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我們吃的是中藥嗎?

我們吃的是中藥嗎?


我們吃的是中藥嗎?



中藥的問題是影響臨床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單純從中藥飲片的外表上,似乎很難看出今天的藥物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加工製作方法也都一樣,但是為什麼說中藥出現了問題了呢?

中藥的顯性問題不做過多的討論,例如假藥,次品,以及生長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對傳統中藥的製作與應用方面的問題也值得關注和思考。


為了更好的弄明白問題所在,先要了解一下中藥是如何起作用的,人們將中藥稱之為湯藥,最常見的服用方法是將中草藥的飲片放在水中煎煮,所謂中藥飲片是將採集的原葯晒乾後,按照傳統製藥方法進行炮製而成,我們去藥房所抓的草藥稱之為飲片。


藥物作用源自藥性,即藥物的天地陰陽五行屬性,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沉浮、有毒無毒等,藥性的確立取決於,天食藥物之氣,地食藥物之味,生長地域,用藥部位,藥物形態,採摘季節,炮製方法等等。


人與植物生長在同樣的環境中,共有同樣的天地陰陽之氣,身體本身是個小宇宙,與自然的大宇宙的關係是母子關係,自然是人體的一面鏡子,古人是通過鏡子觀察人體。當人體陰陽失衡,用藥物的陰陽偏性調整人的陰陽跑偏。

汲取藥性的方法是將藥物飲片在媒介水中煎煮,水的種類有很多,包括有泉水、井花水、甘瀾水、漿水等,通過不同水的煎煮儘可能使藥性溶於水中。


包括四氣中的寒熱溫涼屬性,五味中的酸苦甘辛咸屬性,藥用部位不同表現在人體的升降沉浮,藥物生長地域的不同表現在人體的歸經等等。患者在用藥時,只取藥性而去其葯形,如同喝茶,只取茶的清氣香湯,不吃茶葉。


藥性與藥物有效成分不同,後者是通過現代實驗室中的化學手段將藥物中的化學成分提取出來。前者取藥物之性,後者是藥物之形,屬性不同。


今天中藥質量差的原因除了客觀的以外,還包括以下兩點:


一是藥材不再道地,所謂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是優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炮製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

各地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複雜,水土、氣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古今醫家都喜歡使用道地藥材,在中醫處方箋上,許多藥名前標有「川」、「雲」、「廣」等產地,「川」即四川,「雲」即雲南,「廣」即廣東、廣西,這些藥物大多就是道地藥材。


因而,道地藥材是那些具有特定的產地,經過當地炮製加工,具有確切可靠治療作用的藥物。


由於人們對中藥作用原理的認識不足,將許多藥物已經能夠人工栽培,如果是在當地栽培還算是汲取當地天地陰陽之氣,儘管與野生的環境還相差甚遠,而推廣到其它地域種植出的中藥,其天地陰陽屬性也許就完全改變了。


也許種出的藥物形態完全一樣,化學成分與相同,但藥性已經完全不同,這樣的藥物如何能生效呢?


二是取藥物的有效成分,前面講了,傳統中藥取藥物之性而非葯形,例如麻黃與麻黃根,從藥物的有效成分來看沒有不同,但從藥性分析兩者性能完全相反,前者發汗,後者止汗。

桂枝與肉桂也是如此,有效成分沒有不同,由於用藥部位不同,性能有陰陽之分別。通過水煎煮的湯液不會溶入很多的有效成分,但卻最大限度的汲取藥物之性,傳統治療取其性,而使用有效成分治病會離傳統越來越遠,離西醫越來越近。


以前開方每味葯不超過十克,甚至更少,效果很好,今天開方几十克都沒效,跟環境污染關係不大,更重要的是對傳統中醫中藥的認識有偏差,雖然開出的是經方,性能與經方已經天差地別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老道醫珍藏的13種止咳潤肺的方子!
從三則典故看道醫文化之精深
道醫告訴你,吃什麼最健康!原來你一直都吃錯了!
人欠你,天會還 深度好文!
什麼是道家八寶?.!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離我們很遠?NO!我們的零食或許就是中藥材!
中藥也會傷肝,這些中藥我們常吃但也會中毒!
未來我們的糧食夠吃嗎?
發胖都是吃出來的嗎?食物:這個鍋我們不背!
你不是喜歡偷情嗎?你們倒是做啊我們就在這看著你做
葡萄乾你還敢吃嗎?竟然把我們害的如此「慘」……
看什麼看?我們可都是惡犬,人家凶著呢!
當我們吃酸辣粉的時候,我們到底是在吃什麼?
我們愛吃辣,竟然是因為……
看什麼看?我們可都是惡犬,凶著呢!
日本真的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有素質嗎?你們看看!
我們愛過嗎?我們只是睡過吧!
豬油美味但有害健康?我們吃還是不吃?
看什麼看?我們可都是惡犬,凶著呢,哼!
茄子也是一味中藥!我們都小看它了
美女和美食一樣,都需要我們插著吃!
失眠?讓我們看看它是啥
為什麼婆婆在我們的眼中都是奇葩?
我們是怎樣吃到美味的黑莓和樹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