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臨終關懷——臨終關懷之概念

臨終關懷——臨終關懷之概念

臨終關懷——臨終關懷之概念



第三章 臨終關懷——關懷為真情之透露

第一節臨終關懷之概念


一、生命的尊嚴


茫茫苦海,芸芸眾生,匆匆過客,碌碌何為?古人說:「不為名來,即為利往。」人們平時就在「名利」上競走賓士,追求尋覓,無暇顧及生命的真相,直到大限來時,方知歲月不饒人,老病交加,手足無措,心煩意亂,哭爹喊娘。


人世間,對於這種急需關懷的臨終者,或者不問不聞麻木不仁,或者冷眼旁觀無能為力,或者憂愁灑淚以示同情,或者藥物麻醉求安樂死,或者虛狂妄語哄騙蒙蔽,此等情景,都只是徒增死者之傷感,虛掩死亡之真情,怎不令人感慨萬千,悲心泉涌!

「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


面對死亡的種種肉體劇痛,和如此凄慘哀絕的情境,既不可若無其事的樣子漠不關心,也不可杞人憂天的樣子庸人自擾,而是要拿出真正的勇氣和毅力,敢於為臨終者扯破虛偽的面紗,直示本來之面目。


第一,有生必有死,這是生命歷程不可抗拒的規律,高者必墮,合會有離,生必有死,聚散無常,自是世間之常規,必須首先告知臨終者此一真正可靠之事實。


第二,死亡無有定期,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無論身份地位如何,無論壽命長相如何,無論何時何處,生而為人備受黑白無常之威脅,白天和黑夜不停地交替著削減了生存的歲月。雪峰頌云:「一盞孤燈照夜台,上床脫了襪和鞋。三魂七魄夢中去,未委明朝來不來。」[1]


第三,死亡是生命轉折的關鍵,不是遊戲的結束,而是一期生命的終結,另一期生命的開端。猶如開著一輛車,到了機器部件都已損壞,再也開不動的時候,就必須帶著裝在車廂裡面的物品,選擇另一輛新車,延續原來的目標,回歸故鄉的家園。否則,永遠只能流浪在他鄉,而失去真正的自由和溫馨。

第四,在死亡面前,過去生活的一切負面記憶,都顯得不足掛齒,首先要原諒自己,其次要原諒別人,然後再原諒其它的人和事,原諒一生中所有的不滿、積憤和誤會。順便就要放下肉體和心靈的痛苦與創傷。


第五,臨命終時,可以尋求生命的美好嚮往和究竟歸宿,放下包袱的清凈身心多麼完美無缺,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何等微妙絕倫,嚮往著生命中究竟覺悟的洒脫自在,這是尋找安全港灣的最佳時刻,多給臨終者讚歎、引導和鼓勵。


第六,生命之尊嚴,並沒有因為死亡而摧毀,一切來源於尊重。對臨終者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恭敬尊重,超越怨親敵友的差別,沒有國界膚色和種族的區分,亦無男女老少相貌美醜的執著,更無身份地位行為善惡的評判。生命就是生命,離開一切現象上的差別,完全投入到神聖不可侵犯的生命海洋,閃爍著無限智慧和慈悲的光芒。


佛法中的臨終正面關懷,不僅要讓臨終者能夠安詳地逝去,還要讓他們在這生命轉折的關鍵時刻把握機會,升華生命的層次,踏進另一期生命的美妙花園,獲得真實的自由和幸福,因此是認真嚴肅和周密細緻的,其理論和方法,將在下文作全面詳細的介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霞山法華傳教院 的精彩文章:

TAG:碧霞山法華傳教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臨終關懷
關於「臨終關懷」的討論
臨終關懷立法現狀
直擊12位癌症患兒的臨終夢想,這樣的臨終關懷讓人淚流
臨終關懷護士揭秘:千人臨終前最後悔的25件事
「悅讀·回顧」臨終關懷:不要等到臨終才去關懷——共讀《她們知道我來過》
晚期腫瘤患者住進臨終關懷病房
殘忍但不可忽視的兒童臨終關懷
真正的關懷
印度恆河邊的「臨終關懷旅館」,老人來這裡只為等待死亡
馮友蘭先生的終極關懷
世界臨終關懷與緩和醫療日藝術行動
恆河旁玄幻的臨終關懷旅館,垂死的印度教徒來到這兒活不過兩星期
一門特殊職業,「我給兒童做臨終關懷」
泰國愛情形式多樣,艾滋病盛行但醫療落後,只有寺廟提供臨終關懷
人生的四個終極關懷之一
每個人都會死,但沒有人真的死!內附臨終關懷
傾城,關懷在心靈的深處
一群人住在河邊的臨終關懷旅社,坐等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