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海洋核安全「守護者」:正開展全球海洋輻射監測網路建設

中國海洋核安全「守護者」:正開展全球海洋輻射監測網路建設

中國海洋核安全「守護者」:正開展全球海洋輻射監測網路建設



用科技守護海洋核安全,始終是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每個研究員的理想。 東方IC 資料

走進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性技術與環境安全評估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水樣處理室,看見裝滿海水樣品的塑料桶擠滿整間屋子,工作人員正忙著將不同的試劑依次添加到樣品中,通過共沉澱方式,將樣品中的放射性元素分離出來。


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前身是海洋放射化學組和放射生態組,成立於1963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海洋放射性研究的機構之一。60多年的歷程,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發展可謂歷盡波折。


半個多世紀的堅持與不懈


1979年,放射化學組和放射生態組從所屬實驗室分離出來,組成了20多人的海洋放射性研究室,這是當時國家海洋局系統內唯一以研究室建制的放射性實驗室。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海洋放射性研究室的發展進入低谷。「儘管如此,我們在海洋放射性技術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實踐從未停止過。」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主任於濤說,這期間,海洋放射性實驗室堅持不懈的在南大洋、北冰洋以及南海海域開展基於放射性技術的碳循環研究。這些工作的開展也為實驗室未來引進清華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礎。


2003年,海洋三所領導層高瞻遠矚,一次次力排眾議地將瀕臨解散的海洋放射性研究小組保留了下來。放射性小組先後完成了一批重大項目研究,同期還承擔了近10個核電海域的放射性本底調查工作,為此,實驗室時任負責人曾憲章教授還因操勞過度病逝,這也更加堅定了實驗室人員堅持不懈地完成他未竟事業的決心。


寶劍鋒從磨礪出


「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故,讓人們認識到推進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副主任何建華講道,在海洋三所領導的帶領下,以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成員為骨幹的團體,臨危受命,牽頭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我國管轄海域的海洋放射性應急監測工作。


2011年6月11日,由海洋三所牽頭的我國首次西太平洋公海海域放射性監測任務正式拉開大幕。

「近年來,我國濱海核電建設飛速發展,但國內在海洋放射性領域的研究卻相對緩慢。」于濤說,海洋三所在海洋放射性研究領域一直保持著一定的學科優勢。


2012年10月,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重新成立。


「如今的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早已告別過去設備短缺、老化的窘境。高純鍺γ譜儀、低本底α/β計數器、超低本底β計數器、八路α譜儀、大體積采水器等先進的放射監測儀器一應俱全,一個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放射性實驗室平台已建成。」何建華說。


潛心科研攻關爭創一流


一路走來,用科技守護海洋核安全,始終是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每個研究員的理想。

2007年,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承擔了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組織的海洋公益性項目「核電海域海洋放射性檢測新技術與輻射防護評價研究」,2015年,更上一層樓,承擔了海洋公益性重點研發項目「核電鄰近海域放射性風險評估和管理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前一個項目的科研成果還成功應用於福島核事故後的海洋放射性監測工作。


「目前,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已初步完成基於浮標的海洋放射性實時監測系統和走航式船載海洋人工放射性快速富集與測量系統的研發工作,並獲取了良好的海試效果。」何建華說,「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全球海洋輻射監測網路建設的前期工作,這將為進一步保障我國的海洋核安全提供更好地技術支撐。」


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還積极參与國際交流與合作,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常年派人參與IAEA組織的各類海洋放射性技術培訓班。


2013年,由我國倡導的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環境質量評價工作組正式成立,海洋三所研究員張玉生擔任工作組首任主席,「這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海洋放射性監測與評估技術方面的國際話語權。」 張玉生教授說。

未雨綢繆建設國家級核應急隊伍


2014年,海洋三所成為首批國家級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之一——國家核應急海洋輻射監測技術支持中心,組建形成了一支由50多人組成的專業技術隊伍體系。


「國家核應急海洋輻射監測技術支持中心成立近兩年來,相關職責、體系和網路已納入國家核應急建設體系。隨著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加入相關研究與監測評估,我國海洋核應急體系正逐步發展壯大,較完善的海洋放射性監測及核應急能力與體系基本形成。」海洋三所餘興光所長說。


2015年6月26日,我國舉辦「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作為8個國家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之一的「國家核應急海洋輻射監測技術支持中心」表現突出。


海洋放射性技術實驗室里的研究者,就是這樣一群人,用他們的努力和擔當,守護海洋安全,守護人類健康,在海洋和人類之間架起科技的橋樑。


(原標題:海洋核安全的守護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北川降生不足1公斤雙胞胎,巨額醫療費讓父母面臨痛苦選擇
二胎媽媽在午夜列車上產子,車上唯一的醫護人員是實習生……
盲目豐胸?專家:可能明顯提高乳腺癌發病率
家中的這些小東西,容易讓孩子中毒
寒潮來襲,「爺叔」們要防急性尿瀦留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媒關注中國在東海南海建觀測網:強化維護海洋權益
海洋預報減災:構築沿海「安全牆」
美國海軍發布《重返海洋控制》新戰略規劃欲捍衛全球海洋統治權
中國航海日:關心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
國家海洋局會同三沙市政府調研三沙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中國在北冰洋再次開展海洋地質考察
中南美洲三國共建海洋保護區
海洋戰略指導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和保障國家海洋利益安全的總體方略
南極羅斯海建立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中國海底再添神器,深度構建全球海洋防衛力量
聯合國海洋會議「首次啟動全球藍碳數據網路中心」
大洋下的秘密——中國海軍海洋綜合調查船現狀
老兵「情系國防、擁抱海洋」公益影展亮相海軍城
美國強化巡邏南海 首訂南海巡邏時間表 挑戰中國海洋主權
港媒:中國同意在南極設海洋保護區
國家海洋局在海南瓊中縣開展黨性教育實踐活動紀實
國家海洋局:環渤海區域將全面實施灣長制——秦皇島率先試點
與海洋相關的地球環境工程:深海碳封存、海洋鐵施肥和人工上升流
上海洋山港搭建「中國智造」快車聯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