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ESC專家共識:冠心病和/或房顫患者發生出血後如何抗栓?

ESC專家共識:冠心病和/或房顫患者發生出血後如何抗栓?

出血是房顫和冠狀動脈疾病(CAD)患者抗栓管理過程中常見併發症之一,尤其是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或經PCI治療患者。儘管多部指南對抗栓治療中出血的急性管理給出了推薦意見,但並未涉及出血後的抗栓治療。近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血栓工作組公布了CAD患者和/或房顫患者出血後抗栓管理共識,包括停用哪些藥物、開始使用哪些藥物及應用的時機。


該共識出血分型的定義遵循BARC標準,即大出血定義為BARC分型≥3型,輕度出血定義為BARC分型2型,微出血為BARC分型1型。


顱外出血後抗血小板治療要點

(1)對出現輕度出血或大出血的高危、極高危血栓風險患者,建議繼續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待病情穩定後可考慮儘快恢復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


(2)出現輕度出血或大出血的中度血栓風險患者,出血得到控制後建議儘早恢復低劑量阿司匹林,3日內最佳。當血栓形成風險超過再出血風險時,應考慮恢復DAPT。對植入新一代DES後3個月內、接受DAPT的患者,如果出現出血,建議在3個月後恢復DAPT。若植入DES 3個月後出現出血事件並存在再出血風險,建議進行單一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對植入BVS出現出血患者,植入後長達12個月的DAPT可能是必要的。


(4)使用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出現出血事件時,可使用低效、出血率低的P2Y12抑制劑氯吡格雷。何時恢復P2Y12抑制劑需考慮普拉格雷(7~10天)或替格瑞洛(3~5天)作用時間。

(5)服用沃拉帕沙患者出現出血事件時,建議永久停服該葯。


(6)行藥物治療的ACS患者由於不存在支架血栓風險,在DAPT療程期間出現出血事件時,可考慮單一抗血小板治療。


(7)上消化道出血的穩定型CAD或ACS患者,若內鏡檢測發現低危出血紅斑,可持續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單聯或雙聯);若檢測到高危出血性紅斑並在內鏡治療下得到控制,可在3日內恢復阿司匹林;若採用DAPT期間檢測到高危出血紅斑,在權衡血栓形成和出血風險的基礎上,結合患者個體狀況決定是否恢復第二種抗血小板藥物。


(8)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消化道出血風險高於普通人群、採用DAPT的患者均應加服質子泵抑制劑(PPI)。目前並無充分證據證實PPIs與氯吡格雷相互作用會惡化臨床結果,但臨床首選對CYP2C19具有輕微抑制作用的PPIs(如泮托拉唑)。


顱外出血後的抗凝治療要點

(1)顱外出血後,血栓風險超過再出血風險時,立即恢復抗凝劑的服用,多數情況下在一周之內。


(2)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劑(NOACs)時應仔細評估並監測腎功能,以免發生藥物蓄積。


(3)如果使用了NOACs拮抗劑,建議儘快服用口服抗凝劑,在出血風險允許的情況下最好3~4天內服用。


(4)置入機械心臟瓣膜尤其是二尖瓣位置置入者,維生素K拮抗劑(VKA)停葯後血栓風險升高,故不建議停葯。置入機械心臟瓣膜者不宜服用NOACs。


出血後抗凝和抗血小板指征

(1)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行PCI後,三聯抗栓治療期間發生出血事件時,建議停止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支架植入後1個月內不宜停用後者)。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時,目標INR值應維持2.0~2.5,NOACs使用最低有效劑量預防卒中。


(2)口服抗凝劑聯合單一抗血小板治療出現大出血時,可在1年結束前考慮停用抗血小板藥物。


(3)卒中風險較低(CHA2DS2-VASc評分男性為1、女性為2)的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出現ACS或PCI術後,三聯或雙聯抗栓治療期間出現出血事件時,建議1年內單獨採用DAPT。


顱內出血(ICH)後口服抗凝治療要點

ICH是口服抗凝劑最可怕的併發症之一,發生率為0.5%~1.0%,此類患者是否需要繼續接受抗凝治療?該共識給出如下建議:


(1)ICH後是否需要恢復及何時恢復抗凝治療,取決於患者血栓風險和再出血風險(如下圖所示),需要神經科醫生和心臟科醫生緊密合作,針對患者制定個體化決策。

ESC專家共識:冠心病和/或房顫患者發生出血後如何抗栓?



(2)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ICH後,與華法林相比,建議優先選擇NOACs,且應選擇最低有效劑量預防卒中。同時,需考慮腎功能、體重、年齡、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避免藥物過量。


參考文獻


Sigrun Halvorsen, Robert F. Stprey, Bianca Rocca. et al. Management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fter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ease and/or Atrial Fibrillation: Expert Consensus Paper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Working Group on Thrombosi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1-11.


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


編輯 田新芳┆美編 柴明霞┆製版 劉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在線 的精彩文章:

楊延宗:細說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趙冬:冠心病二級預防亟需打通「最後一公里」
GLAGOV「大家」談:「膽固醇理論」的再次勝利
劉易斯·康納紀念演說:信息共享變革心血管醫療,改善患者結局

TAG:心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7:HFrEF患者,新發房顫時的心室率控制
房顫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療策略
ESC重磅研究匯總一:房顫及抗凝
DOAC治療房顫的可及性如何影響口服抗凝率?
老年房顫須警惕發生腦卒中的隱患
房顫患者是腦卒中的高危人群
中國房顫合并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後
STEMI合并房顫,這樣抗栓最好!
丁燕生:房顫合并心衰患者導管消融研究進展
「ESC重磅研究前瞻」五圖弄懂房顫冠脈介入術後抗凝策略兩大研究
驚呆了!房顫竟也是心血管的「流行病」
阜外醫院老年患者「換瓣加搭橋」手術經驗:以生物瓣為主,女性和房顫患者併發症多
《老友》專家門診:陣發性房顫應怎樣治療
Stroke:房顫抗凝有沒有年齡限制?
胡大一:手術失敗並非沒有希望——如何讓慢性完全性閉塞支架治療失敗和心房顫動消融失敗或術後複發的患者找到光明,找到希望?
房顫卒中要抗凝,TIA也要抗凝
「ESC2017重磅研究萬眾矚目」RE-DUALPCI研究:房顫患者冠脈介入術後抗凝策略將有重大突破?
心房顫動恐引發中風、心衰竭 患者沒發現
房顫的「其他」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