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唐人街深處的美國華人博物館

唐人街深處的美國華人博物館


唐人街深處的美國華人博物館




唐人街深處的美國華人博物館


宇喬


走出Canal街的地鐵站,是有著惹眼中文標誌的工商銀行,周圍林立著唐樓外觀的劇院和窗明几淨的燒臘館。這一帶就是著名的紐約華埠,也就是美國東部歷史最久的唐人街。在華埠的中央街深處,街邊開了一道小門,牆上用中英文寫著「美國華人博物館」,學生票五美元。


展覽以19世紀30年代廣州港開埠和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場。一幅由法國人創作的漫畫非常顯眼,題目是《獻給各國君主的主顯節糕點》:圖中的中國是一塊被切成七八份的蛋糕,細長斜眼的清廷官員面對被瓜分的國土又氣又惱卻束手無策,而手持餐刀的西方列強,盯著眼前這塊蛋糕垂涎欲滴。參觀這幅畫的人不少,有像我這樣的中國人,也有各色洋人,大家雖然都是默不作聲地從這幅漫畫前走過,想必卻是各揣心思。

在走廊里的一個玻璃盒子中,陳列著一個和小南瓜差不多大的褐色球,表面裹著草葉,並無奇特之處。我湊近標牌細看,上邊的說明卻令我驚訝:生鴉片球!這個東西,我從很多晚清的書中都讀到過。生的,能置人於死地;吸食,則會悄無聲息地讓人沉浸在虛無快感中無心勞作,一點點,蠶食掉人的精神。每個經過這個展品的中國人都會對眼前的這個褐色「小南瓜」顯示出些厭惡,但我注意到洋人的表情卻不盡然。大多數人是在談論鴉片的醫用功效,中國社會因此而受到的影響似乎並不是他們關心的範圍。


與鴉片球緊鄰的玻璃窗里,是晚清時期一本叫做《南方號外》的雜誌。上面的一則廣告這樣寫道:「美國人非常富裕,歡迎華人至金山打工。在美國,人人皆得成大器、賺大錢,好住好食。在美國,人人平等,無清兵舞爪張牙……」19世紀40年代,第一批冒險者,從廣東和福建沿海出發,做著發財的美夢,漂洋過海,歷盡艱辛來到美洲大陸,想必就是聽了類似《南方號外》這樣的忽悠,然而等待他們的,卻不是想像中的金山:他們第一面見到的,是名不副實的「天使島」。


作為華人移民首站的天使島,執行1882年開始生效的《排華法案》,對華裔移民進行出奇嚴格的盤查。劉伯驥所著並於1918年出版的《美國華僑史》曾這樣描述天使島:「島名天使雖美,但華僑視之有如閻羅殿,談來多有懼色。」 離門口最近的地方展出了一把來自天使島移民站的椅子,立一扇木屏風,上書兩首由華人移民在被關押期間創作的七言絕句:


「木屋拘留幾十天,所因墨例致牽連。可惜英雄無用武,只聽音來策祖鞭。」


「從今遠別此樓中,各位鄉君眾歡同。莫道其間皆西式,設成玉砌變如籠。」

讀到這些詩,我不覺如骨鯁在喉。一切還沒有開始,移民們所有關於美國生活美好的憧憬,從踏上天使島的第一秒鐘起,就全都在年復一年的關押和監禁中消磨殆盡了。而那些能順利過關的「幸運兒」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宜得俾一班人整路,汝俾乜工價吖?每日一元二毛五……」玻璃櫃里這部1911年出版的《英華類語》,是粵語和英語對照的便攜詞典。由於當時大多數登陸者無依無靠,且對英語幾乎一竅不通,這本《英華類語》就幾乎成了他們行走美國的唯一幫手。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華工們,拿著「每日一元二毛五」的低廉工資,從事著最繁重和危險的工作。而白人勞工則認為,中國移民的到來搶了他們的飯碗。於是,美國白人社會對於華人勞工的恐慌與敵意與日俱增,而清政府對這些在異域找辛苦飯吃的中國人的保護,是鞭長莫及還是聽之任之,我們這些普通人無從知曉,我只記得老舍先生在小說《二馬》中這樣寫道:「二十世紀的 人 是與國家相對應的:強國的人,是人,弱國的呢?狗。中國是個弱國,中國 人 呢?是——」


《排華法案》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針對某個特定種族的法案被正式廢除,已是二戰結束以後了。現在,距離《二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排華法案》也早已塵封進了歷史的深處。但在美國,這樣的思想卻殘留在大街小巷中,像火種般時隱時現,不免讓人感覺出它將來重燃的可能。


牆角有一處展櫃,桌面上擺了一個大鐵三角,標籤上書:「8磅,來提下我試試看」。 我半信半疑,一提,好傢夥,這個鐵疙瘩真是不輕。原來,這是個鐵熨斗,當年遍布美國所有大小華人區洗衣店。


走出博物館那道小門,來到依然是熙熙攘攘的Mott街,心卻仍被那個大鐵疙瘩牽著。早期的華人移民由於財力、身份等各方面的限制,維持生計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開洗衣店和餐館,而就我與現在的西方人接觸的感覺來看,眼前的唐人街與彼時並無大的差別。而從本質上說,經歷了一百多年磨難的「陳查理」「傅滿洲」們,通過各自的奮鬥,手中聚集的財富已是非常可觀。面對中國人的勤勞、堅忍,洋人的感情是複雜的——他們敬重卻又畏懼這種品質。如今在唐人街,我們能看到許多洋人來買物美價廉的中國貨,在此,他們與中國人相遇——隔著櫃檯,想必仍是隔著種種的成見……這樣的狀況何時能夠完全消失,是否取決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未可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秋褲真的會削弱人們生存能力?
張充和和她詩文里的「舊世界」
葉廣芩留住北京的味道
美國漢學家對中國古詩的朝聖
張召忠自信能「網」住年輕人

TAG:北京晚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威夷潛艇博物館:貼近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靈魂深處
探秘新疆大漠深處的克里雅人
曇華林,小巷深處多徘徊|寰行中國武漢
《竹林深處人家》
健康旅遊:大山深處的瑤族葯浴
喜馬拉雅山深處神秘王國:曾屬於中國,多年不允許外國人進入
竹海深處有佳人
貴州大山深處的民國海軍學校 保留了中國海軍最後的血脈
南開大學博導李文儒:探究故宮深處的細節之美
華龍網攝友源原元作品:大山深處靜幽秀
藏在秦嶺深處的絕美勝境,商州戴雲山雲霧奇觀似人間仙境
「泰禾系」鄉愁,美學深處見南京院子
生活在海洋深處的「海底人」
揭秘歷史深處的中山國
亞馬遜森林深處發現錐形頭族人 自稱是外星人後代
俄羅斯大山深處采菇人 行走在秋天的森林中
深處美國腹地的國家 比梵蒂岡小想發展核武器
陝西秦巴大山深處驚現背豬人
中國天眼接到宇宙深處的信號,中國人可能最早移民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