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不談錢更傷感情

馮學榮:不談錢更傷感情

馮學榮:不談錢更傷感情

馮學榮:不談錢更傷感情


問:中國人的親戚、朋友、熟人之間,一般輕易不談錢,這種觀念的根源是什麼?


答:這種觀念的根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義利對立」觀念,中國的古人將「義」和「利」對立起來,認為「義」和「利」是對立的、無法共存的,所以人應該「重義輕利」,說的更清楚一些,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利益就必須放棄感情,講感情就必須放棄利益,利益和感情不能共存,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的,因為利益和感情是兩碼事,這兩個事物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里,其實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問:中國人普遍認為「談錢傷感情」,難道不是嗎?


答:問題是不談錢更傷感情,你比如說兄弟兩人做生意,一開始沒有把盈利分配說清楚,說「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結果後來掙錢了,你覺得你拿少了,我覺得你拿多了,後來兄弟兩人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釀成血光之災,這就是「不談錢」的後果;再舉個例子,親戚之間借錢,不好意思要借據,後來呢?人家覺得以前曾經幫過你一個什麼小事,因此他認為這筆賬不用還,你呢就想索債,可是又沒有借據,怎麼辦?只好打官司,最後全家人都翻臉了,這就是「不談錢」的後果。不談錢,其實更傷感情。在公安機關工作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的親戚朋友之間鬧出來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甚至是滅門的案件,許多都因為在經濟來往的過程中沒有把錢的事情仔細談好,先做偽君子,後做真小人,最後糾紛就產生了。

問:我們中國人每當遇到經濟困難,都會向親戚、向朋友伸手借錢,你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還是錯的?


答:錯的。主要錯在兩點:1、向親戚朋友借錢是將自己的經濟負擔轉嫁給親戚朋友,是一種不義之舉;2、在現代社會,親戚朋友的功能不是融資,融資是社會金融機構的職能,就好比發生火災,你是打119、還是打電話給朋友?你會打119,關係再好的朋友,你也不會打給TA,你會打119,為什麼?因為社會分工了,緊急救援的職能已經從親戚朋友的身上轉移到相應的社會職能機構身上了,同理,借錢也是這樣,現代社會有金融機構,根本不需要找親戚朋友借錢。


問:可是一般平凡老百姓找銀行借錢,很難借得到。


答:借得到,部分銀行(尤其小銀行)是可以的,為免去軟文嫌疑,具體哪些銀行我就不點名了。再說還有信用卡,我有的朋友在深圳,長期使用信用卡,長期按時還款,每年信用額度都在漲,現在他的信用卡額度是多少呢?20萬,他說他哪天突然急需錢,十分簡單,拿著他的信用卡到銀行櫃檯,直接提現20萬,按時還款付息就可以了,哪裡需要求助於親戚朋友?退一步說,就算銀行借不到錢,現代社會有大量的小額借貸機構,實體的,網上的都有,多如牛毛,為避免軟文嫌疑,我就不一一點名了,總之,不是借不到,而是不願意去嘗試,中國人其實是被親戚朋友寵壞了,其實大家不依靠親戚朋友,找社會上的小額借貸機構去借錢,一樣也是能借到錢的。


問:可是社會上的小額借貸機構利息很高,20%以上的年息很常見。

答: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利息本來就應該低」這種觀念本身就是錯的,看慣了盜版DVD的人都會覺得60元一張電影票貴,也是這個道理。利息貴不貴?當然貴,誰叫你借錢?借錢就是要負擔高息,就像看電影就是要花60元一樣。壞人做慣了,做好人當然覺得虧。


問:可是如果親戚朋友主動說借錢給我呢?我可不可以接受?


答:可以接受,但是不要忘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今天TA借給你10萬,你別光看你現在很爽,過了20年,TA得了病,要換腎,TA就找你借100萬,到那時,你根本沒有拒絕的能力,因為人家對你有恩,如果你拒絕了,你良心不安,陷入自責的痛苦之中,其實更不划算,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話說得難聽,其實想想就是這麼回事,一切恩惠都有隱形代價。


問:你覺得親戚朋友之間借錢,是否需要支付利息?


答:當然要支付利息,否則就是耍流氓。舉個例子,我找你借100萬,你不好意思開口要利息,我也根本沒意識到利息這回事,一年後我還錢,沒給你利息,說朋友之間不能談利息,可是你會恨我,為什麼?因為我搶了你5萬元。此話怎講?你那100萬元拿去理財可以掙5萬元的,我不給你利息,就是變相搶了你5萬元。

問:20%以上的年利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得起,我們中國人找親戚朋友借錢,這種生活方式由來已久,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如果像你說的突然都不找親戚朋友借錢了,也許就沒法生活下去了。


答:錯。如果大家都不找親戚朋友借錢,那麼社會上小額借貸需求就會大幅攀升,需求的大幅攀升會促使小額借貸公司井噴,在激烈競爭下,年息率會下滑,到那時不但很容易借到錢,而且利息還會降低。這不是紙上談兵,香港就是這樣的,遍地都是小額借貸公司,年息率低到只有幾個百分點,所以在香港只要有身份證,有入息(收入)證明,借錢易如吹灰,香港人根本不需要找親戚朋友借錢。


問:可是有的人信用記錄不好,金融機構都不借給TA,這種人只能找親戚朋友借錢。


答:不守信用的人理應被社會淘汰,這種人不在本篇討論範圍內。

問:我出國念書需要50萬,有兩個方案,方案一是賣掉房子,方案二是接受二叔的資助,你認為哪個方案好?


答:我建議方案一。雖然二叔願意幫助你,而且口頭上說不求回報,但二叔畢竟是人,不是機器,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欠了二叔這麼大的恩情,以後你是永遠還不清的,舉個例子,你二叔的兒子將來長大了,不成器,你就要照顧他一輩子,因為你受人家的恩太重,而且將來二叔死了,二叔的兒子也會找你要錢,而且是沒完沒了的,總之人家覺得對你恩重如山,你一輩子無論怎樣做,這筆人情債都是還不清的,自古人情債最難還,貪圖別人的恩惠,後患無窮,細思極恐。


問:父母與子女的錢是分不清的,父母死了,遺產也是子女的。


答:錯。父母的錢是父母的,子女的錢是子女的,父母沒死,錢是他們的,他們就是全部花光、一個子兒都不留給你,那也是他們的自由,總之,千萬不要以為父母的錢天經地義是要留給你的。


問:我買房還差30萬,他作為我的好朋友,難道就應該眼巴巴看著我買不起房子嗎?


答:買不起房子,就租房子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答案就是這麼簡單。


問:我結婚辦婚禮,還差10萬塊,我的朋友們難道不應該資助我嗎?


答:你結婚關人家屁事。


問:我得了重病,難道我的親戚朋友不應該出錢幫我治病嗎?


答:這個問題其實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現代金融保險制度應該說已經非常發達了,凡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都應該提早買好重大疾病保險,所以所謂出錢幫忙治病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說到這裡我順便提一點,在微信朋友圈裡面號召別人捐款給他媽治病的人,通常都是騙子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般他們都有房子,他們賣掉房子給他媽治病,錢是足夠的,他為什麼要你捐款?因為他捨不得賣房。而且拿了你的捐款,他還拿著醫療發票去報銷醫保,掙錢了你知道嗎?只有你才傻傻給人家捐款,人家躲在被窩裡笑呢。


問:朋友找我借錢,我如果不借,這個朋友就沒有了,怎麼辦?


答:恭喜你,終於解放了。記住,交朋友要交有品的。遠離low人。


問:我的朋友真的等錢救命,我是真的想幫他,怎麼辦?


答:你可以幫他,但是幫過就算了,就當作是做善事,不要想著對人家有什麼恩情,也不要期望回報,因為你一旦期望回報,這件事的性質就變了,它就不再是幫忙,而是在本質上變成了一場交易。


問:我借錢給朋友,應不應該要借據?


答:建議要借據。如果你不要借據,錢跑了,友誼也跑了。任何人都有變壞的傾向,有了借據,就是一種約束,把他往好人這邊拉。


問:親戚朋友之間的錢真的要分得清清楚楚嗎?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不就只剩下金錢的關係了?


答: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人與人不應該是金錢的關係,所以親戚朋友之間的財產要分清楚,要有界限,親友之間最好不要產生經濟糾紛,借錢的事情和救火、求醫、求職一樣,直接找社會解決就可以了,這樣就把親友從金錢關係中解放出來了,關係反而變得更單純。


問:那麼你認為朋友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答:這個問題,小朋友能回答得很好,反而是成年人很容易答錯。


[薦號]胥瑞琦,金融海歸,混跡華爾街多年的自由主義者,市場經濟的擁躉,三觀特正的哥們,專註於翻譯普及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常識的視頻節目,思想深邃,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他的公眾號


馮學榮的微店出售馮學榮的電子書、以及馮學榮親筆簽名寄語的紙質書,其中既有馮學榮的著作,也有其他歷史學者的著作,請您識別以下二維碼、進入馮學榮的微店參觀吐槽。君子提示:馮學榮簽名的書,一律比書本原價昂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我看蔣經國這一生
馮學榮:溥儀為什麼恨民國
馮學榮:東三省的前世今生
馮學榮:中國人出洋為何叫「賣豬仔」
馮學榮談兩性關係

TAG:馮學榮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馮學榮:所謂「文人不愛錢」只是騙你的
馮學榮:學會質疑,你才會更聰明
馮學榮:市場能解決的事,最好不要欠人情
馮學榮:你的痛苦源自於三觀不正
馮學榮: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是您想像的那樣
馮學榮談兩性關係
馮學榮:我為什麼不相信宗教
馮學榮:你的親眼所見,未必就是真相
馮學榮:你被這些謊言騙過嗎
馮學榮: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
馮學榮:我為什麼不相信聖經
馮學榮:我為什麼不和腦殘說話
馮學榮:我可以欺負你,你不能欺負我
馮學榮:不要被庸人定義你的生活
馮學榮:怎樣做一個不被洗腦的人
馮學榮: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歷史
馮學榮:不懂經濟常識,要走許多彎路
馮學榮:你被這些偽科學騙過嗎
馮學榮:你是怎樣淪為窮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