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聊聊周易參同契(四):朱子尋河洛

聊聊周易參同契(四):朱子尋河洛

聊聊周易參同契(四):朱子尋河洛



沒有河圖、洛書及先天圖的話,《周易參同契》幾乎是不可能看懂的,然而河圖洛書在宋朝初期的時候,已經消失了。

朱子對於此事尤其上心。


《周易?繫辭上》說:「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有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所以河圖洛書的來歷頗為神秘。


一是伏羲當年在黃河邊上,看到有烏龜浮出水面,背上有八卦,於是得到了靈感。另一說,伏羲當年王天下,然後河裡出了只龍龜,將圖獻給了伏羲。

然而還有說是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日,有鳳鳥至,然後黃帝在洛水祭祀,然後龍圖出河,龜書出洛,得到了河圖洛書。其它的有些說法差不多,只是主角換成了帝堯或是帝舜。


還有一個說法是大禹的,說是大禹在河邊,突然出現一個白臉魚身的人,說自己是河精,然後把河洛交給了大禹,以便大禹能夠治水。


雖然傳說頗多,不過在唐朝及唐朝以前,河圖與洛書的存在是確定無疑的。


到了唐朝末年,又經歷五代十國戰亂,河圖與洛書神秘地消失在歷史中了。


1977年,安徽阜陽縣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中,挖出來了一個太一九宮式盤,這個最晚也起碼是西漢的東西了。

這說明起碼在西漢洛書九宮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然而在漢代至宋代之間,如果不是一直秘密相傳的話,便是因為某種因素出現了遺失。


也就是說,這中間的歷史傳承中,出現了斷層。


在漢代《易緯乾鑿度》中有這樣的總結:「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謂之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


而《黃帝內經.靈樞·九宮八風》中同樣有:「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返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


這些從現代看來,顯然都是明顯河洛的痕迹,並且唐朝盛行九宮歷,也一直流傳著。

所以到了宋初的時候,竟然沒有人知道河圖洛書長什麼樣了,這是一個非常古怪的事。


不過,因為一位道士,改變了這一切。


這就是陳摶老祖。


關於陳摶老祖的記載撲朔迷離,史實與傳說並存,有些傳說是假的,總是能冒些證據出來,有些說法說是真的,又能在其它的記載上發現漏洞,所以只能選擇些似乎靠譜的來說,無法作為史實。

陳摶老祖在道教中很著名的人物,從唐至宋多次被皇帝宣詔,民間的傳說中,傳言他是睡仙,一睡就能睡上許久。


實際上陳摶老祖並不是在睡覺,只是與他修鍊的功法有關罷了。


在陳摶老祖在還沒有成道的時候,因為遇到遇孫君仿,獐皮處士,讓他在武當隱居,所以就在武當修鍊了二十餘年。


在隱居的過程中,有一天,忽然有五位老人來向他請教周易的奧旨,他於是便講解給他們聽。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五位老人面色不凡,皮膚如玉,於是就請教修鍊的方法,五位老人教給他了蟄伏法。


陳摶老祖得授了蟄伏法後,便開始辟穀,於是時常勤奮練功,有時一練便是幾個月,不知不覺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五位老人告訴他說,其實他們就是五條龍,因為得益於周易的講解,現在送他去個更適合修鍊的地方。


然後轉眼之間,陳摶老祖便被送到了華山,於是他便在華山隱居了下來。


上面這個故事,如果今人看來,或覺匪夷所思,不過這裡的五龍,象徵的便是五嶽,而華山正好是西嶽之一,陳摶老祖精通周易之道,自然知曉中華的龍脈自昆崙山始發氣脈後,是從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和嵩山這五嶽散出龍氣,並使用四瀆來節制天地之氣,且華山天險聞名,是避免他人打擾隱居的上佳之所,對於修鍊蟄伏法這種功法來說,是再好不過。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說宋太祖趙匡胤還沒有當皇帝時,落難在民間,逃跑時跑到了華山,因為華山天甚多,逃起來自然也會比較容易。在華山的時候,便遇到了陳摶老祖,於是陳摶老祖就與其下棋,並讓其立下字據,說下輸了就將華山送給陳摶老祖。


這段傳說是真假未知,大類的材料都指向宋太祖後來確實承認「華山自古不納糧」,必然不是空穴來風。


另外還有些材料中記載,陳摶老祖與宋太祖的交情可能更深,趙匡胤逃到華山後,他們之間有過更長久的聯繫,甚至有可能包括過傳授趙匡胤武術,或是對其以後崛起有過更深入的指導,並非只是簡單的交流是那麼簡單。


至於歷史具體怎麼回事,便需要研究歷史的去理清楚了。


在這些種種傳說之中,無一不指出了陳摶老祖對周易的精通,並且陳摶老祖還寫過叫《易龍圖》的書,後來被收錄在《宋史·藝文志》中。


具體內容已經沒有了,但是序還在:」龍馬始鄧負圖出於伏羲之代,在太古之前,今存已合之位,或疑之以陳其未合之數耶。於仲尼三陳九卦之義,探其旨所以知之,且龍圖本合,則聖人不得見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陳其象。聖人觀象而明其用,是龍圖者,天散而示之,優羲合而用之,仲尼黜而形之。今略述其概焉。」


描述了龍圖三變,一變為天地未合之數,二變為天地已合之數,三變為龍馬負圖之形,並說河圖洛書便是這樣演化出來的。


雖然《易龍圖》現代已經散佚,不過當初北宋的劉牧得到了,在《易數鉤隱圖》,將河圖洛書公布了出來。


然而宋代的河圖洛書,出於陳摶老祖之手,來歷比較可疑,所以大家還是不明不白的,不乏大儒帶頭指責,說陳摶老祖的河圖洛書,在宋代以前是根本沒有的,完全查不到史料,所以肯定是偽造的。


清朝的時候,這種質疑之風極重。


不過,得益於現代考古的發現,出土的漢代式盤來看,其實河圖洛書顯然早早就存在了,現代完全可以確認陳摶老祖是確確實實是有古周易的傳承的,並非自創。


而且從歷史時期上來看也比較可惜,因為陳摶老祖是唐末的人,得到傳承的機會自然很大。


然而陳摶老祖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他的周易是得自哪裡傳來的,後世有將與麻衣道者聯繫在一起的,並說是麻衣道者所傳,實際上此說毫無實據。


在宋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錢若水為舉子時,見陳希夷於華山 …… 希夷初謂若水有仙風道骨,意未決,命老僧者觀之。僧雲『做不得』,故不復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遠矣。老僧者, 麻衣道者也。」


另外元朝《太華希夷志》亦有所錄,「錢文禧公若水,少謁希夷求相,邀入山齋地爐畔,見老僧擁壞衲瞑目附火。錢揖之,僧微開目而已。良久,希夷問曰:『如何?』僧擺頭曰:『無此等骨』。後見希夷曰:『吾始見子神貌清粹,謂子可學神仙,而此僧言子無仙骨,但可做貴公卿耳』。錢曰:『其僧何人耶?』希夷曰:『麻衣道者』」。


還有部分後世的資料說其與麻衣道人共同隱居華山雲台觀,而這個麻衣道者是個老僧人,與道教中的最早記錄在東晉出現的神秘莫測的麻衣道士,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今世之所以會混淆,主要是因為清朝的時候有個叫李西月的,模仿東派的丹法,搞了一個內丹流派叫西派,以仙佛同派為高妙,並且寫了不少著作,包括:《三豐全書》《太上十三經註解》、《三車秘旨》、《道竅談》、《無根樹註解》、《九層煉心》、《後天串述》等。


這派丹法,宣揚陰陽雙修這些倒是暫且不提。主要還宣稱麻衣道人就是東晉進時候的麻衣子,而麻衣子傳丹法給陳摶,陳摶傳給了火龍真人,火龍真人傳給了張三丰,李西月聲稱,最後隱仙派就這樣傳下來到了他的手中。


當然最終經不起考證的是,李西月自己五十歲便去世了。


如果真是三豐祖師的傳承,斷然不可能如此。


當然這不說是說李西月在丹法研究上的內容都是完全不靠譜的,用來參照理解一些概念並無問題,只是讀時要小心,其如果真是練功勤奮的話,那麼修鍊之法多有問題,故有促壽之功。


在正統道教中,是不承認東西派丹法的,清朝東西兩派丹法的祖師皆不是道士,更無道脈傳承,學道者一定要注意區分。


明朝的黃宗炎《太極圖辨》中里說: 「考河上公本, 圖名《無極圖》,魏伯陽得之以著《參同契》,鍾離權得之以授呂洞賓, 洞賓後與陳摶同隱於華山, 而以授陳, 陳刻之華山石壁。」


黃宗炎治學似乎有些問題,下篇談先天圖時會說到,而且陳摶刻石壁這種事,史上只是傳說,後世亦無實物,所以並不可信。


這一說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宋代時便有人記載說,陳摶老祖的師父是呂洞賓祖師,當然這個說法卻是無法考證。


不過《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又說了: 「陳康肅公堯咨既登第,過謁先生,坐中有道人髽髻, 意象軒傲,目康肅公連言曰:『南庵』。語已徑去。康肅公深異之,問曰:『 向來何人? 』先生曰:『 鍾離子也』。康肅公惘然欲去追之,先生笑曰:『已在數千里外矣』。康肅公曰:『南庵何謂也?』先生曰:『他日自知也。』


陳堯咨拜訪陳摶時,看到一個個道人,跟他說了句「南庵」便走了,陳堯咨問陳摶剛才這位是誰時,陳摶老祖淡定的說這是鍾離。於是陳堯咨想去追,陳摶老祖告訴他不用了,鍾離已經到數千里之外。


按這個說法,鍾離與陳摶也有交往,而鍾離是呂洞賓的師父,無論他們是否有師徒有關係,之間是有聯繫總是對的。


這種難以追溯的事暫且不提,無論是究竟是誰傳了周易的奧旨給陳摶老祖,朱子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四處都找不到學周易的痕迹,那麼總能找到點線索。


而陳摶老祖的早年活動範圍在蜀中,所以在蜀中的隱士們手裡,說不定能夠找到痕迹。


在蜀中得陳摶之學的流派,首先是一位叫張詠之的。


朱子曾說:「張忠定公(詠)嘗從希夷學,而其論公事之有陰陽,頗與《圖說》意合。」而在《朱子語類》卷129更有明確表述:「張乖崖云:陽是人有罪,而未書案,尚變得;陰是已書案,更變不得。此人曾見希夷來,言亦似《太極圖》。「


另外據後來宋褚泳在《祛疑說》大五行說條中說,「又有蜀中一家,謂是希夷先生之傳,亦以子亥為水,己午為火,與蔣說同。而獨以壬位為火。其書則開闢八卦,消息律呂,其行山定穴,一以卦象律呂為本,上生下生,如黃鐘用林鐘之類是也。年月日時,則用卦氣生旺,如辟乾候大有之類是也。其學行於東川,為書十篇,卦爻律呂之用,有陰有陽,有消有破,有生有合。」


民間一直有個傳說是這樣的,說朱子當年他曾派好友蔡元定(字季通)去蜀中尋找傳說中的河圖洛書。後來蔡季通給他帶回來兩幅圖,說這就是河圖洛書。然而後世的人驚訝地發現,蔡季通當年找到的是三幅圖,偷偷藏起來了一幅,朱子實際上得到的只是其中兩幅。


當然這個傳說疑點很多,因為很容易質疑,劉牧的《易數鉤隱圖》比朱子出生早了近百年,朱子是看過的。


不過,紹熙四年(1193年)朱熹確實託過蔡元定入蜀尋找易圖,蔡從蜀之隱者手中求得三幅圖。並且根據史載,慶元元年月(1195)閣皂山道士陳榮元訪朱熹,朱豐城縣。依舊長江直北流。電山道士甘叔懷歸刻河圖、洛書、先天圖於閣皂山。


然後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給蔡季通的信中說:「前日所說磨崖刻河、洛、先天諸圖,適見甘君說閣皂山中新營精舍處,有石如削,似可鐫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須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圖須作篆,乃有古意,便當遣人送伯謨處也。」(《朱文公文集·續集》


可以看出當時確實得到的是三幅圖,分別是河圖,洛書,及先天諸圖,並沒有進行過隱瞞。


唯一的謎團是,最後在慶元三年,(1197年),閣皂山只刻下了河圖與洛書,先天圖卻沒有刻。


不過,從此之後,河洛也就通行於世了,雖然後世多有質疑,不過根據現代漢代出土遺物,可以判定,河洛絕然是上古之物。


然而要理解周易參同契,只有河圖與洛書是不夠的,必然還需要先天圖。


現在的問題是,那麼先天圖要從哪裡去找,這個要就提及宋代著名的易學大學邵雍,以占測精妙異常聞名,曾著作代表作《皇極經世書》。


下文再述。


道家陰符文化致力傳播正統道教文化知識,歡迎與天下學道者共進交流,更歡迎道門前輩們指正,諸天氣蕩蕩,吾道日興隆。


yinfupai_public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陰符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聊聊參同契(三):京房體系
聊聊參同契(二):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
聊聊《周易參同契》(一)
宋代道教雷法興起與邪巫的瘋狂殺人祭鬼
召雷破廟-雷霆箭法相關問題解釋

TAG:道家陰符文化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聊聊《周易參同契》(一)
聊聊周易參同契(五):追尋先天圖
聊聊周易參同契第廿九:河上奼女,靈而最神
聊聊參同契(三):京房體系
聊聊周易參同契:補談
與兒子聊聊(二)
聊聊周易參同契: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聊聊周易參同契:子午數合三,戊己號稱五
聊聊參同契(二):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
聊聊周易參同契第三十:坎男為月,離女為日
聊聊周易參同契:建木通天地,妙道由靈根
聊聊周易參同契:動靜有常,奉其繩墨
聊聊周易參同契:文字鄭重說,世人不孰思
和張大春聊聊詩人李白
和趙立新、胡德夫、周雲蓬、歐陽江河、秦曉宇一起聊聊「詩意地棲居」
聊聊周易參同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聊聊周易參契:金本從月生,朔旦受日符
聊聊周易參同契(七):偃月爐中煮天地,煎煉日魄並月髓
聊聊周易參同契補遺:修正,兼細談心、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