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原標題: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2入軌


作者:宗核小編:孫憶鴻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溫馨提示:歡迎訂閱本刊(訂購方式參見文末^_^)


3 技術試驗


我國未來的空間站是長期在軌飛行的,其上的推進劑會不斷消耗,所以要定期進行補加。天宮-2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掌握這項技術,即通過和貨運飛船交會對接,把貨運飛船的推進劑補加到天宮-2上,這個技術難度還是比較大。為了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天宮-2推進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增加了推進劑補加系統,配置了壓氣機等設備,採用了全新的儲箱設計。它與貨運飛船將首次應用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在軌應用補加技術的國家。這一技術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於後續空間站工程。天宮-1上天時攜帶的推進劑足足有1t多。由於可以在軌補加推進劑,所以天宮-2隻加了半箱「油」,節省的質量可以攜帶更多的載荷產品和航天員的生活物資。


為了後續空間站的建設,安排了在軌維修技術驗證和機械臂維修操作驗證系統,以滿足對空間站的維修體系進行全面驗證的需求。因為將來空間站在軌飛行時間更長,很多東西需要進行維修、更換。所以天宮-2配備了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專門搭建了在軌維修的一套(驗證)系統。例如,首次搭建了由機、電、液等部件組成的液體迴路驗證系統,用於驗證空間站維修技術;首次搭載了機械臂操作終端試驗器,開展我國人機協同太空在軌維修試驗,為以後空間站任務提供技術儲備。值得一提的是,天宮-2的系統設計是模塊化的,也就是說它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

科研人員通過合并同類項的理念,對天宮-2的供配電、熱控、數據管理等系統實現了高度集成化模塊設計,打造出了可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就拿智能配電單元來說,整合了產品長壽命、高可靠、操作方便等要求,在我國航天器上首次採用了「插拔式」的結構設計,在地面的模擬試驗中,科研人員只需用幾分鐘就能完成一次維修更換。


天宮-2上新安裝的機械臂將測試開展艙外搬運和維修。為了研製這條臂展超10m的「手臂」,突破了16項關鍵技術,首次採用了自主爬行和雙臂組合操作的模式,以實現大範圍大負載操作以及局部精細化操作。


為保證儀器設備和結構的溫度,同時為航天員提供舒適的溫濕度環境,天宮-2擁有一套卓越的「空調系統」。為了節省寶貴的電資源,該「空調系統」無需使用壓縮機,而是利用外太空的冷背景和單相流體迴路的熱量收集和傳遞功能,將密封艙內的儀器設備產熱、化學產熱和航天員產熱共計幾千瓦的熱量通過輻射器排散到外太空。而「基於單相流體迴路的熱匯流排技術」能將整器需要降溫的設備熱量收集起來,把這部分廢熱傳遞到需要補熱的低溫結構上,省去了低溫結構補熱的電加熱功耗,實現了天宮-2的熱量綜合管理和高效利用。據悉,這套「空調系統」功率僅有220W左右,實現了高效節能的空調系統。


此外,針對空間實驗室階段目標的諸多變化,設計師們為熱控系統增強了適應能力,實現了壓氣機溫度介面的精確控溫和密封艙溫度的精確調節。而智能化的熱控核心控制設備實現了熱控設備在軌故障的自主診斷、隔離和處置,實現了「空調系統」的高可靠性。


同天宮-2一起升空的還有1顆伴隨小衛星,它將從天宮-2上釋放出去,然後與天宮-2伴飛,開展聯合試驗。它搭載了多個試驗載荷,並具備較強的變軌能力,根據設計,它在開展空間任務時還具有較好的靈活性與機動性。在軌任務期間,它將開展對天宮-2和神舟-11空間組合體的飛越觀測等試驗,即用高清相機拍攝組合體的對接狀態,為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提供直接的影像技術支持,並拓展空間技術應用,包括探測空間碎片。此外,天宮-2伴隨衛星使用的是2500萬像素全畫幅相機,比神舟-7釋放的伴隨小衛星在解析度和精細度上實現了新升級。

4 科學實驗


為了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天宮-2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的科學設備,而且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安裝複雜程度上,都創造了我國曆次載人航天器任務之最。它搭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研究等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其中有兩項實驗是航天員直接參与操作的。它們主要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天文探測、空間環境監測、對地觀測及地球科學研究應用以及應用新技術試驗等8個領域。


這些實驗項目絕大多數觸及當今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領域,有望取得一批重大應用成果,如「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與激光通信實驗」、「熱毛細對流空間實驗」、「微重力下植物全生育發展過程實驗」等。同時,天宮-2搭載了全球第一台冷原子鐘進入太空,進行相關科學領域的試驗驗證。其中的γ射線暴偏振探測儀(POLAR)和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為國際合作項目。同時,天宮-2上還搭載了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雙擺實驗裝置、薄膜成型實驗裝置、太空養蠶實驗裝置3個實驗項目,用於開展航天科普活動。


天宮-2上裝載的世界第一台空間冷原子鐘,同時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的原子鐘,有望實現10-16秒量級的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也就意味著這個鐘運行約3000萬年才會產生1s的誤差,這是該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它將對衛星定位導航、引力波探測等空間科學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在地球上,引力的影響可能會造成鐘錶的偏差。而在太空的飛行器上放置鐘錶,則會免除引力的因素,達到更高的精度。此外,將冷原子鐘放置在太空,還能更方便地對其他衛星上的原子鐘進行時頻傳遞和校準。由於從地面向太空發射時間信號時,會受到大氣和電離層的種種干擾,難免出現誤差。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空間冷原子鐘 液橋熱毛細對流實驗


其上名叫「天極」的γ射線暴偏振探測儀將探測研究遙遠宇宙中突然發生的γ射線暴現象和太陽耀斑,並在國際上首次對γ射線暴的偏振性質實現高精度、高靈敏度和系統性地測量,從而深入地研究宇宙結構、恆星演化、黑洞形成以及γ射線暴爆發的物理機制,為更好地理解極端天體物理環境下產生的這種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發現象做出重要貢獻。它將填補在當前γ射線暴觀測中缺少高靈敏度偏振測量手段的空白。


其上的「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空間終端」,將通過高精度自動跟瞄系統與量子密鑰分配地面終端配合,在地面站與目標飛行器之間建立起量子信道,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空-地量子密鑰分配實驗。其目標為實現世界上首個基於載人航天空間平台的空-地量子密鑰分配演示實驗,為載人航天的空地間量子保密通信,以及未來的實用化天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建設打下基礎。

其上的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等新一代對地觀測遙感儀器和地球科學研究儀器,技術體制新,指標先進,這些載荷的應用將會提高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大氣污染和大氣成分監測等領域的技術水平,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其中的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是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寬刈幅海面高度測量並能進行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它採用小角度、高精度干涉測量技術,能精確獲得海面的干涉條紋信息,進而獲得三維海面形態,再經過複雜的定標最終獲得寬刈幅範圍內的海平面高度測量。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紫外臨邊成像儀的環形光譜成像儀


其上的空間環境分系統主要用於實時監測天宮-2軌道上的輻射環境和大氣環境,實現艙外16個方向的電子、質子等帶電粒子的強度和能譜監測,以及軌道大氣密度、成分及其時空變化與空間環境污染效應監測等。


將開展Prandtl數液橋熱毛細對流穩定性相關問題的研究,研究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熱毛細對流的失穩機理問題,拓展流體力學的認知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為生產出高質量的半導體材料,就要科學地控制單晶硅在晶體生長過程中浮力對流和熱毛細對流的影響,而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環境將使科學家能深入剖析熱毛細對流的真實過程。突破並掌握微重力環境下的液橋建橋、液面保持和失穩重建等空間實驗關鍵技術,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微重力流體科學的空間實驗能力和技術水平。


將利用微重力開展包括半導體光電子晶體材料、納米複合和新型金屬基複合材料等在內的12項材料的生長與製備,揭示在地面重力環境下難以獲知的材料物理化學過程的規律。預期可獲得高質量的空間材料樣品,在模型材料的結構、功能、工藝參數等方面獲得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


為此,專門研製了一套綜合材料實驗裝置(簡稱「實驗裝置」)。這套實驗裝置由「材料實驗爐」(簡稱「爐子」)、「材料電控箱」和「材料樣品工具袋」三個單機構成。整個裝置質量共約27.6kg,最大功耗不到200W(而一般電水壺的功率也要1000~1800W),相當於2個100W白熾燈,卻能實現真空環境下最高950℃的爐膛溫度。


計劃通過「實驗裝置」進行18個樣品的空間實驗,其分三批次進行,每批次6個。第一批次樣品隨材料實驗爐發射升空後直接在艙內進行實驗,待交會對接之後由航天員進行材料實驗爐的開蓋換樣品操作,這將是中國航天員首次進行在軌操作的空間材料科學實驗。航天員在軌將完成兩次開蓋換樣品的操作,之後將完成實驗的兩批樣品帶回地面,供科學家解剖分析研究。第三批次的6個樣品將留軌進行裝置熱特性測量的實驗,數據傳回地面進行分析研究。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高等植物擬南芥、水稻的培養實驗 寬波段成像光譜儀


其上將開展兩種代表性的植物——擬南芥和水稻的培養實驗,分別提供長日照和短日照的培養條件,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在同一空間培養箱中同時實現長日與短日植物的培養與實時觀察。該實驗著重探索在太空環境中如何控制植物開花結種的技術與方法,為建立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所必需的生命生態支持系統奠定基礎。


隨著天宮-2的發射,我國就具備了開展較大規模空間實驗和空間應用的條件,從而使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始進入應用發展的新階段。


(全文完)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我在太空有個「家」(下) 點擊播放 GIF/40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太空 的精彩文章:

「衛星產業沙龍」走進吉林奏響集結號
墨香滿溢,星瀚似海——《國際太空》第7期新鮮出爐
2016世界500強航天雙雄齊頭並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上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首次躋身!
知名經濟學家郭夏:太空太空不能太空,神仙神器需要下凡
洪鐘大呂:院士專家暢談迎接太空經濟新時代

TAG:國際太空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家有個夜哭郎
我想有個家
空間|家中有個孩子 家裡添點顏色
《家庭有愛》-我想有個家
最近發現有個美女天天在我家樓下跳舞
我家有個懶娃娃
有個家總是好的
家家都有個 「熊孩子」
吾家有個熊女紙!你家有嗎?
我家有個西瓜人
多想有個家,有個愛的他
我有個漂亮小姨,她住到了我家,有一天夜裡
我想有個家,讓我的他惦記回家
爺爺把我娘埋在家門口,接下來每天晚上都會有個女人站在我家門口……
你的家裡應該有個「茶室」
詹境迪:我想有個「家」
爺爺把我娘埋在家門口,接下來每天晚上都會有個女人站在我家門口
家中有個孩子 家裡添點顏色
這個夏天,我和泰國有個約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