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媒體的下一個挑戰:克服假新聞的威脅

美國媒體的下一個挑戰:克服假新聞的威脅

美國媒體的下一個挑戰:克服假新聞的威脅



本文翻譯自《紐約時報》專欄文章,作者系Jim Rutenberg。

按:昨天,我們推送了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總監Joshua Benton一篇觀察美國媒體的文章,受到了很多讀者的關注。其實在這次美國大選的整個周期,關於媒體的討論文章有很多,今天我們繼續編譯了一篇來自《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主要分析了美國媒體所面臨的挑戰,希望與讀者一起思考。這篇文章發表在美國大選投票之前。


過去的一年已經把美國變成了一個「信息成癮者」的國家,人們強迫症似地看電視、刷手機、翻閱報紙,帶著這樣一個「炙熱」的問題:我們國家的選舉大戲以及它的執行製作人——唐納德·特朗普,又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新鮮而又意想不到的神轉折?


誰也不會懷疑,2016年的總統競選是一場轟動的演出。


媒體也收穫了很多戰利品。由於特朗普提供了很多必看的電視大戲,有線電視新聞的觀眾數量破了紀錄,報紙的網上閱讀量也達到新高,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星期三的大選將會迎來一個「清算」。


因大選而出現的新聞泡沫很快就會破滅,但是這個泡沫卻阻擋了我們對新聞業的正常觀察,實際上新聞產業中依靠紙張和油墨的傳統分支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經濟危機。「老實跟你說,這個現象比所有人一年前的預測還要嚴峻的多」,《華爾街雜誌》主編Gerard Baker在星期五跟我說。


包括《華爾街雜誌》《紐約時報》《衛報》、甘尼特報團以及其他媒體在內,它們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要麼重組,要麼裁員,要麼砍掉所有部門,或者三者都做。


另外,這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高級的、傳統的、訓練有素的記者在經歷快速的損耗——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揭露腐敗、進行有力的問責,同時幫助選民從虛假的信息找出真相。


美國現在的公共生活已經不可能更糟了。那些正在分走傳統印刷廣告業務的互聯網力量正在產生一大批冒牌記者,他們正在用危險的假新聞污染民主。

在過去的幾個星期,Facebook、Twitter以及其他社交媒體已經讓數百萬美國人暴露在錯誤的故事信息中,這些故事斷言:


希拉里競選團隊的民調專家Joel Benenson寫了一份秘密的備忘錄,詳細計劃為了幫助希拉里贏得選舉,他們將要發起一個放射性的攻擊以阻止投票(這個謠言被特朗普團隊一個非正式的建議者Roger Stone高興地在推特上分享);希拉里競選團隊的總幹事John Podesta參與一個神秘的儀式,這個儀式涉及到各種身體的液體;希拉里收買公共民調專家擾亂預測結果(這個也被特朗普在推特上分享);還有很多希拉里政敵的離奇死亡被懷疑與她有關(《紐約時報》的Frank Bruni 在俄亥俄州一個酒店的遊說會議上聽了無數遍。)


Mike Cernovich,這個推特上的明星,是右翼新聞的煽動者和希拉里健康陰謀論的鼓吹者,上周他在《紐約客》雜誌上還在自我吹噓:「像我這樣的人應該被視為新的第四權力」。在Facebook的新聞上,他產生的信息內容幾乎可以和《紐約時報》《波士頓全球》以及《華盛頓郵報》並肩,同樣被閱讀,甚至閱讀數更高。就在星期六,他還呼籲「總統特朗普」解散白宮的新聞機構。


他可能不一定要這麼做(因為媒體機構本身的日子就已經不好過了),你去看看Gannett新聞集團砍掉華盛頓的員工所產生的效果就知道了,這個行為最近被Politico認為很像一個「大屠殺」。


早在今年的廣告收入下降之前,美國全職的日報記者數量——根據美國新聞編輯協會以及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新聞和大眾傳播學院2015年統計,這個數字是33000——將會是2000年的一半。

新聞報道大軍的壓縮,再加上今年虛假信息帶來的「泛濫」,將會給華盛頓的主政者帶來數個不眠之夜,他們將不得不在這樣一個真假新聞共存的環境下進行管理。


「這是我們的民主面臨的最大危機,是真正的新聞商業模式的失敗」,密蘇里民主党參議員 ,同時也是假新聞的長期批評者Claire McCaskill在星期六跟我說。


McCaskill認為新聞要承擔部分責任,因為在網路把傳統的媒體商業模式翻了個底朝天、社交媒體已經打開競爭大門的時候,傳統的新聞媒體反應遲緩,「假新聞走在他們前頭。」


這對未來不是一個好的預兆。《華盛頓郵報》的執行主編Martin Baron在上周跟我們聊天的時候說:「如果在一個社會裡,人們不能就一些基本事實達成一致,你怎麼能奢望有一個功能正常的民主制度?」

根治虛假新聞的方法就是注射壓倒性劑量的「好新聞」。新聞媒體如何能度過選舉之後的「宿醉」,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國政治故事下一章的講述。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新聞行業糟糕的金融報告讓人感到麻煩的原因。如果全國的報道記者在減少,那麼即便由於大選帶來新聞閱讀的大漲,選舉周期過後,事情又將會如何發展?


上周我調查了新聞產業的頂尖部門,發現也許並不完全悲觀,甚至有一些理由值得樂觀。但是在新聞復興的路上還會有很多束手無策和「放血」的行為。


即使會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聞環境,下一年新聞受眾的大幅縮減也應該是理所當然。


「從政治上來講,2017年會有哪些事情和2016年一樣性感?我不想在那張桌上打撲克」, NBC 新聞和MSNBC的主席Andrew Lack上周五告訴我。


然而,雖然預測到MSNBC將會有30%甚至更多評級的下降,他也說到,「從我的底線來看,我並沒有經濟壓力」


這不僅是因為MSNBC和它的競爭者們今年獲得了很多和選舉相關的意想不到的收入,而且因為他們仍然從有線訂閱用戶那兒獲得實質性收入。


報紙是訂閱廣告模式的鼻祖。但是當高利潤的印刷廣告不斷減少後,Facebook和Google分走了超過三分之二的網路廣告市場。傳統報紙正在努力建立他們的訂閱基礎,並且打破他們對印刷業廣告的依賴。


《華爾街雜誌》的 Baker說他對報紙完成轉型信心十足,但是他也承認這需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可能面臨各種縮減,這個過程對那些更小地方的報紙(這些報紙引誘了實際的市政腐敗)來說,可能更難生存下去。


相對樂觀的原因還來自去年一些有雄心而且有很好的報道的媒體表現。


《紐約時報》之前揭露了特朗普在1995年逃稅將近10億的報道獲得了大約550萬流量,這個數字相當大。《華盛頓郵報》雖然沒有這樣的數字,但是也憑David A. Fahrenthold僅僅一篇關於特朗普如何違背道德規範運營慈善組織的文章獲得13000個網路評論。


但是在新的時代,訂閱者的數量比那些不可靠的閱讀量更加重要。


《紐約時報》新任命的副出版商Arthur Gregg Sulzberger在上周的收入報告中指出一個亮點:在印刷廣告收入下降19%的同時,電子廣告增加了21%,更重要的是,增加了116000新的電子訂閱——《紐約時報》現在有將近160萬訂閱者訂閱了他們的電子內容。


「這表明,人們願意給那些好的、原創的、有深度的專業新聞付費」,Sulzberger說,「這將有利於好新聞的繁榮成長。」


這樣想也許還太過樂觀,但是今年假新聞的爆炸性出現已經凸顯出好新聞的價值。如果這樣的話,拯救新聞的將是好新聞。


「人們最終會被真正可靠的信源吸引,並且願意去說出真相」,Baron先生說,「人們之所以會為它付錢是因為他們將意識到我們的社會需要這些真實信息。」


正如《紐約時報》的全國政治記者Jonathan Martin上周在推特上寫的,「夥伴們,去訂閱報紙吧,民主需要它。」


也可以不去訂閱,那麼你將會付出代價。


本文翻譯:奚應紅


本翻譯僅為研究學慣用,版權歸屬《紐約時報》和原作作者。


較真丨全民新聞查證平台,探查真相,撥開信息迷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美國大選:讓媒體慘敗的力量可能會變得更加可怕
錢鍾書當初是因為北京空氣好而回國的嗎?
你為什麼輕信鮑勃·迪倫拒獎的假消息?
韓國大學生:總統朴槿惠被「邪教」領袖控制?我認為是的
江蘇大閘蟹被香港檢出最強致癌物二噁英?不必太擔心

TAG:較真 |

您可能感興趣

挑戰漢堡,中國人在美國開的第一家包子店,征服了美國胃
俄羅斯媒體:又一國棄美投中,美元霸主地位遭遇挑戰
中國人的一天:少女偶像的雙重挑戰
美國國內的恐怖主義:權衡挑戰
黃靖:「美國亂象」是對整個世界的挑戰
美國駐烏克蘭使館發生爆炸,恐怖組織竟敢挑戰美國的權威!
中國氣功大師挑戰泰森!網友:又一個炒作的「假大師」!
人工智慧的下一個挑戰:《星際爭霸》
特朗普的下一個挑戰:俄羅斯回歸阿富汗
科技浪潮下,中國製造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泰拳冠軍熱血出征,重拳挑戰泰國最強新銳
這個中亞小國對大清帝國的挑戰,竟預示了鴉片戰爭的結局?
世界上最奇特的七大節日:中國唯一上榜的一個,老外都不敢挑戰!
中國與伊斯蘭:無可迴避的挑戰
俯瞰下的中國十大拐公路,挑戰視覺感官的美!
一大群F22A猛禽進駐英國!挑戰來自俄羅斯方面的潛在威脅!
騰訊眾創空間高端對話:新媒體創業的機遇與挑戰
澳媒:澳大利亞和最老的盟友英國,將派軍艦到南海挑戰中國
《無限挑戰》直播:韓國歷史之旅,隱藏在洛杉磯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