籙壇講經:道門十規
《道門十規》是明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的重要著作。
《道門十規》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規戒著作。
《道門十規》更是一部整頓明代道教的綱領性文件。
《道門十規》講的就是十個方面的規戒。
這十條規戒,大致包含了當時道教徒信仰生活的各方面內容。
《道門十規》是根據道士信仰生活的內容,針對明代道教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新的規戒。
下面,我們就「十規」的主要內容及其規戒思想作一簡要介紹:
1.《道門十規》第一規,為「道教源派」,講的是關於道教的宗派源流。
首先,張宇初天師強調道教的「源」。
道教:「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則黃帝問道廣成子,即太上也」。
太上在不同時代化生,降於人世。
老子所著《道德經》,是道教的主要經典。這就是道教的源。
也就是說,真正的道教應該是以太上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其次,張宇初天師強調道教的「流」。
所謂「流」,就是從源頭上發展和變化出來的派別。這些「流」,張宇初天師將它們區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思想家,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道家」。
另一部分是宗教家,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道教」。
張宇初天師的「道教源派」,告訴我們學道之人一定要知道道教的「源」和「流」。
一個初學道的人,接觸的只是道教的一個教派,一種道法或道術,也就是「流」,起初學到的只是道教的「末」。
天師明確提出:道教宗派很多,其源為一。因此,我們學道之人要記住根本,學習根本,而不能迷失根本,忘記根本。
2.《道門十規》第二規為「道門經籙」,講的是道門的經和籙。
道門的經典很多,皆各有傳承,其經典的內容也各有側重。道門中人應該如何讀經、念經。
關於道經的傳承,張宇初天師說:
「太上三洞諸品經典,乃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
這就是說,道教的三洞經典,都是道教的最高神靈-----「三清」傳授下來的。
關於經典的分類,張宇初天師認為:
從經典作者來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首。靈寶說經,當以定觀、內觀為要。太上立教,當以道德、日用為規」。
從經典內容來說,分為「內而修己」和「外而濟世度幽」兩類。
「內而修己,則虛皇四十九章經、洞古、大通、生天、清靜諸經,最為捷要」。
「外而濟世度幽,則黃帝陰符經、玉樞、北斗、消災、救苦、五廚、生神諸經,玉樞、朝天、九幽諸懺,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蹊徑」。
關於經典的誦念:
道教經文皆為神靈所授,我們對待經文必須要有恭敬之心。
天師說:「從道之士,先當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積誦經誥,皈依大道」。
張宇初天師還說:「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
強調「經以斂心,經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誦不輟,消除魔障,增廣道緣,誠為方便中第一事也」。
張宇初天師還講到如何念經?
他說:「凡持誦之士,必當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誠如對越上帝,默與心神交會。心念無二,句字真正,調聲正氣,神暢氣和」。
接著,張宇初天師又講到「籙」。
他說:「其太上諸品經籙,若祖天師所受,則盟威、都功;葛仙翁所受,則中盟、四仙;茅真君所受,則上清、大洞」。
這裡所說的「籙」,就是各派道士學道層次的標誌或者證明。
學道之人,根據學道的時間長短、內容深淺,由各派授予相應的「籙」。
張宇初天師還說:「符籙彌多,皆所以福國裕民,寧家保己」。
這就是說,各種符籙的功能是一致的,使國家興旺、人民富裕、家庭祥和安寧、自身健康平安。
3、《道門十規》第三規,是「坐圜(音還)守靜」。
「圜」的意思是封閉而環繞起來的地方。
這一條講的是關於內煉修持。
《道門十規》稱:「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
張宇初天師把「坐圜守靜」提到「入道之本」的高度,可見其重視程度。
他認為,太上創立道教的目的是為了度人,為了使人超脫人世間的煩惱,徹底地明白生死的道理。
針對當時有人認為正一派道士只知科儀,不重修持的觀點,張宇初天師指出,正一派道士也修「性命」,也要「坐圜守靜」。
正一派道士,除了齋醮科儀,也要修鍊性命。這樣才能修己利人,功行全備,達到濟幽度顯的目的。
張宇初天師的「坐圜守靜」要求我們:
一是要堅持誦念經文。
二是強調念經要用心念。
三是強調念經必須要虔誠。
四是強調指出正一派舉行齋醮科儀,同樣是進行修鍊。
4.《道門十規》第四規,是「齋法行持」。講的是關於科儀齋醮。
「齋法」,顧名思義,就是說齋醮之法,也就是道教儀式之法。
張宇初天師指出,道教的齋醮科儀來自於古代祭天之儀。
他說:道教科儀「自靈寶天尊受元始說經以來,為立教之本」。
張宇初天師列舉了靈寶派高道,其中有:「太極徐真人、仙翁葛真人、朱陽鄭真人三師」,以及「杜、葛、陸、寧、項、寇」六位高道。
天師認為,上述「三師」,對於靈寶派的創立作出了傑出貢獻。
「六位高道」,對於道教的科儀齋法有著傑出的成就。
張宇初天師列舉這些在道教史上有貢獻的高道,說明道教儘管有許多派別,但是,「派雖不同,其源則一」。
正一派、全真派的科儀齋法,無論有多大差別,他們都是從一個源頭上產生出來的。
天師還進一步指出:「凡行持之士,必廣參博究,務明性命根宗,累積真功實行」。
同時,張宇初天師還批評有些道士在科儀壇場中不遵守規戒的做法。
他指出:科儀壇場必須要法像莊嚴、清靜肅穆。如果只是追求鐘鼓熱鬧、殿堂華麗,又在殿壇喜笑,舉動輕浮,這樣的道士又怎能與三界神靈溝通呢?
張宇初天師的「齋法行持」要求我們:
一是齋法行儀,各派雖有不同,但就其根源而言是相同的。
二是齋法行儀,必須按照道教教義和道門規範,嚴格遵守壇場規戒。
5.《道門十規》第五規,是「道法傳緒」。講的是道法傳承以及道門該如何傳承道法。
關於道法的傳承,張宇初天師指出:不論是科儀道法,或者是內修道法,道法都有一定的傳承規矩。
至於如何傳承道法,天師認為:傳承道法要有嚴格的師承關係和嚴格的道教規戒。
他說:「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
張宇初天師還批評當時道門中一些不正之風。
一是追逐名利。指出:有些道士只是追求名聲和利益,而不參拜神明,更不認真修持。這種人雖然有了道法傳承,不過就像商人中的小販子一樣。
二是誇耀虛榮。這種人認為授籙一定要高,任職一定要大。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誇耀自己。他們總是吃喝玩樂,自以為是,攻擊別人,怨天憂地,永不滿足。
三是欺詐民眾。張宇初天師說:這種人常常過於誇耀符咒的靈驗,迷惑別人,有的甚至招搖撞騙。
張宇初天師的「道法傳緒」要求我們:
一是在道法傳承中要提高識別能力,以防止傳承的混亂。
二是要保持正統的道法。做到傳承有序、傳承正統。
6.《道門十規》第六規,是「住持領袖」。講的是住持的條件及如何做道門領袖。
所謂「住持領袖」,顧名思義,講的就是宮觀的領袖。
「住持」是道教正一派宮觀的領袖專門名稱,相當於全真派的方丈。
對於「住持領袖」的要求,張宇初天師指出:
「凡名山福地,靖廬治化,叢林宮觀,住持之士,或甲乙往返,或本山推舉,必得高年耆(音祈)德,剛方正直之士,言行端莊,問學明博,足為叢林之師表,福地之皈依者為之」。
張宇初天師還要求「住持領袖」,要有優良的道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做到四點:
一是要保持個人的清白,不效世俗。
二是要保持作風的清白,艱苦樸素。
三是要保持處世的清白,能上能下。
四是要保持持戒的清白,遵守規戒。
我們今天的道觀管理體制是民主管理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道士都有可能成為領袖。
當然,住持領袖和普通道士的地位不同,工作要求不同,所以,對住持領袖的要求自然應該更高一點,要求也更嚴格一點。
7.《道門十規》第七規,是「雲水參訪」。講的是出家道士為什麼要雲遊,以及如何雲水參訪。
「雲水參訪」,這一條規戒是對出家道士說的。
天師指出:一個雲遊道士,雲遊到一個道觀里,首先要參拜道觀各殿神靈,又要訪問各地高道,尋師訪友。
當然,我們今天的在家正一道士,同樣有外出參訪的機會,其目的也是為了尋師訪友,同樣需要遵守遵守規戒。
首先,張宇初天師指出:學道之人,要「以清靜為本」。要不斷「操修戒行,磨練身心」。拋棄人生的諸多慾望。
因為,慾望是人生苦惱的根源,對於學道之人來說,是要引以為戒的。
其次,張宇初天師對於「雲水參訪」者的要求是:「忍辱藏垢,言行謙和,卑下柔弱,精神純一,心存柔遜,性戒剛強」。
同時,在本戒中,張宇初天師還有對「雲水參訪」內容的要求,有對生活的要求,有對選擇朋友的要求,等等。
所有這些要求,對於我們今天的正一派道士同樣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8.《道門十規》第八規,是「立觀度人」。講的是立觀的目的是為了度人,以及如何度人。
所謂「立觀度人」,「立觀」就是建立道觀。「度人」就是度化教徒和信徒。
在這裡,張宇初天師更為注重道門內接班人的培養。
張宇初天師說:「凡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古迹靈壇,皆古昔仙真靈跡去處,其欲香火綿遠,必以度人為先」。
強調指出:要保持香火持久傳承,道觀就一定要以「度人」為首要的任務。
至於,度什麼樣的人,張宇初天師說的很明白,就是要度「資性淳良」之人,要求被度的人品質淳樸、優良,這樣才便於教誨。
同時,張宇初天師還明確指出,對於那些雖經度化,但仍不守道教規戒之人,要進行嚴格處理。
張宇初天師說:對於那些「博弈肆酒,交友姦邪」,「追逐名利,貪迷富貴」和「日墜祖宗基業」者,「輕則議罰」,「重則一遵戒條,下山除籍」。
這條規戒,天師說的很明白,就是要培養道門合格的接班人。
「立觀度人」是關係道教生存與發展的大事。
9.《道門十規》第九規,是「金谷田糧」,講的是道觀置辦產業的,以及如何管理道觀的產業。
在這條規戒中,張宇初天師集中闡述了道觀里經濟活動方面的戒律。
所謂「金谷田糧」就是指維持宮觀道士日常生活的經濟管理。
首先,張宇初天師提出「機構設計」問題。他說:「其常住庫堂,設職管紹出納。其各寮院,宜遵常住定規」。
強調宮觀要設兩類機構:一類是庫房,設立各種職務來管理錢財和物品的出納。一類是寮院,宮觀管理部門。
其次,張宇初天師還提出「管理人員」的要求。
一是庫房等有關錢財和物品等部門,由宮觀的主要領導直接管理。
二是認真負責,嚴格按制度辦事。
張宇初天師還談到道觀財物管理方面的原則,主要有三點:
一是道觀的錢財主要應該用於道觀的維修和保養。
二是宮觀經濟要為道觀和道眾的生存謀利。
三是宮觀管理要創造一種和諧的、節儉的、大公無私的風氣。
10.《道門十規》第十規,是「宮觀修葺」(音氣),講的是名山福地的宮觀要修葺維護,不能使其傾廢。
宮觀是道士學道、修道和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對於宮觀的維修和保護是道士的重要職責所在。
張宇初天師說:「其各宮觀,若殿宇、法壇、齋壇、官舍、兩廡、庖庾,所無可無」。
這就是說,對於一個宮觀來說,殿堂、法堂、齋堂、丹房、廂房、廚房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這樣建置的道觀才是功能齊全的,也是符合道教規範的。
接著,張宇初天師對於維修道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提出了三點原則。
一是要積聚一定的財力。
二是要配備專門管理維修的人員。
三是要恪守道門規戒。
張宇初天師提出三條原則的目的:
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宮觀維修的質量,確保修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在道觀維修過程中「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現象的發生。
對於在道觀維修中出現的違規行為,張宇初天師明確指出,應該嚴格加以處理。
他說:「同處職眷,遞相覺察,聞於道司,舉行定奪」。
通過對張宇初天師《道門十規》的學習,我們認為《道門十規》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特別是對於當前加強道教信仰建設、組織建設和教風建設更是意義重大而深遠。
我們今天的道士,都肩負著道教承前啟後的歷史責任。
必須要始終做到:堅定信仰,持守規戒,端正教風,不趨名利,扎紮實實地弘道立教。
只有這樣,才能上對得起祖師,下對得起後輩,才能真正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以上,就是我對《道門十規》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
謝謝大家!
※丙申年內地初授籙活動圖文彙編
※張金濤道長在籙生預備會上致辭
※天師府丙申年授籙活動第二日——籙壇考核
※2016年內地正一派授籙活動安排
※天師府將於下元節舉辦丙申年正一派海外授籙活動
TAG:龍虎論道 |
※中國道教協會徵集第九屆玄門講經抄經作品
※戒壇大師講經 張誠達道長為諸戒子講解《救苦經》
※中國道教第八屆玄門講經將在遼寧鳳城舉辦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久晃法師講經:《金剛經》成就之道-無得無說分第七(02)
※老子竟然在此著書《道德經》和講經說道,果然是道門清凈之地!
※丁酉年六月十五講經論道活動內容分享
※從一場演講引發的賣國慘案談到咱們道教的講經說法
※講經說法的十大意義
※陝西省道教第四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天竺山舉行
※聽老師講經:孕峰系列《境界》
※張誠達道長出席中國道教第八屆玄門講經活動暨紫陽觀神像開光法會
※我們的十年,我們的講壇——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十周年紀念
※以道立身,禍消福至——山東道教講經活動
※分清講經、說法與開示的區別
※開啟生命的琉璃門——傳喜法師《藥師經》講經法會圓滿
※陽台宮第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圓滿結束
※佛陀成道後為什麼沒有馬上講經說法?
※歷時三十天雕達摩講經巨型崖柏根雕,膜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