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說他是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一點也不為過,在三國蜀國歷史上,有著這樣的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魏延。有人說他是蜀漢後期最重要的大將之一,因「性矜高」而與「平日諸將素不同」 ;屢次北伐時,「延每隨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深為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所「制而不許」。也有人說「魏延腦有反骨,久後必反」,且多次賣主求榮,為諸葛亮而不容,並在其死後設計除掉之,這種說法常見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 那麼魏延到底有沒有反叛之心呢?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三國演義》比較是小說家之言,且大部分人認為只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不可盡信。況且史書《三國志》中的魏延就看不出反叛蜀漢的意圖,正如《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所言: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本沒有背叛之心,只因與與丞相府長史楊儀爭奪蜀漢最高軍事統帥權,被誣以叛蜀而遭楊儀部將馬岱所追殺,為後人嘆惜不止,深以為冤。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魏延有錯,但無反骨,且考諸史籍,只見其忠義雙全、勇略過人,而無叛蜀之跡。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魏延桀驁不馴的性格和驕傲粗魯的脾氣,導致在關鍵時刻被人誣以謀反,終慘遭滅門之禍。正如蜀人楊戲著《季漢輔臣贊》中云:「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因此我們說魏延脾氣固然偏激,但在政治上他絕對忠於蜀漢政權,毫無叛蜀之跡。有問題的只是他性格上的「不協不和」,才導致其身死族滅。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我們不妨來看看魏延的履歷:


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當然,我們必須要提一下子午奇謀,這是魏延與諸葛亮最爭議的戰略路線。但從魏蜀兩國長期的戰略態勢來看,這的確很有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翻盤的機會了。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大致看出魏延的軍事形象。武藝高強,但略遜於關、張之輩,勇而有謀,胸中有大略,深得領導信任。


魏延的性格又是怎麼樣?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這個人嘛,能力強,位高權重,深得信任,難免有些脾氣,當然也可能是天生性格使然,總之不太好相處。唯楊儀不假魏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楊儀何許人也?

先是投誠關羽,後被推薦給劉備做了左將軍兵曹掾,大概就是管兵事器械的。皇室非常喜歡他。後來做過弘農太守,又做了參軍,一直跟隨諸葛亮。後遷長史,加綏軍將軍(大概統帥部機要參謀,中將軍銜)。亮數出軍,儀常規劃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楊儀的角色大致就是諸葛亮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的時候,他已經對著地圖規划出了大致作戰方案,並且將軍需後勤已經安排妥當了。但是楊儀性格上也有很嚴重的缺陷,驕傲自負,心眼小,愛發牢騷,後來也自己作死,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楊、魏二人的矛盾了。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魏延和楊儀是在《三國志》中緊挨在一起的,說來也不無諷刺。魏延自負、傲慢,不好相處,也為最後不好的結局埋下了伏筆。三國志對他們的評價有一句: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用現在的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蜀將魏延與丞相府長史楊儀矛盾由來已久。如《三國志?蜀書?費褘傳》就曰:「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倆人之間的矛盾大多都因性格不同所致,史書載魏延雖然「善養士卒,勇敢過人」,但「性衿高」,與同僚關係很差。又其桀驁不馴、性格剛猛,大家都畏避之。但只有長史楊儀卻偏不賣帳,倆人遂成宿怨。諸葛亮在世之時,因「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故常令參軍費褘從中周旋調協,每當二人撥刀相向之時,「褘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才不致於因私害公。故「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實為「褘匡救之力也。」。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建興12(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後,延儀之間的矛盾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倆人為了蜀軍最高軍事指揮權及撤軍布署而大打出手,導致嚴重的內訌。其事情的始末大致如下:諸葛亮在死之前,召開一次最高級的軍事會議,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安排,作為當時僅次於諸葛亮的第二號軍事統帥的魏延卻被排除在外,這是直接導致延儀內訌的導火索,也為魏延不服從諸葛亮生前安排的撤軍布署埋下了深深地禍患。


諸葛亮亡歿後,楊儀「秘不發喪」,卻命司馬費褘去探魏延之口風,魏延對費褘說: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此語於公於私皆言之有理,但不願服從撤軍布署之意已溢於言表。司馬費褘虛與委蛇,並和魏延就撤離和留守人員作了大概安排之後,誆騙魏延道:「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便藉此機溜出魏延大營,馳馬而去。末幾,魏延發覺上當受騙,派人追之不及。於是魏延大怒,率領所部兵馬先於楊儀之前撤回漢中,並命人燒絕劍閣至成都的棧道,以阻截楊儀撤軍之歸路。延儀各自先後上書後主言對方謀逆,後主不決,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等。允、琬咸皆保儀疑延,後主派長史蔣琬率宿衛諸營北上接應楊儀。魏延先至南谷口,率所部兵馬與楊儀大軍相距,楊儀前部先鋒何(王)平叱散延部,魏延和他的兒子及數人奔逃漢中,楊儀遣部將馬岱追斬魏延,致延首於儀前,楊儀用腳踩延首,並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 並下令夷滅魏延三族,足見其恨魏延之深也。後來,楊儀也不得善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陳宮背叛了曹操,看不起劉備,為啥卻投靠了呂布
他是袁紹第一大將,能力遠勝顏良和文丑,卻默默無名
他是三國第一梟雄,終身唯有一敗,卻被人笑話千古

TAG:圖說三國 |

您可能感興趣

蜀國五虎將中下場最慘的不是關張,而是他!二百宗族被曹操滅門
最慘的蜀國五虎將:三國名將馬超是被嚇死的?
蜀國五虎將,充其量乃五大先鋒耳,無一人可堪大將!
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結果卻被敵人的後人滅了族!
諸葛亮死了,他第一個奔喪;蜀國滅亡,他卻被罵是叛賊
他是三國里蜀國赫赫有名的五虎將,但卻又是那麼的可悲
諸葛亮雖然是三國第一謀士,但是蜀國最先滅亡的罪魁禍首也是他!
「蜀中無大將」,為什麼蜀國的大將死的早,且看真正原因
蜀國後期五大名將,實力不輸五虎上將,只是被諸葛亮忽略了
三國時期,蜀國的十大武將,第一眾望所歸
蜀國名將魏延的謀反之說是一樁天大的冤案
蜀國滅亡後,諸葛亮並未被滅族,他的子孫出了國,又在臨國當了官
他為蜀國立下大功,諸葛亮駕馭不了設計殺之,死後劉備卻為他痛哭
蜀國戰敗,為何只有關羽後代慘遭屠殺?
蜀國這位大將的陣亡,給諸葛亮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他是蜀國五虎將,差點要了曹操性命,除了武藝,人屠是座右銘!
他們是諸葛亮看好的兩員大將,卻針鋒相對,差點導致蜀國滅亡
被遺忘的古蜀國:曾經挫敗秦國和楚國,最終沒落無聲
劉備死後蜀國被滅,諸葛亮如此神算,卻因這三個原因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