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閱讀需要主張』


這兩天,北京暖氣未到,霧霾又起。這樣的天氣會讓人生出很多抱怨,但我們每個人都是現代工業化社會中的一員,面對像「污染」這樣的深具現代性的問題,我們要追溯它,要深入它。我們還會在霧霾天里格外想念藍天和乾淨的空氣,想念人和草木、生靈在好天氣里的愉快相遇。都市裡的人離自然越來越遠了,以至於曾經的常識都變成了新奇。這條推送是我們在秋天裡推薦的「新知」類好書。書評君也是偶然發覺,在這樣的天氣里,好像書目里的每一本書都能格外能給我們以觸動和啟示。


主持 |新京報記者 李妍

評委 |劉華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萬維鋼(物理學者和科普作者)熊姣(譯者、編輯)


獲得「新知」是人類閱讀最原初的目的和樂趣之一,這一門類的專長不在精深,而在於普及。在知識門類的專業壁壘越來越難以打通的今天,每一本「新知」類的好書都在做出這樣的努力。1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納博科夫的蝴蝶:文學天才的博物之旅》作者:(美)庫爾特·約翰遜,(美)史蒂夫·科茨


版本: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6年5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納博科夫1899年4月23日生於俄國聖彼得堡,出身顯赫,童年時期便受父親的影響,開始學習蝴蝶採集與標本製作,而從少年時代起,一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才停止外出捕蝶,手中拿著捕蝶網、頭戴布帽、身穿短褲長襪,不是在深山老林中追趕蝴蝶,就是匍匐在顯微鏡前觀察標本。他在成名之後不斷拒絕授予的各種榮譽博士學位或成員資格,也從未參加過任何團體、組織,唯一同意隸屬卻又不列入成員名單的機構只有鱗翅目昆蟲學家協會。在納博科夫的眼裡,歷史是夢想的塵埃,而生命就是種種有待去實現的夢想和無數尚未化作塵埃的事實。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遷,硝煙瀰漫或是動蕩不安,他仍然堅決地活在他的藝術世界裡,要佔有自己生命之流的全部。一個人就是一整個世界。也許很難再有納博科夫這樣奇妙的人物,既能以《洛麗塔》這樣的文學巨著享譽世界,又同時是一位曾長期在世界頂級學術殿堂里工作的、嚴謹而卓有建樹的昆蟲分類學家。他一生投身於南美眼灰蝶研究,發表的論文「新熱帶眼灰蝶註記」中的分類學先見之明,在20世紀最後十年才被學界完全承認;他關於灰蝶科眼灰蝶屬演化的大膽假說,在2011年被DNA測序證實。《納博科夫的蝴蝶》通過講述納博科夫文學與昆蟲分類學相交織的一生,出其不意地闡釋了鱗翅目昆蟲學的迷人之處。這本書不是關於文學家的軼事,卻也並未特意普及或傳播具體的科學知識,卻借歷史敘述和講故事,全景般展示了博物類科學的運作過程。兩位作者在書中生動地刻畫了標本採集、室內鑒定、新種命名之間的複雜關係,也探討了科學與文學的雙重人生如何在納博科夫身上共存與交融。可以說,這是一部難得一遇的科學與人文交匯的迷人著作。


2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什麼是科學》作者:吳國盛


版本: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6年8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在中國媒體和公眾的話語系統中,經常有「××是科學的」、「××不科學」這樣的表述,好像「科學」和「好的」、「正確的」是同義詞。但這種用法其實存在著相當大的誤解,它遮蔽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科學」到底指什麼?它的意義有無邊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有著頗為複雜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心態背景。吳國盛教授的《什麼是科學》就是要解答這一問題。作為一本面向大眾讀者的科學哲學著作,吳國盛在書中用科學史而非深奧哲學的方法來加以闡釋,他回到西方的歷史語境中,追溯希臘科學和近代科學的歷史由來,同時又希望為重新評估中國古代的科學開闢新思路。在他看來,中國人最大的誤解是沒有意識到科學的獨特性,而將其理解為一種全人類普遍具有的技術能力或智力。這種錯誤的科學觀妨礙了我們反思我們自己的文化,因為以現代數理實驗科學的框架去整理,往往得到的只是歷史的碎片。儘管涉及大量科學史的內容,《什麼是科學》卻絕非知識的堆砌,而是有著深切的價值關懷。


3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假如海洋空蕩蕩: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作者:[英]卡魯姆·羅伯茨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6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翻開《假如海洋空蕩蕩》,會被它海上探險小說一般的文字猛然「抓住」,忍不住要往下讀。但這部由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卡魯姆·羅伯茨寫就的著作,卻實際上是相當沉重甚至殘酷的。正如其副標題「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所言明的,本書講述的是人類漁業的歷史及其對海洋造成的影響,是海洋生命的不斷滅絕。作者通過深入的文獻收集和詮釋,將一千年以來早已被人們忘記了的漁業記述史料一一找出,再娓娓道來。讀者會沉迷於書中早年海洋生物的豐盛與壯麗,驚異於人類與海洋生物的初次相遇,再因探險家、海盜、殖民者們對海洋資源的瘋狂掠奪和殘酷殺戮而觸目驚心。卡魯姆·羅伯茨說:「每一代人親眼見到自己那一代的環境,都會以為這就是自然或正常的現象,變動的環境基線會造成社會集體的失憶,逐漸惡化的環境,以及野生動物逐漸減少的現象,幾乎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而這樣一本書的意義,就在於呈現漁業的歷史,使今日的人們獲得縱向的關照和反思,並在無休止的殺戮中罷手。


4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作者:[美]馬丁·布萊澤


版本: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年7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抗生素的濫用以及由此引發的耐葯細菌的蔓延是威脅全人類的重大公共安全衛生議題,世界各國專業衛生機構或早或晚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廣度、深度及嚴峻性。這一問題究竟怎樣影響人類的健康?普通民眾在深感關切的同時往往對其知之甚少。作為人類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驅之一,美國科學家馬丁·布萊澤在這本《消失的微生物》求索的是種種「現代疾病」背後的共通的原因,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高、越來越胖?為什麼青少年糖尿病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患上了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門的食物過敏?作者將其歸因於「消失的微生物」,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於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產,我們在不經意間已經傷害了與人類協同演化了數十萬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打破了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特別是在我們的孩子們身上。這是一本「憂心忡忡」的科普書,雖然書中的一些具體論點有猜想的特性,尚未成為定論,但仍值得閱讀和借鑒。


5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發明污染:工業革命以來的煤、煙與文化》作者:[美] 彼得·索爾謝姆


版本: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6年1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又到了霧霾頻發的秋冬季節,「污染」一詞早已進入當代人的日常語彙和基本認知,但其「發明」應追溯到19世紀的英國。《發明污染:工業革命以來的煤、煙與文化》這本書所完成的,就是這樣一次追溯。人們對「污染」的理解,是因工業革命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英國19世紀的工業革命中,煤炭不僅為工廠、船隻和鐵路機車的引擎提供動力,還用來取暖和烹飪。隨著煤炭消費量直線上升,英國城鎮迎來前所未有的濃密煙霧。在此之前,沒人意識到煤煙問題,人們認為,「污染」意味著動植物屍體腐爛釋放出無色有毒氣體,而煤煙中的碳和硫是有消毒作用的。到了19世紀晚期,人們才對「污染」有了全新的認識:污染不再是來自有機體腐敗,而是來自煤炭燃燒。這種認識上的轉變催生了煙霧減排的治污運動,同時開啟了人類、科技與環境之關係的新思路。這是一部詳實的環境史著作,而在當下的中國,回顧「倫敦霧」時代的前因與後果,又當然有現實上的借鑒意義。


6



霧霾天,想念藍天,和世間所有的美



《崀山草木情》作者:羅仲春


版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年7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崀讀作「浪」,崀山則位於湖南省西南部的新寧縣。詩人艾青曾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但這個讓一般人都不敢讀出的生僻地名,無疑指向的是不太為人所知的「小地方」。《崀山草木情》作為一部寫當地植物的作品,對不在此地的讀者來說,有何值得推薦?作者羅仲春已經81歲高齡,他在當地林業部門工作半個多世紀,有豐富的野外考察經驗,採集標本約7萬份,基本摸清了新寧的「植物家底」。在《崀山草木情》中,他以此為基礎,細數家鄉的珍奇草木,結合自己多年經歷講述有關這些植物的小故事,文字清新而生動,可讀性強。評委劉華傑老師說:「許多人可能以為這不過是一部寫某個地方植物的平凡作品,但它的確有非凡之處,這或許是當下最需要鼓勵的一類融合了博物學、科學人文、民族植物學、生態學的『地方性』(本土性)作品。」博物學這兩年重又成為熱點,但想要博物傳統真正得到恢復與發揚,正需要這樣本土化、本地化的觀察、探究和著述。


本文為獨家原創文章。作者:李妍;編輯:羅東、小鹽。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時間的河流里,我們被賦予文學的魔力
從梁啟超到劉慈欣,中國科幻小說如何突出重圍?
「虛無頹廢」的安妮寶貝,為何暢銷那麼多年?
我們要自己去追求真相,不能要求別人英勇
中國對非洲是一種「新殖民主義」嗎?| 現場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在陰雨天,想念篝火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想念冬季
關於想念一個人的句子:想念一個人,不必天天見
降溫的時候,我尤其想念夏天的痕迹
?《傷心的雨寂寞的天》,送給下雨天會想念的人~
天天想念你
《楚喬傳》看到懷嬤嬤上天天向上,有沒有人想念他的?
夏天,有一種髮型讓我無比想念
每到夏天,最想念的就是你襯衫上的氣味
每到夏天最想念的味道,是奶香!
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我想念去世的親人,還有重逢的那天嗎?
我有點想念五年前的我們了
學渣與班花,突然有點想念那個年代了
一個人的夜,一個人的想念
我有個日日夜夜都在想念的男人…
今天,我無比想念一部日劇
吃遍天南地北,唯一想念的卻還是家鄉的味道
在韓國的中國人哭死,天天在韓國吃這些真的想吐了,想念中國美食
離家大半年,想念家裡的一切,想念家裡的小土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