民還是可以生活得很好,而且社會秩序安定足以作為建國的基礎。

以上所舉都是屬於大戰略的範圍,然則孔子對於軍事的認知又是怎樣?下面這一段記載很容易引起誤解而使後人一位孔子不知兵。


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對曰:「俎且之事,則當聞之矣,軍旅之事末之學也。」明日遂行。


孔子之所以說這段話是有所為而發。衛靈公是一位無道昏君,且不度德量力,還想向外發動侵略。所以,孔子鄙其為人,才給一個軟釘子讓他去碰,只要看「明日遂行」的下文即可明了孔子的態度。孔子曾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可以顯示孔子是文武兼備,具有出將入相之才。


事實上,孔子不僅知兵而且更重視國防教育。他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借戎矣。」又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因為孔子對戰爭採取積極慎重的態度。論語有云:「子之所慎、齊、戰、疾。」所以,他才會認為應有七年的教育,始能使人民完成必要的準備,足夠有資格接受戰爭的考驗。在其對弟子的教育中,軍事也列為課程之一,史記有下述記載可為證明:

冉有為季氏帥師,與齊戰克之,季廉子曰:「子之于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於孔子。」


孔子始終認為精神終於物質,所以非常重視愛國精神。下面兩段故事可以作為證明。魯哀公十一年(484.BC)齊師伐魯。魯國童子汪奇戰死於郎(今山東滋陽縣東北)。魯人以其忠勇殉國,欲以成人之禮葬之,問於孔子。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本來「殤」之原意為未成年而死,此後凡殉國者均稱「國殤」,這就是典故之來源。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見韓詩外傳:


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遏而不式。子貢執縷而問曰:「禮遏三人則下,二人則式,今陳之修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故弗式也。」


這一段話可謂義正言辭,足以顯示孔子對於忠勇愛國的精神是如何重視。


孔子雖然崇尚忠勇,但那又並非匹夫之勇。子路在其門下是素以好勇見稱,但孔子卻與他有下面一段對華: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興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由此可知孔子所重視的知勇兼備,尤其是必須好謀,所謂「謀」者從廣義解釋即為戰略。最後,孔子還有兩段名言是後世戰略家所必須特別重視的:


一、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兩段話似乎平淡無奇,但內涵著極高深的哲學思想,這也可以暗示戰略的最高境界即為哲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亞太經濟戰略:莫斯科和北京的角度
中國戰略思想史:春秋霸政時期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五課
彭博董事長高逸雅:對中國下一個十年經濟前景充滿期待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美軍「夢幻戰艦」遏制中國 將會重蹈二戰德國覆轍!
美國稱中國的彈道導彈是其最大威脅:第二次太平洋戰爭解放軍必勝
廣莫曰:儒家思想為什麼能長期成為中國的統治哲學?
南懷瑾先生: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
林毓生:五四式反傳統思想與中國意識的危機
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戰:以少勝多大戰「叢林惡魔」
重磅視頻寰宇大戰略:海洋戰略或已成中國崛起的生命線
中國首曝東風導彈指揮系統:中國打隱身戰機奇特戰術 讓人讚歎
教科書上說沒有投降派中國就能戰勝英國,中國真能打贏鴉片戰爭嗎
中國神秘武器讓美國首腦坐卧不安:這才是中國真正的戰略殺手鐧!
抗日戰爭中最厲害的一場仗:小島國想征服中國簡直是痴人說夢
爭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嗎?
戰無不勝的「軍魂」——中國歷史上的精銳部隊:春秋戰國
有些曾是中國空軍朝思暮想的寶貝,盤點史上最奇葩戰機
二戰大批法軍逃入中國?戰後忘恩負義
戰國七雄,為啥統一中國的是秦國?他們有套網遊系統
中國從俄羅斯搞來技術:第一次解決困擾數十年野戰部隊防空難題
曾經世界第三的核武器軍團,如今願幫助中國送出戰略導彈國人振奮
中國古代為何熱衷戰爭?
中國智能水雷成戰略武器,中國做好迎接水雷戰的準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