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李可老中醫運用經方古法,治療免疫系統病及代謝病!

李可老中醫運用經方古法,治療免疫系統病及代謝病!


李可老中醫運用經方古法,治療免疫系統病及代謝病!



導讀

當今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與日俱增,西醫除卻激素治療,鮮有良效,然而中醫認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本文介紹李可老中醫運用經方古法,治療免疫系統病及代謝病的思路和方法,法仲景六經辨治,扶正而托邪外出,值得臨床學習借鑒!


免疫系統病的治療思路和方法—扶正以托邪外出


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強直性脊柱炎、哮喘等疑難病是世界難題,但大多數可以治癒。「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病因病機:

1本氣先虛


《靈樞百病始生》:「風雨寒暑,不得虛,不能獨傷人。」


《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此講營衛出於中焦。《素問太陰陽明論》:


「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臟腑多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谷,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此講脾胃行氣於三陰三陽,又言筋骨肌肉之水谷氣依賴於脾胃。


人體營衛氣血的生成及正常的運行依賴中焦。六淫之邪傷人的基礎是脾胃虛弱。脾胃不虛,則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潛伏。在臨證過程中發現,免疫病患者在發病前、發病中其中焦不運是必備的條件。


2伏邪存焉


《內經》言: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伏邪是許多疑難大症的發病機制,在免疫系統疾病中尤佔主要位置。


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本氣不虛者,機體祛邪之力尚足,多表現為外感表證。邪氣從皮毛而入,當從皮毛而解,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麻附細辛湯等可用。表證的發熱咳嗽噴嚏等癥狀具有外散之勢,切不可輕易見熱用涼,當因其勢而利民之,否則邪陷於里,損傷正氣。

病從三陽入三陰。小兒常見太陰證(西醫所謂的腸系膜淋巴結炎),老年人常見少陰證(誘發心臟病,呼吸功能衰竭)。中西醫不恰當的治療是伏邪形成的主要機制。


本氣虛者,邪初在表,正虛無力驅邪外出而入於經絡,內舍臟腑,伏於血氣,形成「傷風不醒變成癆」的格局。治療應該「扶正達邪、助陽透邪」,甚至「但扶正其,聽邪自去」,用人蔘敗毒散、小青龍湯、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烏頭湯等加味。


此類證不能用白虎湯、銀翹散等劑,麻黃湯、桂枝湯等汗法也不能單獨運用,必加補氣、補陽之劑,否則容易大汗亡陽,寒邪不去。


3伏邪既存,正氣必攻

正邪不兩立,人有一息尚存,正氣必然去破邪。正氣足時有類表徵的祛邪表現;正氣虛不能一鼓作氣而驅邪外出時,正氣消耗後偃旗息鼓,伏邪繼續隱匿,免疫系統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體借天地生髮之大勢,驅邪外散的表現。


春曰發陳,亦發陳病也。正邪之間的拉鋸戰因正始終不能完全勝邪而形成,導致了反覆發作纏綿不愈的臨床表現。


治療上,以扶正為主,固本培元或附子理中湯,或補中益氣湯、補血湯、建中湯、桂附地黃湯等。正氣充足時,臨床定有祛邪反應。如皮疹、關節疼痛加重、關節腫等,此時可在扶正基礎上加川烏、細辛、附子、吳萸、麻黃、桂枝、葛根等溫開溫通之品。


有絡病表現亦可用蜈蚣、全蠍、地龍、僵蠶等蟲類通絡。瘀血表現者加乳香沒藥活血化瘀之屬,代表方為加減烏龍湯。


外散之機欲停可已現虛象,如納呆、便溏、汗多、乏力,脈有空浮象時,停上述溫運葯,再回扶正之途。如此反覆幾次,伏邪有望透發徹底,即告病癒。這階段治療當拳拳以元氣為念,正氣足則攻,正氣弱則補,或寓攻於補。


4正氣攻邪,必傷正氣


正邪相爭階段,若僅見邪實,專事破邪,或恣用寒涼以減癥狀,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氣,易使元氣竅乏,造成元陽浮越的危侯。


若出現下肢冰冷或浮腫,上實下虛,上假熱下真寒,面如紅妝,氣升而不降等證,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斂正氣,用四逆湯、破格救心湯、四逆加人蔘湯、引火湯、潛陽封髓湯等。待下焦有根,元氣歸宅,再扶正托透交替進行。



李可老中醫運用經方古法,治療免疫系統病及代謝病!



總結:


1、難症痼疾,師法仲景


免疫系統疾病的過程雖然強調陽氣、寒邪,三陰證,但六經病證均可在不同時期出現,出現哪經病證就按照哪經用方。若體不虛,邪氣盛表現出太陽證風濕熱痹者用人蔘白虎湯加味;病從三陰到三陽出現了陽明腑證和少陽證的用承氣湯和小柴胡湯加味等。不能僅執一方一法,而應明了疾病的來龍去脈,按六經辨證施治。


2、免疫系統疾病出現熱象


當分析熱證的真假虛實。若是外感濕邪,外束肌表,內阻經絡之發熱,當以汗解。若是正邪交爭,郁阻氣機升降出入則應溫通,通則郁解,郁去熱清。若是元氣浮越之真寒假熱,當亟破陰寒,斂固元氣。寒去陽回則熱去。見熱用寒,必傷元氣,而致病由輕而重。


代謝病的治療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陰,統於太陰


代謝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風、高血壓,病因和發病機理有一致性和內在聯繫性。


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機:


1過食肥甘,嗜食生冷


肥甘厚味致脾胃過勞,嗜食生冷則直折脾陽,二者均可導致脾氣左升、胃氣右降的功能下降,中氣虛餒。彭子益言:脾升胃降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樞紐斡旋之力不足,整個機體氣機升降出入必受影響。


中氣運則中滿,胃氣不降則生鬱熱。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雖口渴,但無舌紅少津,反見舌淡有齒痕,苔滑或白膩罩黃之象,此為中土氣化失職,氣不化津,津不上承所致,非陰液虧少。


趙獻可云:脾主澆灌四旁,與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既虛,則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飲而不解渴,甚則愈飲愈渴。青壯年患者許多出現面紅如醉,午後更甚,頭面為陽明經地界,午後陽明當降,降機不利則郁於上,故見面紅而頭汗多。


2少動多逸


《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蟗,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少動多逸則氣血流動不暢,陽氣虛則更易導致中氣餒,水谷無以化,精微不能生。


3失治誤治


不少中醫拘於陰虛火旺之論,不詳陰陽,寒熱真假,妄投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劑。寒涼之劑首傷中宮,太陰告急,臟腑失養,少陰之氣亦不保。消渴者燥熱為標,陽虛為本。陰津精血易再生,陽氣耗損難恢復。


4房事不節


脾陽之根為腎中元氣,中土為釜,腎之元氣為釜中之火,腐熟水谷,運化精微全賴此火。房事不節則元氣睏乏,上不能助中土之助,下不能助膀胱氣化。臨床經驗顯示,一次房事足以升高血糖。


2型糖尿病,雖病在三陰,但統於太陰。腎中陽氣,通過厥陰風木的調動而上入脾,通過脾氣之升則達上焦;心肺之氣藉助陽明之降再入腎中,如此循環。肺胃降氣不利則元氣游於上,出現中上二焦之假熱,熱象背後是元氣上浮不歸宅。


脾升不及則厥陰風木加強調動腎中元氣,以助脾之升精散精,表現出肝疏泄太過,風火相煽,表現消渴的同時過度調動元氣。可導致下焦虛而生寒,中上兩焦郁而生熱的局面。鄭壽全:消渴求之於厥陰。趙獻可:伏龍雷之火。喻昌:始於胃而極於肺腎。


治療大法:


龍雷之火時,急則斂固,用引火湯加油桂(熟地90g、巴戟天30g、天冬30g、茯苓15g、五味子6g、油桂3g)、大劑桂附地黃湯先引火歸元,看胃氣之盛衰加人蔘、乾薑、白朮等理中之品。


若有消渴,覺臍下有氣上沖、心慌汗出(氣上撞心)、食納不香(飢而不欲食),厥陰主證悉見,用烏梅丸。若尺脈見浮,腰困等陽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少陰、厥陰證不顯,中焦脾胃症見,或患者無甚明顯癥狀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湯加味。附子30—90,肉桂10,人蔘30—60,炒白朮30—60,乾薑30—60,炙甘草30—90,砂仁30,生半夏30、白芍45,山萸肉90—120。化裁該方,以運太陰、固少陰、斂厥陰。


注意事項


誤服寒涼滋陰苦寒瀉火者,先以大劑理中湯救藥誤,即先救胃氣。一切虛損大症首要保胃氣。


腎氣既傷,元氣欲脫,救陽為先,破格救心湯。


服藥期間杜絕房事。(切記!)


服藥期間,大多數患者會出現排氣排便多,味大,雖未用「蘭」,但可除「陳氣」,符合內經思路。


高脂血症:理同2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湯,一周即下降,較之糖尿病易治。


痛風:疼痛劇烈可用加味烏頭煎,緩解繼用附子理中、真武輩,有虛象明顯者扶正即可止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失眠原因不同,中醫5種調理方法解決問題
如何理解《黃帝內經》中所謂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七魄的奇妙作用力.!
10人9濕,濕氣不除,後患無窮!太實用了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古法今用:我用瀉子法治病毒性肝炎
古法養魚怎麼治療魚病?不花錢治療金魚疾病!金魚圖譜中的妙招
問診道醫古法
這種礦石竟是中醫治療癌症的千年古法!
民間靈異故事,活人換陽壽的古法!
古法佔燈花經
古法熅灸調理失眠、斷經、胃寒有奇效
趕緊收藏!這個古法藥酒還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痛風難忍 中醫古法針灸助您擺脫痛風
秉承古法養生,依止正宗法脈傳承——少林易筋洗髓功
中國古法煎藥正確方法 你知道嗎?
女書者彭瑤,酷愛書法,字出古法結體活潑!
魔纖老中醫古法袋泡茶
古法養生辟穀:可養身心,可調百病
驚艷!古法輕發酵與老曼峨古樹料的完美結合
道家小兒推拿楊曉老師分享治療小兒腹脹的道醫古法推拿基本手法
古法養生:乾隆皇帝的長壽養生秘訣!延緩衰老保健康!上
古法草木染——無用衣裳里透出的植物清香
學好書法,先要敬畏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