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9月的英國,雖已初秋,但依然花繁草茂、林秀果豐。這趟英倫之行,見識了英格蘭的國花玫瑰(以及薔薇月季),蘇格蘭的象徵薊花,劍河的柳樹,倫敦的英國梧桐,鮮紅滿樹令人驚艷的花楸,初見紅葉的槭樹和爬山虎,還有天竺葵、薰衣草、繡球花、波斯菊、金銀花、凌霄花、矮牽牛、風雨花、小雛菊……處處明麗鮮妍。


種種花木秋色中,最感稱心的英國代表植物,我選蘋果:格拉斯哥市郊的中世紀教堂前,遇到一片釀酒用的小蘋果樹叢,嬌俏動人。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門前,看了牛頓蘋果樹,感受歷史。特別是科茲沃爾德丘陵地區的水上伯頓,這處臨時決定前往的英國經典鄉村,黃泥磚屋古樸清靜,卻絕不粗鄙,因家家戶戶門前皆花草環繞,簇擁盛放;在村舍小餐館午飯,點了一支蘋果酒,品嘗這種英國鄉下特產;飯後閑步於繁花滿路的素凈村徑,正好遇上有幾家庭園中種了蘋果樹,碩果滿枝,紅亮圓潤,安安靜靜中呈現一份成熟豐收的歡動,十分喜人。來英國之前已經嚮往這一秋艷好景,終於看到了,滿心欣悅。


如今秋深,正是蘋果上市時節,回味英倫蘋果的美色佳味,在「蘋果樹蔭」之外意猶未盡,且結合旅途印象,再從今年讀過的書間綴拾一些紙上余香。

我是從英國工業發祥地曼徹斯特南下到未受工業革命侵擾的寧靜山鄉科茲沃爾德的,途中路過現屬西米德蘭茲郡、舊屬沃里克郡的地方,那是英格蘭中部的鄉村地帶,當中的奧爾頓,是伊迪絲?霍爾登生活和寫作《一九〇六:英倫鄉野手記》之處。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一九〇六:英倫鄉野手記》


鄉村女教師兼童書插畫家霍爾登,熱愛觀察自然,在整整一百一十年前寫下這本十二個月的圖文日誌,是鄉野動植物手記,也是歲時風情畫冊。內容和體例我都很喜歡,文字(或詳或簡的日記,並收集了對應時序的英國詩歌、傳統諺語和節日來歷等)與圖畫都很對我口味,既可認知英國鄉間的四季草木(從中並感受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沉重打擊之前,英倫的美好鄉愁),更作為與今年2016對應的「六之書」,循著月令讀一年,月月繽紛豐盈,時時養眼歡心。


在5月第一天拿到這本新書(紫雲譯),書名頁印的畫,恰好是正文5月的林鶯啼鳴於野蘋果花枝上,淡雅而彩艷的生動圖景。作者5月1日記載:「樹籬新翠欲滴,許多蘋果園裡花兒正在盛開……」這是她所引的斯賓塞五月之詩那種「正當時節的嬌柔」了。到5月7日,也有蘋果花:先講在樹叢里採花時,驚起一隻知更鳥從她的手背上飛過,因而發現了一個蔭蔽鳥巢的情形,最後記周圍的景色:「野蘋果和灌木叢如今看起來十分嬌嬈,滿綴粉色花朵和緋色花蕾。」這篇日記寫得猶如一則小品,我曾專門拍下來送人。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一九〇六:英倫鄉野手記》內頁


到從英國回來後,讀其10月部分,繁富內容中又見蘋果。該月有引用濟慈的詩《秋頌》:「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秋 / ……屋前的老樹背負著蘋果 / 讓熟味透進果實的心中。」更有作者欲摘蘋果而不得的有趣記錄:10月10日說,想去摘野蘋果「卻遍尋不到,大約是摘光了吧」。10月14日說:「一棵野蘋果結了果,我試著去摘,卻總是夠不著。」


最後這句的有趣在於,它使我想到遠古的源頭時光。希臘女詩人薩福的《一個女子》寫過類似情形:「像是一隻鮮甜的蘋果,紅艷艷的在最高的樹頂上亮著……那采果人忘了采……不,不是忘記,只是夠不著。」(綜合徐志摩和周作人的譯文)蘋果樹下的女子嬌憨之態,從古希臘一直流傳到英倫鄉野,依然活現。


那天離開水上伯頓後,我穿過科茲沃爾德的典型英國田園風光,橫貫牛津郡前往劍橋時,應該路過名叫雀起鄉的小村落附近,那是弗羅拉?湯普森《雀起鄉到燭鎮》的背景地。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雀起鄉到燭鎮》


這部半自傳體作品,是今年所讀多種英國鄉村著述中最好的一部(蔡安潔譯),它以作者親歷的十九世紀末段生活回憶為基礎,融小說與散文為一體,對英國工業化前夕傳統農村與農民生活作了具體入微的描寫,舉凡鄉村形態、風貌、景緻、動植物,村民勞作、家居、飲食、歌謠、歲時節俗等等,記載得十分豐富細緻,文字又優美有情,是一部很好看的鄉村風俗志,是文學與史料兼備的全景圖。作者在時代的變遷間,從細節寫出農村被新事物新潮流裹挾前進的過程(有些場景很眼熟,整整兩個世紀之後,中國鄉村也經歷了相似的翻天覆地變化),而重點是一唱三嘆從前的簡單快樂時光:「他們的生活被即將消逝的鄉村風光和田園牧歌圍繞。這最後的迴響微弱卻甜美。」


在赴英之前的8月愉快地讀過,有意思的內容太多,蘋果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作者的化身小女孩勞拉,與小夥伴在田野、果園、溪邊、蘋果樹下度過單純的童年,他們跨上蘋果樹搖晃遊戲,蘋果花落時,他們相信「每接住一片花瓣就能度過快樂的一個月,於是孩子們爭相接飄落的花瓣」(《村子裡的家》《親朋好友》)。這類小把戲讓孩子們興味無窮,後來,長大的勞拉開始走向外面的世界,慢慢感受到時代的變化和成長的煩惱,然而,家鄉熟悉的景物總能讓她的壓抑一掃而光,她戀戀不捨地回憶著從前的田野自然、花草樹木,「這些細微的美好,讓她如獲新生」(《成長的痛》)。


書中還寫到村裡蘋果的各種用途,比如做果醬:「野蘋果果醬是勞拉家特有的。籬笆邊滿是野蘋果樹……一籃子野蘋果加上糖和水就能做出紅寶石般清澈明亮的果凍……」(《被包圍的一代》)那是靜好歲月中一抹永遠的亮色,也用得上那個形容:「微弱卻甜美。」

而我此前看到格拉斯哥小蘋果樹的當日,在蘇格蘭與英格蘭交界的小村鎮,買了一本鄉村果醬製作指南Favone: Country Pritreserves。看中的是它配了很多田園風光、農舍花木的古典插圖,可以當英國傳統鄉村風情小畫冊來欣賞。其封面,就是一幅農家女子在果園裡老樹下拾了滿堆蘋果的油畫,悠然靜美。


這個采蘋果的畫面,瑪麗?拉塞爾?米特福德的《我們的村莊》有類似描寫。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我們的村莊》



這部英國鄉村文學傑作(吳剛譯),同樣是我喜歡的四季散步見聞日記隨筆體,記錄的則是再往前推的十九世紀前半葉,英國南部一個小村莊的自然風光、田園生活。它向來備受推崇讚譽,《名利場》作者的女兒安妮?薩克雷?里奇寫過長長的評傳作為原版序言,西方自然文學研究專家寫過不短的介紹文章作為中譯本代序,民國時期的英式才子梁遇春也在翻譯出版節選本時寫過簡要精妙的作者介紹,都極為稱許米特福德其人其作:「她被認為是對英國鄉村生活最忠實的描繪者」(里奇);「散發著原汁原味的英格蘭鄉土風情」(程);「用極生動的筆調來說出最恬靜的景緻」(梁)。


里奇長文里還有一句讓我會心的好話:「書籍和鮮花對她的生活來說,不僅真實而且重要。」譯者後記則點出:「對植物的細膩描寫是本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在春日購讀這本綠色書衣一派春意的書,最為打動的就是紛繁的草木花果(很多後來我在英國看到了),如《阿伯雷的老房子》的玫瑰等,寫得非常美妙,但這裡還是只說蘋果:


5月的《山谷》(正是我讀此書的時節),記「甜美」的春末,一個農家的漂亮果園,「珊瑚般的蘋果花」盛開成片,「那麼明艷動人,細膩嬌嫩」(因這果園,她還寫了農人自給自足的耕種生活,說「在他們身上能找到最好的英國品質」)。


9月的《采堅果》(正是我旅英時節),記「甘美」的秋日,她看著農夫「全家人齊聚在果園裡收穫」,哥哥在樹上把蘋果扔給小妹妹,彼此嬉鬧,年齡更小的孩子把掉下的蘋果堆滿籃子,間中還有互相遞著蘋果來吃的情形。她說:「這難道不是一幅美麗的英國風情圖景嗎?」——確實,比那本鄉村果醬製作指南的封面畫更生動更美。


這種安恬歡快而又逐漸流失的鄉村風情(作者同樣有此感喟)就像其11月篇《葉落》寫的:即將寒霜來臨要入冬了,然而眼前還儘是鄉野的美景,「這裡的景緻既不會升華為壯美,也不會淪落入荒涼,它始終如此寧靜,如此賞心悅目,如此參差多態,如此完全地呈現出英國的風格」——這番歲末記寫得很有象徵意味,是全書內容的概述,也體現了其寫作的意義、留給後世的價值(包括前面兩本同樣古典色彩的女性著作亦然)。在環球同此、無可逆轉的時代變遷中,她們以優美的文筆、深厚的溫情,留存了英國傳統鄉村的美好畫卷。


到當代,也有一個英國女子,她記寫了都市裡的自然:海倫?芭布絲著《我的花園、我的城市和我》。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我的花園、我的城市和我》



這冊小書(沈黛譯),是一位蟄居倫敦而追求田園生活的年輕女作家在自家狹小的屋頂陽台營造一個小花園的故事。又是合我心意的按十二個月順序的四季時令記錄:關於都市農業的實踐,帶出一份疏離而又不脫離現代城市生活的農人心情;關於家庭種植、品嘗自家蔬菜之樂,很多細節讓有同樣經歷的我感到親切。同時,出門前的8月讀之,還可對倫敦形成多一個角度的了解:這個大都會「是全世界植被最豐富的城市之一」,綠色植物「是倫敦城市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空間「是倫敦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它有五分之一面積是花園(共三百多萬座),還有眾多綠地、公園、農場、菜地、植物園、自然保護區等。


裡面專門寫到這座「樹之城」的代表,當地最常見的、種植歷史悠久的英國梧桐(二球懸鈴木),後來我在倫敦也頗為之矚目喜愛。另外,還寫到蘋果。其「十月底到十一月」一章,講她到鄉下榨蘋果汁來釀蘋果酒的情形,講她媽媽自製蘋果派的細節,從而聯想到果園作為各種動植物共生的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然後她發現,倫敦居然也「有許多果園,有些果園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有些則是新的社區項目」;她工作的泰晤士河南邊,那地方就與一種「精緻、艷麗、美觀」的傳統蘋果有關,這個品種在十九世紀種滿了倫敦各地;她因此也投身於幫助人們在倫敦住宅周邊種植果樹,將公用綠色空間變成果園。


從此書中拈出的這蘋果,恰就是個很好的象徵,見出從鄉村到大城的生態,也見出傳承發展的心態。英國人的蘋果之心、花木之情、田園之夢、自然之意,就是如此世代流傳,是在時代變遷、環境變化中仍保持鮮活的歷史傳統,有如英倫的草地四季都始終長青。


除了上面提到的專門果園和食用用途,在英國文化標誌之一的英式花園,蘋果樹還是重要的觀賞造景植物。早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培根的《說園林》談到「種植花木實乃人類最無暇的消遣」,談到「崇尚文明與優雅」則建造房屋「必建精美花園」,他具體介紹造園之法,指出應種植四季都能應景的花木;他列出的詳細花譜中,5、6月可觀賞的包括「滿樹繁花的蘋果樹」,7月有掛果的蘋果樹,9月則有成熟的蘋果樹(《培根隨筆》,曹明倫譯)。


當代帕特里克?泰勒的專著《英國園林》(高亦珂譯),點出了英國植物數量逾於歐洲任何國家,從英式園林風格可見出英國的保守懷舊等;重點是從歷史、特色、園藝設計、植物配置方面介紹一批經典的花園,當中也屢見蘋果樹的身影,正是培根思路或者說英人普遍口味的貫徹。比如在英格蘭,由伍爾芙發現並推薦其姐姐買下、後來成為布盧姆斯伯里文化圈成員落腳點之一的查爾斯頓花園,裡面就有蘋果樹;在蘇格蘭,傳統老式花園凱利城堡的布局是:「縱橫交錯的修剪過草的大道兩邊是色彩絢麗的花境,後面是密密的像牆一樣的蘋果樹,樹上的蘋果閃著亮光。」真美。



英國蘋果和關於它們的書


《英國園林》



這種花園裡的蘋果樹,還給最初踏足英倫的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後,引用這方面一則難得的史料作本文結尾。


話說國人最早遊歷歐洲的記述,先是1866年清朝派遣斌椿等前往考察,主要目的地是英國(就是這位「中土西來第一人」斌椿,在其《乘槎筆記》中首次提出「英倫三島」的總稱,他是把英格蘭與蘇格蘭誤會為兩個島,連同愛爾蘭遂有此謬說,卻約定俗成沿用後世);接著第二年,清政府向西方國家派出志剛率領的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使團,其中1868年居停倫敦。這兩個代表團都有一位翻譯隨員張德彝,先後寫下《航海述奇》和《歐美環遊記》兩本國人出洋接觸西方文明的早期記錄(見鍾叔河主編、整理的「走向世界叢書」)。


《航海述奇》的「英國日記」第一則,作為中國人對英倫的第一觀感,就包括倫敦的「園林茂盛」。到《歐美環遊記》的「英吉利遊記」,張德彝記錄了一次遊園所見,除了菊花仙人掌等之外,「院有蘋果樹一株,橫生,枝皆向上,長逾二丈」,「據云,此樹已閱七十寒暑矣」。


——這應該是英倫蘋果首次見於國人筆下。如此舒展而向上、龐然而古老,從一開始至今,都正是大不列顛的意象了。


順帶一說,9月起程前讀的此書,其中張德彝記的那棵蘋果樹的花圃在倫敦老城「南行十餘里」,那麼有可能,它就在我隨後小游倫敦的住地附近,或者,我出入曾經過其舊址呢!回想起來,彷彿也有點歷史的余香。(文/沈勝衣)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山大學副教授:猶太人彼此抱團 有點像溫州人
美國大選再曝黑幕:三個搖擺州投票系統疑被黑,希拉里要哭暈
俄羅斯人是怎樣從事絲綢之路考古的?
沒有書架、一周只賣一本書,這更像是行為藝術
愛爾蘭文學大師威廉·特雷弗去世,享年88歲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蘋果的中國問題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人:你們有電視嗎 你們吃過蘋果嗎?
大蘋果里的帝國之心
國產驕傲,比蘋果更牛叉的指紋技術在中國!
韓國恐怖漫畫《蘋果》蘋果和人的區別
最新蘋果廣告:蘋果眼裡的中國大變樣
它們都是蘋果公司背後那些英國科技 「力量」
美國特種部隊決定選蘋果放棄三星:原因讓韓國人尷尬
蘋果的晶元帝國雄心
使用蘋果和安卓手機的網友注意了:美國在偷窺你呢
蘋果:求抱中國大腿
《小貓科技報》蘋果還想賺國人錢?國產不服
原來聖誕節送蘋果是中國人發明的,外國人感覺莫名其妙!
歐盟決定重罰蘋果 要脫歐的英國趁機拉攏
蘋果:美國最高法院不應再介入蘋果三星專利訴訟
美國司法部在沒有蘋果的幫助下訪問蘋果
相關統計: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將超越蘋果
貪婪的蘋果vs龐大的中國市場,你會作何選擇?
失去中國市場的蘋果,你的心不會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