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鄰國發生動亂,一中國人趕緊率兵搶國王,此人在中國還當了皇帝
作者:月小妝
袁世凱在中國近代史上,世人對他的評價一直都是負面的多。史學家們也稱他是竊國大盜,這些說法都足以印證了袁世凱一生的所作所為。但是人心是無法窺探清楚的,一百多年前的戰亂年代也是很複雜的,北洋政府對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影響巨大。
對於袁世凱,無法用幾個字來概括,他是一個非常複雜,善惡交織的歷史人物。
袁世凱是北洋政府的領袖,對他一生的所作所為自然不能僅僅靠否定或是肯定來概括。教科書上也有寫到關於他的事件,戊戌六君子的死跟他脫不了關係。他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鋒芒不可阻擋了,並且在朝鮮的時候就已經發跡。
也就是說,袁世凱發跡的地點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朝鮮。
壬午事變時,日軍比慶軍晚一步登陸,朝鮮國內的戰亂被慶軍平定。後來李熙上位,朝鮮政府與清政府關係日漸密切,後來又請求其為自己善後,而清政府也想趁機控制朝鮮。
日軍由於時機問題沒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但是在之後的條約中,由於清政府不想日後日軍再生事端,於是讓朝鮮政府賠款50萬元,並且還讓日軍在漢城駐紮軍隊。
但是日本人對此卻絲毫不買賬,他們認為將朝鮮征服是實現自己野心的必經之路。所以他們對清政府控制朝鮮極為不滿。
在擁有了駐軍權之後,日軍便開始插足朝鮮內政,想要將親華派推翻,為日後做準備。但是當時吳長慶在事變之時幫了閔妃一把,所以在她掌權後,自然是偏向清政府一邊的。這些由她一手提拔的官員在朝鮮政府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之後,一些朝鮮青年流落到了日本,當時日本的發展讓他們刮目相看。相比之下,朝鮮顯得死氣沉沉。所以這些人心中不禁暗自偏向日本,脫離清政度管制的想法油然而生。於是他們迅速組織了開化黨,聯合眾人抵制清政府的管制。
在這些人一回國之後,朝鮮政府立即分化出兩派。一派親日,一派親華。這兩派明爭暗鬥,水火不相容。
這兩派的分歧鬥爭也遠遠超過了國家內政,成了大清與日本的外交爭端。最開始的時候,親華派的勢力遠遠高於親日派,親日派只能通過一些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推動改革。但是就是這個時候,轉機出現了。李熙平時沒有別的愛好,就愛看些國外新聞。
所以親日派的一些人看準了這個時機,常常進宮給他講述別國的政治制度,並說朝鮮若是想要強盛起來,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就這樣,親日派漸漸得到了李熙的支持,在朝中的權利也逐漸擴大。親華派眼看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便開始干擾改革運動,並且想要架空親日派,讓改革運動受挫。
一八八四年,中國與法國開戰,我國南部地區危在旦夕。同年五月,吳長慶調了三個營的兵馬回國,朝鮮國內的親日黨力量日漸強盛。
清政府在朝鮮國內的威望也由於清軍在戰場上的失利而降低,原本站在清政府一邊的人也開始動搖。日本認為此時的清政府沒有精力來顧及朝鮮,覺得此時是發動政變的好機會,於是決定起義。
袁世凱在政變發生之前就察覺出了情況的異常,並且將可能到來的情況寫信給了李鴻章。一八八四年十二月,甲申政變爆發。當晚親日派的重要成員邀請親華派和異國使節前去赴宴,袁世凱立即察覺到了這很有可能是場鴻門宴,所以借口推脫。
晚宴上,親日派趁賓客離席外出的時候,早已埋伏在外的親日黨一擁而上,將親華大臣等人亂刀砍死。後來還欺騙當時的國王說這是清軍入侵,逼迫國王寫下讓日本軍隊前來保護自己的敕書。親日派的計劃順利進行,不久他們就讓國王和王妃住進了景佑宮。
此時整座王宮基本上已經被親日派所控制,他們將親華派的大臣一一招進皇宮,來一個殺一個。次日,這些親日派便成立了一個新政府,並昭告各國使節。這些早已和他們串通一氣的使節也紛紛前來朝賀。
由於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袁世凱一群人最開始並不清楚此時的朝鮮政府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得到了消息後,他立即率領200人馬去到郵局,但是這裡早已沒有了人影。在帶兵沿著宮牆巡視的時候,發現了神色匆匆的朝鮮兵,說是收到命令入宮。
但是在他們靠近宮門的時候,發現這裡大門緊閉。黃昏收隊時依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在知道了自己相熟的大臣一一遇害的時候,他的心情十分悲痛。但是重壓之下,袁世凱還是保持住了清醒的頭腦,做出了果敢的判斷。
在新政府公布成員名單時,清軍將領們都聚在了一起商量對策。一些人認為沒有北洋政府的命令,是萬萬不能輕舉妄動的。但是袁世凱認為這件事事出突然,而且情況十分危急,等待命令就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認為此時出兵便是師出無名,所以按兵不動。一些僥倖逃脫親華派的舊部跑來軍營里祈求出師,他們依然不為所動。
在兩次請求帶兵進入皇宮被拒之後,袁世凱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帶兵入宮已是刻不容緩。他對一眾將領承諾,若是因為挑惹起戰爭而受到處罰,所有的過錯都由自己一個人承擔。這才得到眾人的同意,於是立即帶領將士入宮。剛進宮門便遭到了王城內的猛烈炮火攻擊,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搏擊。清軍在袁世凱的帶領下英勇無畏,並且在戰鬥中一些守軍臨陣倒戈站在了清軍這邊,局勢立即扭轉。
遺憾的是仍不見國王的蹤跡。袁世凱派重金懸賞國王的蹤影,終於找到了,立刻派兵去搶奪,大臣試圖阻攔被殺掉,他將國王挾持到軍營,將原班人馬聽話的召集到一起,組建新政府,並以朝鮮政府的名義見外交使節,宣布叛亂平息。
最終,竹添不敵清軍,率部下回到了日本使館,一路上還受到了民眾的追打。驚恐之下,焚燒了使館,自己也逃避到日本領事館。這場戰役在持續了兩個小時之後,以清軍的勝利告終。
袁世凱一戰成名。
袁世凱受到了李熙的邀請住進了偏殿樓下。在此後的十年,他也成為了大清在朝鮮政府的頭號人物,漸漸控制了朝鮮的內政和外交事務。與此同時,在經歷了此次事變之後,朝鮮的改革速度也漸漸加快,新時代已然來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皇帝攻打一鄰國,搶劫奴隸女人,此鄰國國王誓死保護中國人
※中國百年建立的強大帝國,擁有大軍遠超百萬,沒扛過三年竟被慘滅
※中國的大量寶貝都藏在這個國家,第二是美國,第一竟是一小國
※此鄰國非說是劉邦的後代,1600年後,國內貴族紛紛回中國認祖
※一鄰國穿中國衣服說中國話,連統一都要靠中國,至今仍迷戀中國
TAG:靜說歷史 |
※此鄰國在全盛時竟被一中國人統治,此人在中國人人都厭惡他
※此人突然返回中國,讓美國人都震撼了
※此國原是中國疆土,一中國人幫其建國,卻跟中國為敵
※此鄰國全盛時被一中國人統治,此人在中國人人都厭惡
※此國離中國極遠,開國國父卻是中國人!
※一皇帝攻打一鄰國,搶劫奴隸女人,此鄰國國王誓死保護中國人
※此中國人在平寇過程中,建立一國,此國是當今最富有國家之一
※此國被滅國人沒地方去,於是就把政府放在中國,中國幫了此國太多
※中國曾向一鄰國四次借兵乞資,此國祖先中國人,差點亡了中國
※此國的國王不是中國人,但至今都在用中國的「鄭」姓
※此小國瘋狂崇拜中國,只因一中國人,此國用27年就將中國打敗
※一小國祖先就是中國人,一直學中國,現今,其國很多人被國人崇拜
※一「中國人」放棄世襲,去幫另一小國結果獨立建國,此國現今還在
※在韓國人心目中,中國人究竟是什麼形象?這位韓國網友的回答震撼了國人!
※此國國王是個中國人,主動要求加入中國卻慘遭拒絕
※她拿著英國國籍,甘願為中國而死,窮盡一生為中國人正名…
※此國被稱為我國最鐵的兄弟,我國人在此國受到的待遇超過本地人
※此國離中國很遠,總統卻是中國人,祖籍在中國廣東
※一外國人來中國,回國給中國取一名字,從此享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