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報稱中國品牌走出去被拖後腿:低端中企敗壞名聲

新報稱中國品牌走出去被拖後腿:低端中企敗壞名聲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道新報稱,從「世界工廠」到「中國製造」、自主研發創建品牌,以及「走出去」對外輸出,歷經「引進——模仿——改良——提升」發展階段的優質中國民企,已完全卸除了「中國製造=廉價劣質」的印記,可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肩的產品質量,卻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因「中國製造」的負面歷史印象而處於劣勢。今年入列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名榜的徐工集團、三一重工,以及山河智能裝備等企業,都難免被國際客戶的刻板「中國製造」印象戴上無形枷鎖,沉重了「走出去」的腳步。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8日刊登題為《中國品牌戴枷鎖走出去》的報道稱,至今中國企業「走出去」已形成了不少方式,在海外投資建廠是不少企業的選擇。三一集團品牌管理部部長趙輝表示,從2006年開始「走出去」以來, 三一重工已在巴西、美國、印度、德國建有工廠,生產銷售一體化,產品遠銷100個國家及地區。

新報稱中國品牌走出去被拖後腿:低端中企敗壞名聲


資料圖片:三一重工的工程機械參與了里約奧運場館建設。


中國工程機械民企「走出去」漸成規模


在這一波「走出去」大潮里,中國工程機械民企漸成趨勢與規模,在海外步伐日益穩健。在今年業內權威性的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KHL Yellow Table 2016)上,共八家中國企業上榜,徐工集團(XCMG)排名第九,是表現最優的中企;三一重工緊隨其後,名列12位。

當年中國企業與中國製造產品在「走出去」初期,曾經複製、模仿外國技術、依靠價格優勢而非過硬質量拼市場的這段過去,在一些客戶心中留下的印象,還是不可磨滅。


報道稱,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許多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走出去」戰略中雖然嘗到甜頭,但不少商家在受訪時坦誠,中國企業至今仍無法擺脫「中國產品=低價劣質」的刻板印象。


具有多年海外銷售經驗的朱建新解釋,這些情況多在發達國家發生。究其原因,他分析,發達國家的客戶以往多數使用日本、歐洲的產品,用中資品牌少,使用過程中不適應,難免會「挑三揀四」。


他認為,外國客戶對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成熟和發展仍未適應。「發達國家用戶有先入為主的看法,常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中國產品,認為質量就是比日歐品牌差,所以如果價格不較日歐產品低很多的話,就接受不了中國的品牌。」

新報稱中國品牌走出去被拖後腿:低端中企敗壞名聲


11月22日,參觀者在上海舉行的2016寶馬展上觀看重型機械。寶馬展是世界著名工程機械專業展會,主辦者為慕尼黑博覽集團。(路透社)


就算產品質量得到認可,「中國製造」也因品牌積澱不深而遭外國客戶壓價。


中國品牌國際總體聲譽不佳


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弱勢,也源於外界對「中國製造」質量穩定性的質疑。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一些中國先進產品實際上已經從「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外資在華生產的低端產品——走向了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先進產品「中國智造」。而由於客戶對高端產品的精確性與穩定性要求更高,客戶如果對「中國智造」和中國技術沒有足夠的信心,出口就會面對阻礙。

一些生產特種裝備的企業,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尤深。


專長於油罐車與消防車研發生產的東莞永強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強」)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永強」來說,選擇海外併購——出錢買下國際企業,如今已不是為了引進外國企業的技術,而是買一個品牌與市場信心。他說:「我們通過海外併購的方式,來規避在很多國家遇到的問題。這種通過海外併購來強化中國品牌的中資不在少數,甚至可說是常規做法。」


不肖同行拖後腿

新報稱中國品牌走出去被拖後腿:低端中企敗壞名聲


中國品牌亮相2016年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新華社發


對這些「走出去」多年也取得成績的企業來說,中國國內一些不肖同行的做法,形成了「拖後腿」的效應。


「永強」銷售經理黃煒慶坦言,中高端的中國製造企業,一直面對國內低端企業的衝擊,甚至敗壞中國企業集體的名聲。「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打著『中國製造』的旗號出口,客戶在低成本的誘惑下使用,對中國產品產生糟糕印象,造成『中國製造=低價劣質』的形象揮之不去。」


事實上,一部分低端劣質的中國產品確實也隨著「走出去」的浪潮,一起進入了外國市場。而黃煒慶也認識到,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必然經過的「優勝劣汰」過程。


他相信,隨著中國國內外客戶對於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老鼠屎」般的低端企業會逐漸被淘汰,剩下的企業和品牌質量就相對穩定,「時間會證明誰真正經受得住考驗。」


轉型之痛。歡迎轉發分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俄媒:南海進入「淡季」 但下個「旺季」或更緊張
牢牢鎖住日本軍國主義這個「午夜凶靈」,中國是這樣做的
《參考消息》今日看點:卡斯特羅傳奇謝幕震動世界;特朗普抨擊重新計票是「騙局」……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走出國門融發展,中國酒店品牌打造國際新名片
韓媒稱中國品牌在韓「大顯身手」:泡菜都是「中國造」
被玩壞的中國風,各大品牌紛紛推出了雞年限量款
夾縫中求生存 中國製造走上品牌強國之路
100年前,中國美酒走出國門,摔出世界頂級品牌
落荒而逃?韓國知名手機品牌退出國內
伊利的「8強」,為中國品牌打造出一張新名片
《變5》製片人:亂入中國品牌是向中國粉絲示好
香港企業家的大陸夢:走向世界 打造中國品牌
被中國品牌圍剿,三星印度怒甩大招
國產手機品牌稱霸全球 蘋果下架超4萬中國應用
這個中國手機品牌,在國外市場名氣媲美蘋果,在國內卻銷售慘淡
中國品牌崛起衝擊 日企退守上游陣地
蘋果狂搶元件,國產中小品牌將是最大受害者
爭奪高端路線,誰是「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暴利時代」終結者?
谷歌取代蘋果成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中國品牌名次大幅提升
美國打一場世界大戰造就八大著名品牌,換成中國呢?
全球品牌市值榜,谷歌超越蘋果奪冠,中國一品牌進全球前十
最具動感的SUV,原來出自這個中國新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