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什麼叫「帝王心態」?

什麼叫「帝王心態」?

什麼叫「帝王心態」?春秋五霸中,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這位當年的公子小白,因為有鮑叔牙而繼位沖頂。這時的齊桓公是賢明的,儘管與管仲有「一箭之仇」,仍然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齊國的霸業由此鑄成。

後來的齊桓公,信任了這樣三個人:豎刁,為了到宮中為齊桓公服務,親自閹割掉自己;衛開方,放棄衛國公子的優裕生活,拋妻別子來到齊桓公身邊;易牙,殺了兒子做成肉湯,讓齊桓公品嘗到人肉的滋味……

什麼叫「帝王心態」?無所不用其極,一樁樁,一件件,齊桓公相信了他們的忠誠。

對這三個人,管仲的看法正好相反:人愛自己勝愛別人,違背這種天性便是偽裝。對自己都能下狠手,連自己的兒子都可以殺,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說拋棄就拋棄,這些都是禽獸行為。

管仲去世前,將自己的看法告訴了齊桓公,希望齊桓公遠離這三個人。但齊桓公完全不認同管仲的觀點,繼續寵幸這三人,直至自己病入膏肓。這時的豎刁、衛開方、易牙,發現效忠齊桓公已不能得到什麼利益,便鎖閉宮門將齊桓公餓死。

什麼叫「帝王心態」?很多人認為齊桓公的昏庸是歸於年老,即智商的鈍化,因為早年的齊桓公並不平庸。但是,對相同人事截然不同的觀點,齊桓公與管仲皆是垂暮之年。較之於管仲的清醒,齊桓公的昏庸更是一種「帝王心態」。

什麼叫「帝王心態」?所謂「帝王心態」,就是一個人特定範圍內,登上了權力的巔峰,由於其權力至高無上的確立,令其重估自身的認知能力與行為能力,形成自我感覺上的無所不能,並由此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帝王心態」,與年齡沒有太大的關係。明崇禎帝朱由檢,登上帝位時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些史料記載他比較傻,其實朱由檢比較聰明,但史學家皆認定其性格上的「剛愎自用」。

什麼叫「帝王心態」?朱由檢為什麼會「剛愎自用」?這並不是天生的。登上帝位,出於偶然:哥哥天啟皇帝英年早逝,朱由檢「兄終弟及」。初登帝位時的朱由檢,膽子比較小,甚至晚上睡覺都不敢閉眼。朱由檢作為帝王,更有著明顯的先天不足:他不是太子繼位,當皇帝的「崗前培訓」一次全無,完全沒有從政經驗,當個小「科長」都不一定稱職。但他繼位四個月後,作為皇帝的朱由檢,不再膽小怕事,直接領導下,不僅處理了魏忠賢,還將大概只有七八百人的明朝內閣及部院官員,一次清理了二百六十餘人: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充的充軍,免職的免職,令內外交困的明朝中央機關都難以正常開門!

朱由檢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宰相(內閣首輔)——用這個人,他認為是對的;撤這個人,他也認為是對的。直到「無人可用」,自己上吊自殺,都始終認為自己無比正確,是「諸臣誤我」。

什麼叫「帝王心態」?「帝王心態」,其實也是相對的。一個村長離鄉長都很遠,距真正的帝王更是差之千里,但村長同樣是一個村的獨一無二。「帝王心態」下的村長,會認為自己是這個村的麻將高手,幽默大師,學術泰斗。當然,在這個村也只有他這個村長「無比正確」,誇他的都是「好人」,議他的都是「壞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要叫武神趙子龍,怎麼不叫武神呂奉先呢?
皇帝吃的飯為什麼叫「膳」?
蔣介石和李宗仁為什麼都說他的犧牲重於泰山,他是誰?為什麼?
李白為什麼罵老婆?
冠心病能喝茶嗎?冠心病該喝什麼茶?
為什麼說朱元璋偉大?因為他做了皇帝,不忘初心!
原創:什麼是俗?什麼是雅?聽聽郭德綱怎麼說
唐僧真正的國王哥哥是誰?為什麼被李世民活活嚇死?
張良為什麼被稱為「謀聖」?
什麼是智慧?
南明永曆帝怒問吳三桂,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
真正的帝王之術是什麼?
愛是什麼?
劉震云:潘金蓮告訴我們什麼?
心情說說:真正幸福是什麼?
什麼叫做文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什麼?如何預防?併發症呢?
什麼原因讓您掃「性」了呢?
被譽為「百草之王」的天山雪蓮,究竟能治什麼病?
為什麼人們愛喝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