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到英國去》:沒有文化感的教育,簡直變成了酷刑

《到英國去》:沒有文化感的教育,簡直變成了酷刑

「國際業務」聽起來蠻「高大上」的,其實就是促成不同文化邊界的有限度開放,找到不同文化的交集。


而這種微妙的、隱形的、似是而非的文化差異,不是旅遊觀光、道聽途說就可以體會的。我「浸染」了這麼多年,也還是似懂非懂,更別說遊刃有餘、舉重若輕了。


在這個反思過程中,我開始構思一本基於自己留英學習、工作經歷的書,試著總結、讀解中英文化差異,讓國際交流中的人們多些理解、少些誤會,多些順應、少些矯情,多些共鳴、少些紛爭。

不知道那時候是不是看曾國藩的書太多了,腦子裡還縈繞著曾文正公的立身三部曲:立德、立功、立言。在英國職場的困境中,我開始動筆「立言」了。


不過我終究不是道德高尚、思行合一的先賢,絕不會以「成仁」之決心而著書立說。在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觀鬆動的時代,一個非「網紅」、低顏值、無背景的凡夫俗子,怎麼可能啟迪民智、一呼百應呢?我只是覺得鉛印的正規出版物,可能對自己的業務產生一些推動,而且能創新營銷方式,畢竟我主攻的市場仍然是學生、學校為核心的文化、教育圈子。


在我的「國際業務」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下,出書可能是個出路。而六七個月後,當書已經大致完稿之時,我的新任「老闆」並沒有興趣以這本書作為項目推廣形式的創新。在僱主看來,我觸碰了「公」與「私」的界限。


我無言以對,似乎能做的都做完了,想做的又做不了。就在這個節骨眼兒,鬼使神差一般,我接到了獵頭的電話,面試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中國區總監的職務,又過了兩個月,我入職了新的崗位。

在職場里,我是個不可救藥的不願湊合的人。但觸及到營銷、推廣的事,我只能向市場低頭。書稿的內容和出版形式佐證了市場經濟的強大力量。


到了新的僱主這邊,我仍然沒有放棄以出書作為業務推廣的營銷方式,部分內容放入了中文宣傳冊試水,效果還不錯,很多合作方說,沒有見過這種形式的文章和宣傳冊。

《到英國去》:沒有文化感的教育,簡直變成了酷刑



不過,之前寫的書稿,更多是圍繞原來的僱主,後來發現,市場的變化比我的反應快多了。我請來的「90後」的實習生認為,書稿中相對狹窄的切入點,會被認為是自戀式的孤芳自賞、自我販賣。我備受打擊的同時,感到新的僱主所處的市場環境更為撲朔迷離,難以駕馭,因此內容的調整、順應是必須的。

於是我的「立言」開始逐漸擺脫原有的局限,特別是此時,我在微信和搜狐公眾平台上的文章開始得到一定程度的社會反響,我覺得順應社會的需求,才能凸顯內容中的文化內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讀會 的精彩文章:

TAG:游讀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的成長路上,不能沒有中國傳統文化
韓國恐怖漫畫《錯的,沒有錯的》
情感語錄:這世界上,沒有能回去的感情
外國瀏覽器都成精了!怎麼沒有中國的捏!
傳國玉璽去哪兒了?中國歷史上最漫長的八卦肥皂劇,沒有之一
金庸: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成功吞併中國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沒有尖銳,沒有妖魔化,只有真實
節育環堪稱現代女性的「酷刑」,沒有之一
泰國遊客游完中國後回去感嘆:沒有傳說中的髒亂差了,發展很快
《錦繡未央》那些沒有播出的劇情,歷史真相遠沒有那麼美好!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唯一沒有斷絕傳承的國家
中國,這些沒有文憑的大師們
英國是二戰的中流砥柱和基石,沒有堅決不降的英國,歷史就會改寫
他是歷史上的小鮮肉國君,有治國之才,卻沒有節操
其實四大文明古國中,蘇美爾自始至終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
中國古代著名寶物傳奇之和氏璧:它有沒有被製作成傳國璽?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成為二十世紀的超級大國嗎?
《錦繡未央》沒有播出的劇情,歷史真相沒有那麼美好
清軍沒有入關,中國將是怎樣?是否還會成長為如今的超級大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