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執政大明外敵為何不敢來犯

張居正執政大明外敵為何不敢來犯

本人主講的電視系列節目最新書稿選七

張居正執政大明外敵為何不敢來犯

像中國這樣一個世界大國,說到外交國防,我們現在非常矚目的一個詞叫大國策。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大國策,除了少數的漢唐鼎盛時期,大多是不怎麼令人提氣。諸如漢初用美女換和平,誰打我我給誰送女人,兩宋用金錢土地換和平,誰打我給誰錢。

張居正執政大明外敵為何不敢來犯

說到那樣的外交國防,的確是讓人憋屈的。

就拿北宋來說,即便以今天的眼光觀之,北宋亦可謂超級經濟大國。

現代一些經濟學者根據《元豐九域記》等宋代史料記載的當時金銀價格、鑄幣等情況,進行過大致換算,得出令人咂舌的結果:宋朝經濟最頂盛的時候佔世界經濟總量百分之八十。中國以不足世界15%的人口,創造了80%世界財富的經濟奇蹟。如果上述經濟總量記錄屬實,哪怕是一半屬實,那麼這個中原國家亦配得上「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稱號。

按理說,這樣的經濟大國,應該引得「八方來賀」。然而,宋中國的「國際地位」卻是一塌糊塗——不是「八方來賀」,而是「八方來攻」。「經濟大國」被三個「敵國」部落包圍——西夏党項,北遼契丹,還有東北的「後起之秀」金國女真。這三國,比起宋來,很窮甚至很小,但卻敢主動攻宋。

宋朝是怎麼應對侵略者的?大都打不過。最後的結果是破財免災,用金錢換和平。「用金錢換和平」的道路一直走到黑。所以兩宋中國人儘管有錢,但活得比較沒尊嚴,在周邊小國面前都抬不起頭。

而兩宋之所以戰鬥力下降,和他們的兵制有很大關係。

兩宋時期,軍隊的招兵,統兵,調兵是分離的。我們知道,宋朝的開國者是趙匡胤,原本是後周一武將,發動兵變做了皇帝,為了避免別人重演自己的故事,他開創宋後,在軍事上搞三權分立。兵部招兵,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他們都對皇帝負責,確保兵權在皇帝手上。但是,卻不能確保軍隊強大。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這是來自宋朝的流行語,「流民」與下層「閑散人員」構成了主要兵源。甚至一些不學無術的人成了指揮官。諸如北宋徽宗的球友高俅不經科舉、從武官路線突破仕進之路、官至太尉就是最突出案例。一個足球明星,擔當國家軍事最高指揮官,這樣的軍隊,何談戰鬥力?

所以,什麼靖康恥、兒皇帝,兩宋留下的全是恥辱。

兩宋的教訓令明朝萬曆初年的執政者、首輔大臣張居正刻骨銘心。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國國防?張居正將給出超越先人的答案。

縱觀萬曆初年的外部形勢,可以用四面受敵來形容。

首先是北虜南倭。縱覽中國歷史,凡是建立中原王朝皇帝,登基後經常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總有外敵與中原王朝並存。這些外敵大多從陸地而來——大多為與中原接壤的草原游牧部落。大明王朝也遇到了同樣問題,退居北漠的蒙元殘存勢力依然是一大勁敵,但除此之外,情況有些不同——一部分外敵從海上而來。其中,來自日本的「倭寇」騷擾最早最頻繁。

除了北虜南倭,還有東北女真和西南土著之敵。他們磨刀霍霍、不斷生事。

四面受敵的大明,形勢堪憂,而張居正卻胸有成竹,他要以當年諸葛亮為榜樣,安居平四路。

對於外敵,張居正有個著名方針,就叫「排骨加大棒」,原話是這樣的「夷狄之性豈有常哉!吾制虜機宜何如耳?犬搖尾乞憐,可投之以骨。如其狂噬,則大杖加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外敵貪婪,沒有定性,所以我們對他們就應該隨機應變,兩手準備。不妨把他們視為一條狗,聽話搖尾巴時,就給他骨頭啃;亂叫亂咬,就拿大棒打。

一言以蔽之:排骨加大棒,軟硬兼施。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諸如面對蒙古的頻繁內犯,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武備,富國強兵,採取多種措施提高防衛能力;另一方面採取通貢羈縻的手段達成明蒙和解。

什麼是羈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拉攏控制。

在張居正的支持下,明朝冊封蒙古俺答為順義王,頒布敕書,順利實現了封貢的關係。俺答封貢的實現,標誌著張居正「外示羈縻,內修戰守」方針的初步實現。張居正很清醒,暫時的停戰,並不是永久的和平,絕不能把北邊的邊防完全寄託於封貢,還必須整飭軍備,加強北邊防禦,做到有備無患。因此,張居正採取了多種措施加強北邊防禦。

在俺答被封為順義王后,另一部落土蠻汗也想封貢,但是遭到明朝的拒絕,遂頻繁內犯。針對如此形勢,張居正則主張堅決抵抗,毫不妥協。對於土蠻的侵邊,明朝集中兵力,并力堵截,相互策應,所以土蠻入犯明邊多以失敗告終,於是出現了「東虜屢寇邊境,久未得利」的局面。 「東制西懷」的策略在當時是相當成功的。

顯然,這是通過骨子裡的強硬實現。

雖然張居正也給外鄰一些好處,但與兩宋的做法截然不同。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給你排骨還是大棒,看你的表現,由我不由你。這種外交,表面是友好,而實際上是以擁有打、且必勝的實力為後盾的。

這就是張居正對外擺出的「尊王攘夷」大國姿態。萬曆新政雖沒引得萬國來朝,疆域大闊,但也沒有喪失一片國土,至少博得周邊國家部落敬畏。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並不美,文人只剩三條活路
「明朝三大才子」怎無一善終
永樂帝鼓勵秘書講真話卻暗藏殺機
永樂大帝朱棣的殺人暗語
紀念偉大的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TAG:程萬軍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皇帝為何比不上明朝皇帝?外敵入侵後只能狼狽逃竄
《亂世王者》實力抵禦外敵 你不得不知的駐防技巧
這個朝代比起「盛唐」有過之而不及,滅亡全是由於外敵來犯
長城能防禦外敵,為何這兩位明君卻看不起長城?原因很具說服力
若中國遭到外敵入侵誰將全力守衛中國?這個國家不惜得罪任何對手
這位對貪官狠對百姓厚,親征力挫外敵的皇帝,為何卻被罵作昏君?
事實證明,外敵入侵用女人和金錢換不來和平,宋朝的例子夠生動
漢王朝的終結並非來自外敵,亦非天災,而兩次亡於篡臣!
如果從明朝將軍中選擇一將穿越到清朝去抵禦外敵,你選誰?
明朝將長城修建的這麼矮,原來並不是抵禦外敵!
中國泰拳冠軍再御外敵,他能否為站立打法正名?
就算是步入花甲之年,我也要為國家守好每一寸土地,不讓外敵侵犯
有「中東強人」之稱,他曾致力抗擊外敵入侵,因風格強硬充滿爭議
若中國遭遇外敵誰將全力守衛中國?這國不惜與任何國家為敵
這個王朝實在神奇,內部四分五裂,憂患重重,就算快要滅亡時外敵也沒辦法侵略
外敵不攘,難道等著做亡國奴嗎?
華夏兩度亡國,不能怪外敵入侵,只能怪自己作死
漢族祖先炎黃 此族祖先蚩尤 祖先們你死我活 現是兄弟共御外敵
中國半仙政權遇到外敵不拜大將而拜玉帝,結果玉帝沒派來天兵天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