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悲秋可能是一種病 中醫教會你對症調理

悲秋可能是一種病 中醫教會你對症調理



悲秋可能是一種病 中醫教會你對症調理


秋天,不少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很多人認為是「悲秋」的緣故。其實一些身體問題也會讓人不開心,比如肝鬱、心火和氣血虛。

肝鬱 鬱鬱寡歡


愛發脾氣、鬱鬱寡歡,經常出現這樣癥狀的人,有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


肝主疏泄,當人的肝氣不暢時就容易生氣發怒、愛發脾氣、心情不佳、鬱鬱寡歡。肝氣鬱結還會使人感覺胸部悶脹、咽喉部發緊,總想長舒一口氣,女性還會出現乳房脹痛、小腹脹、月經不調。


此外,肝鬱還會影響人消化功能。從中醫上說,肝臟屬木,脾臟屬土,木克土,肝鬱氣滯,攻克脾土,使脾臟受傷害,脾臟管消化,就會出現沒有胃口、不想吃飯,口淡乏味。

出現肝鬱時,不妨做做「捶胸頓足」。先將兩手握拳,握拳時無名指和中指中間摳的穴位就是勞宮穴,這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小指和無名指摳的是少府穴,這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握拳伸屈這兩個穴位會得到刺激,能幫助降心火。捶胸則是指捶男性兩乳頭中間的穴位——膻中穴,這個穴位也被稱為出氣穴。握拳捶捶出氣穴,會使人感覺很舒暢。所謂頓足,是指用腳踩鵝卵石,可以刺激腳底的湧泉穴,再配合按按太沖穴,能讓肝氣不上沖。


心火旺 煩躁不安


如果說肝鬱是「鬱鬱寡歡」,那心火就是「煩躁不安」。心火旺的人,總覺得心神不寧,煩躁不安。


中醫講心在五行中屬火,與之想對應的是屬水的腎臟。當心腎相交時,水火互濟,互相幫助,火能讓水不寒,水能讓火不亢;當心腎不交時,則導致腎寒而心火生,心火亢盛,就會出現心煩、失眠、口乾、舌燥、情緒不佳、心神不寧、煩躁不安、舌尖變紅、脈象細數等癥狀。


降心火推薦泡腳,「床前洗洗腳,勝吃安眠藥」。泡腳時下肢血管擴張,血往下走,人就容易睏乏,昏昏欲睡,有利於睡眠。洗腳時可以同時摳摳湧泉穴,有助於心腎相交,幫助睡眠。還可以在腳心上用傷濕止痛膏貼上一克磁石,也能幫助降心火。白天則可以用蓮子芯三克沖水喝,一天三克反覆泡水,喝一周左右即可。

此外,心火旺盛的人還要注意調整情緒,做到怒不過夜、怒不過人。


氣血虛 情緒低落


莫名情緒低落,無精打采,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氣血虧虛所導致的。


氣血虛主要指肺氣虛、脾胃氣虛和心肝血虛。中醫講人的情緒怒喜思悲恐和肝心脾肺腎對應,肺氣不足時人就會莫名情緒低落,甚至哭泣。氣虛會使人神疲倦怠、乏力懶言,語聲低微、咳聲無力、動輒汗出,容易感冒。


血虛可因氣虛而導致,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是化生氣血的大本營,故脾胃氣虛會導致血虛,血少則不能榮養全身,使人出現口唇、指甲、眼瞼色淡微黃,還會出現月經變少,頭髮枯萎,形體消瘦,視物不清,心慌,失眠。

血虛可以吃歸脾丸,也可以用當歸、桂圓開水泡水、熬水喝,桂圓一天30克,當歸一天12克,一天反覆沖喝,喝一周左右即可改善。


有些食物對補氣血很有好處,比如肺主白色,多吃白色食物,百合、山藥、梨、銀耳、馬蹄、麥冬等,有助於肺氣保護。將紅棗、花生米、桂圓、紅糖、紅豆放到一起煮著吃也有助於補氣血。此外一定要加強機體的主動性,積極主動鍛煉,氣血才能旺盛。


悲秋可能是一種病 中醫教會你對症調理



悲秋可能是一種病 中醫教會你對症調理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不是一個 只會傷春悲秋的女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你可知道悲秋也是病嗎?
緩解「悲秋綜合症」我們都要過得起更喪的人生
我就是煙,一縷悲喜之氣 裡面滿是 愛恨、情仇、春傷,悲秋
我們一生都在遇見和告別,沒必要傷春悲秋
傷春悲秋真的只是矯情嗎?
滿足這些心愿 誰還要悲秋?
莫名煩惱,心情不好?可別讓「悲秋」纏上你
傷春悲秋,這些生肖最容易多愁善感
這九句情話你肯定聽過,傷春悲秋,請留下你最愛的那句話
為什麼秋季會有悲秋情緒
秋季養生 「悲秋」情懷不可有
秋季容易情緒低落,專家教你預防「悲秋綜合征」
秋凍有度食要溫 保濕防燥不悲秋
秋雨蕭瑟讓人「悲秋」!這樣做可趕走它
沒有傷春悲秋 不配有憾事
以前愛傷春悲秋,現在愛悲哀後的力量
英國人愛傷春悲秋,都是喝茶這檔子事鬧的
俗話說「傷春悲秋」,科學解釋下人為什麼會「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