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不吃藥照樣治咳嗽?七種方法很多人一半都沒見過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癥狀,特別是在秋冬交替的時候。在中醫臨床中,有不少外治法止咳效果很好,且操作簡便。
1、熱水袋敷背
人體背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的循行路線,督脈主一身陽氣,熱敷有利於驅散體內的寒氣,緩解咳嗽癥狀。
當人體感受風寒之邪引起咳嗽,伴痰液稀白、鼻塞、流清涕、咽癢、怕冷等癥狀時,可用熱水袋灌滿熱水,外包一層薄毛巾,敷在背部,重點熱敷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肺腧穴,可有效緩解咳嗽癥狀。
2、熱鹽薑絲熨兩脅、肚臍
把鹽和薑絲一起炒熱後,敷在兩脅或肚臍處,有溫肺止咳之效。
具體的做法是:取粗鹽200克,生薑(切絲)100克,炒熱之後倒在干毛巾或厚紗布上,趁熱放在兩脅和肚臍部位來回熨燙,溫度以皮膚可耐受為度,持續3-5分鐘。每天1次,睡前使用,對風寒引起的咳嗽效果很好。
3、中藥水煎劑泡腳
咳嗽伴有咽喉腫痛、痰粘黃、流黃涕、口渴喜飲等風熱癥狀時,可試試中藥水劑泡腳。
取麻黃、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水煎好後,倒在一個木製的腳盆里,進行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鐘,連續3-5天。這些中藥有清熱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緩解咳嗽及咽喉不適等癥狀。
4、蒜姜泥外敷湧泉
如果不能判斷到底是風寒咳嗽,還是風熱咳嗽,可用蒜姜泥外敷湧泉的方法止咳。
具體方法是:取大蒜一瓣和兩倍於大蒜量的生薑,混合搗爛成泥,捏成餅狀,每晚洗腳後敷於雙足底湧泉穴,再以膠布固定,每次2個小時,7天為1個療程。對風寒、風熱、燥熱咳嗽,以及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療效。由於這個外治方刺激性較大,成人適宜,兒童需遵醫囑。
5、刮痧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肩背部皮膚,操作者先於肩背部均勻塗抹刮痧劑或麻油,依患者體質及耐受程度用瀉法(力量重,速度快)或平補平瀉手法(力量、速度適中)於脊柱兩側由上而下垂直刮拭(注意避開脊柱),刮至皮膚紅熱。
需要注意的是,對不出痧或出痧較少的部位,不要強求出痧;對於出現大量的痧斑,甚至出現紫黑痧斑的部位,可用瀉法重點刮拭,但不可刮破皮膚,時間為10分鐘左右;刮拭結束後,注意保暖,喝些溫開水,平卧休息10-20分鐘。
6、拔罐
拔火罐通過對皮膚和肌肉的物理刺激,能促進血液循環,調理氣血,祛寒止痛。穴位有大椎、風門和肺俞,每次治療15分鐘,對於風寒咳嗽效果最好。
7、耳尖穴放血
對於風熱性咳嗽還可以試試耳尖穴放血。耳尖穴常規消毒後,用消毒針頭點刺耳尖令其出血,並不斷擠壓,兩耳交替,每3-4天放血一次,30天為 1個療程。
耳尖穴是經外奇穴,有退熱消炎、止痛及祛風清熱、清腦明目、鎮痛降壓的作用。由於這種方法對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或者由專業的針灸科醫生操作。出血性疾病、孕婦及體質虛弱、過敏性體質者,禁用該法。
(圖片來源於網路,藥用請遵醫囑!)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手被燙後為什麼要摸耳垂?這麼摸還有養生功效,你也許不知道
※喝酸奶是降血壓還是升血壓?包裝盒上這個地方你要看清!
※梁詠琪竟因這病險些不能起床,經過針灸後漸漸好轉
※有人摘街道兩旁的香樟果乾嘛?據說能治這種病
TAG:楊璞微養生 |
※這些方法治咳嗽,比吃藥還管用!
※好神奇的一碗水,治咳嗽防霧霾都靠它了,你還只知道去醫院嗎?
※治咳嗽的一個方法,一天見效,晚上就不咳了!
※沒想到,這幾個偏方治咳嗽,比葯還好用
※不吃藥就能治咳嗽,連吃貨都愛上的秘方
※感冒不能吃雞蛋?誤導了很多人,這樣蒸雞蛋,治咳嗽效果超好
※梨怎麼熬可以治咳嗽呢?這樣煮梨水更好喝!
※這種草只出現在夏天,老中醫用來專治咳嗽痰多,荒地里很常見
※原來小時候常吃的「梅子」是這樣做的,有一種還能治咳嗽!
※入秋後,一咳嗽你還在傻傻的吃藥么?吃這些食物,輕鬆治咳嗽
※這個治咳嗽的配方你知道嗎?
※孕婦咳嗽嚴重怎麼辦?這些不用吃藥治咳嗽的方法管用
※治咳嗽、感冒,一個招一次見效,不吃藥,少受罪,先收藏著
※這個方法治咳嗽,真的非常有用!
※你以為咳嗽就吃藥就好了?治咳嗽要徹底除根才行!
※好一味皂莢,不僅能洗頭髮,它還是治咳嗽、便秘的良藥
※豬身上的這一部位,這樣吃專治咳嗽不止、咯血肺損!
※一個治感冒,一個治咳嗽!這倆方子實用又簡單
※用這個配方治咳嗽好樣的,治肺不傷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