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起筆先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學書法,您用毛筆畫字嗎?


您笑著說:問題太幼稚了吧,我用毛筆寫字。

恭喜您,答對了,但您確實還用毛筆畫字。


第二個問題:學書法,您用心經營漢字結構、點畫位置嗎?


您肯定說:應該用心經營點畫位置啊。


呵呵,恭喜您,答對了,但是,我說您不需要經營點畫位置。

請讀經典: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說:「余每見秋鷹搏兔,先於空際盤旋,然後側翅一掠,翩然下攫,悟作書一味執筆直下,斷不能因勢取妍也。」


「側翅一掠」就是——側筆取勢。


「側筆取勢」四字準確說明了手持毛筆凌空側旋而下觸紙寫字的起筆動作。也如同飛機滑翔落地之情形,可不是直升機啊。


「側筆取勢」實在是用筆的第一關鍵。在時序上,起筆決定著點畫的書寫方法,也決定著點畫的形態和質量,不能過起筆這一關,往後一切也就無從談起。側筆入紙,動作不停,轉筆行進,左轉右轉,點畫頓生,筆筆皆活;點畫前後照應,行筆一氣貫通,結構布局亦自然天成,字字照應,則滿紙盎然生機,點畫、字形精氣神俱現矣。


這裡必須再重複一句話,「側筆」指明的是動作,不是點畫的具體形狀。平常說的「欲橫先豎,欲豎先橫」實際上是「側筆取勢」的凌空動作,而非畫在紙上的筆鋒行跡。「側筆」動作於紙上的點畫具體形狀,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側筆」凌空而下的方向;二是觸紙後筆鋒與紙面的角度;三是側筆而下的力度;四是筆毫的彈性。

「側翅一掠」間,打開了筆鋒,寫出的點畫成為「面」的形態,才可稱之為點畫,否則只能成為「線條」。而「線條」一詞,實與書法之旨大悖。欲用「線條」替代「點畫」者,可以說是不懂書法的。


再說一下「轉筆」,也指的是動作。「轉筆」可以捻筆動指,可以指動腕動,可以腕動臂動,也就是說手指、手腕、手臂要協調靈活,隨機動作,萬不可僵直拘攣。


「轉筆」可以左轉、也可以右轉,因勢而動,隨機生髮。左轉就是平常說的「外拓」筆勢,左轉就是「內擫」筆勢。


側筆取勢,左右轉筆,寫字極其便捷實用;側筆取勢,左右轉筆,點畫精神靈動,結構自然天成,書法效果極至,此乃千年實踐之法也。


側筆取勢,左右轉筆——就是晉人的不傳之秘。

您還用用毛筆畫字嗎?但您還苦心經營點畫位置嗎?


我想,您一定有了答案。


有簡捷之法,何取繁瑣之技!


下面請看實證解析: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請欣賞名貼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王羲之《孔侍中帖》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王羲之《得示帖》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蘇軾《寒食帖》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王珣《伯遠帖》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懷素《自敘帖》

側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



趙孟頫手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吳榮光的「爛蘇體」《致晴圃書札》

TAG:書法密碼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所謂筆筆中鋒,不足信也!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
樹木盆景的取勢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今天說說筆勢、形勢、體勢、骨勢、勢脈、取勢和換勢
顏體如何取勢?
花鳥畫的構成應怎樣取勢與布勢?
山水畫的取景與取勢
學顏體如何取勢?
「取勢」動作,你會嗎?
象棋實戰殺局技巧之四十八 運子取勢
啟功行書結字、取勢、運筆技法,精絕!
取勢,優道,明術」領悟了祖先的智慧,賺錢就很輕鬆了
「因勢結字」——孫過庭的《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唐筆紫竹純狼毫,1支49元,鋒尖腹圓,毫端敏銳,取勢有精神!
解析《書譜》的用筆、取勢
《書法矛盾之美》連載:《縱與橫:四方取勢,縱橫有象》
《大破局》取勢篇——當代創業藍海,是改變利益分配方式,而非技術鏈接方式
吳昌碩書畫「偏斜取勢」得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