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點擊


上方「章黃國學」可訂閱哦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聽說今天朋友圈被「川普」刷屏了,快來和小喵一起看看漢字中的「川水」吧~


漢字與


古代的川水

文 / 王立軍 葉瑞優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文明之源。古代哲人,對水有著深入的闡釋。《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論語》記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管子·水地篇》中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也。」管仲認識到,水是萬物的本原,是派生一切事物的母體。其中的「本原」也就是「本源」,「本」是樹木之根,「原」則是泉水之源。


金文原 小篆原 隸書原

「本」是個指事字,在「木」的下部添加一個指事符號,以表示樹木的根部。「原」是個會意字,金文作,從廠(像山崖之形),從泉,用山崖下有泉水流出表示水源之意。後因「原」字引申出「平原、原來」等意義,為了強調其本義與水有關,便在表示源頭時加水旁作「源」。


甲骨文原 小篆原 漢碑原


「泉」與「原」的本義很相近。《說文》:「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泉」的甲骨文正像水從泉眼裡流出之形。有時甲骨文會在裡面加上一兩個短橫,《說文》小篆又在上面加上一短豎。漢代雲台碑則把小篆的左右兩筆斷開,寫成了;由於這種寫法上面的部分很像「白」字,下面的部分很像「水」,而「白水」連起來的意義又能與泉水聯繫上,所以,後來人們逐漸把「泉」字寫成了從白、從水。這便是現在「泉」字寫法的來源。其實,在睡虎地秦簡中就已經出現了接近於從白、從水的寫法。現將上述各種字形之間的關係圖示如下:


由於「泉」「源」義近,二者後來便組合成一個雙音詞「源泉」,可以泛指一切事物的源頭。由水之源引申為一切事物的源頭絕非偶然,考古學、歷史學與人類學的研究都表明,幾乎所有的人類文明都起源於水邊,因為大河兩岸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獨特的農耕環境為人類的生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四大文明古國無一不是依傍著河流,古埃及文明是尼羅河的饋贈,古巴比倫文明的發祥地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發源於印度河和恆河流域;中華文明也不例外,以黃河長江為主的大大小小的水系不僅養育了中華民族,而且也孕育出了博大的中華文化。「漢字」之「漢」從水,也可見中華文明與水的關係。「漢」本為水名,即「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古人自古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劉邦在楚漢之爭勝利後,因其發跡於漢水流域而定國號為「漢」,在強大的兩漢王朝基礎上最終形成了「漢族」與「漢語」,記錄漢語的文字也因此被成為「漢字」。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不同地區的文明在起源於水邊這一點上是相似的,而不同民族對「水」的認識卻可能存在差異。水字在甲骨文中寫作,像水從高處順流而下之形。而古埃及文字中的「水」則寫作,像水面波紋之形。這兩種古老的文字在造「水」字時,同樣地直接取象於水的形態,然而卻一為豎,一為橫。甲骨文之「水」是順勢而流,描繪的是水的流動之貌;古埃及之「水」是平面的水紋,描繪的是靜止的水面。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地貌來尋求原因。我們知道,中國與埃及的地勢是不同的,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江河發源於西部的高原和山區,順著地勢向東而流,先民們首先觀察到的是「不廢江河萬古流」,於是取水的流動之態而造「水」字。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流入埃及後已經是下游,所以埃及地勢開闊平坦,支流呈發射狀,而非朝一個方向流淌,水面也相對平靜,於是以微波蕩漾的水面來造「水」字。由於地貌的差異,形成了同樣是象形的「水」字,一為豎的流動狀,一為橫的靜止狀。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另一方面,漢字字形在某種程度上受漢民族思維習慣的影響。在古人觀念中,水沿著河道流淌才是常態,而水橫流則是水災。


水順著河道而流,可以灌溉天地,為民謀利,故為「水利」。《說文》中有(即「畎」字)、巜(即「澮」字)、川三字,小篆分別作,,,皆像水順流之貌,是上古時期的農田水利設施。從形體可以看出,它們的區別是水流大小不同。《說文·部》:「,水小流也。」小篆像一彎小小的水流的樣子,表示田間小的排水溝或引水渠。《說文·巜部》:「巜,水流澮澮也。」「澮」從水會聲,「會」同時也表義,表示會合水流之義,所以「巜」就是由小水流匯合而成的較大的排灌渠。「川」字在甲骨文中寫作、、等形,其構意均像兩岸間有流水,故指流通的水。農業文明興起後,引河水灌溉農田,「川」便成了農田水利設施。《說文·川部》釋「川」曰:「川,貫穿通流水也。」把細小的水流深挖疏通,使它們彙集在一起,就成了「川」。《周禮·考工記·匠人》把田間的灌溉渠, 按其大小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分為畎、遂、溝、洫、澮,最後由澮彙集成川。可見,在整個排灌系統中,「畎」最小,「川」最大,中間依次有遂、溝、洫、澮,一共六級,水利設施非常完善。這說明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很早就認識到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目前已發現距今6000多年的原始水田遺址及其排溉設施,如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的浙江吳興邱城遺址中發現了大小不同的排水溝和引水渠。《詩經》中也有引水灌田的詩句,《小雅·白華》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講的就是用滮池的水來灌溉稻田。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尼羅河


甲骨文災 小篆災


水橫流則為水害。漢字古文字中也有像古埃及「水」字類似的形體,但卻是用來表示大水泛濫成災。甲骨文中有、等形,皆是大水橫流之形,表示水不順河道流淌,是水災之「災」的本字,體現了古人「不順」即為「逆」,「逆」即成「災」的觀念。「災」字在甲骨文中寫作「」,是在「川」中加一橫,意為河流中間被堵塞。《說文》:「,害也。從一壅川。《春秋傳》曰:川壅爲澤,凶。」大水橫流,河道被壅塞,水便不能順流入海,勢必造成大水漫溢,淹沒農田,摧毀村莊,影響人類的生存,可見古人對水患的認識是多麼深刻。在世界各大洲的古老民族中幾乎都有關於史前大洪水的傳說。在中國,相傳在遠古時期,上天發大洪水懲罰人類,地面上汪洋一片,只有伏羲和女媧兄妹兩人躲在大葫蘆里才幸免於難,成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在西方,則有諾亞帶著家人登上方舟躲避洪水的故事。在蘇美爾、印第安等許多古老民族中都有這樣的神話傳說,因此,有學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始於大洪水傳說。


在洪水侵襲時,古人並不是束手待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與洪水進行了不懈的鬥爭,流傳著很多治水的故事。在中國,最為廣泛傳頌的治水英雄就是大禹。上古堯帝時,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堯先派鯀去治水,鯀花了九年時間,採用「堵」的方法,沒有把洪水制服,被處死了。堯又派鯀的兒子禹去繼續治洪水,禹吸取父親的教訓,採用開通淤積、疏浚河流的方法,帶領群眾鑿開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終於平息了洪水。《尚書·禹貢》記載:「禹別九州,隨山濬川。」意思是說禹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並順著山勢開鑿水道,疏通水流。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甲骨文監 金文監 小篆監


雖然古文字的「水」取象於水流動形,但古人對靜止的水也有細緻的觀察。靜止的水面可以照出人影,所以在青銅鏡產生之前,古人就用一盆水來充當鏡子。甲骨文中的監,取一個人俯身對著一盆水照自己的臉。後來發明了銅鏡,便在「監」旁加一義符「金」,寫作「鑑」字,現在又簡化為「鑒」。《莊子· 德充符》所說的「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正是用的「鑒」的本義,意思是說沒有人用流動的水來照影,而是用靜止的水來照。水能忠實地反映人的美醜,這個特點被應用到政治上,就有了《尚書·酒誥》中的名言:「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這是以用水照影打比方,說明一條抽象的政治哲理:黎民百姓就像水一樣能照出統治者的形象,統治者應該以黎民百姓為鏡子來照出自己的政德。


金文法 小篆灋


靜止的水還有一個特點是平。「水平」一詞就是由水的這一特點產生的。靜水是平的,就可以作為一種衡量物體平斜的標準,並進一步抽象為事物的準則、法則。《說文》:「水,准也。」段玉裁注:「《釋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於水,故匠人建國必水地。」也就是說,天下沒有什麼比水更平的了,所以水可以作為行事的準則。這個觀念集中體現在「法」字的構形上。「法」字古時又寫作「灋」,金文由「廌」、「去」、「水」三個構件組合而成。《說文》:「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廌去。」「廌」是傳說中古代的獨角神獸,生性正直,它在公堂上可以辨別善惡,見到不公平的人,就會用角去頂他,「觸不直者而去之」,從而使訴訟判決公平如水。其中的「水」就是以水面之平來寄託古人對公平執法的美好願望。可見,水不僅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母,而且還蘊含著古代豐富的社會文化觀念。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文章來源:《漢字的文化解讀》,商務印書館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文學院黨委書記。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董京塵,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的川水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立冬補冬,補嘴空
萬聖節和寒衣節:說說詩鬼李賀的鬼詩
萬聖節:談談中國古人如何與亡妻相見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中國古代的喜劇人精神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兵器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占卜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神靈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越南皇室國寶:末代王朝歷代帝王金冊全是漢字 比滿清還更中國
漢字解密|粟:餐桌上的小米竟然與古代君王的國家社稷有關
美麗漢字:李遠東
漢語、漢字、漢服中的「漢」指的是漢族還是漢朝?
美麗漢字:李小如
韓國為什麼古代用的是漢字?
劉慶華:滿族冠漢字姓始末
漢字解碼:「彘」│漢武帝的乳名為什麼叫彘?
漢字之魅:劉祖榮趣解漢字三則
台灣寫真:願做破解漢字之謎的福爾摩斯——訪《漢字樹》作者廖文豪
漢字里的廉政文化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獨立建國後,為啥立馬下令越南廢除漢字?
千年恩怨錄(三)漢字文化圈的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