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文:鞏崇吉 來源:讀史閱世(dushi828)

一部《三國》,不乏對「初心」的人生演繹:劉關張桃園結義,歃血盟誓「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正是緣於這生死相依、「共扶漢室」的一顆「初心」,亂世征戰成就一番偉業。

關雲長「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追隨故主的初心無可阻擋。

諸葛亮自「初出茅廬」,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後《出師表》披肝瀝膽,輔佐後主苦撐蜀國危局,一顆初心天日可表。

就連關公座騎「赤兔」馬也不例外:關公遇害後,「赤兔」為馬忠所獲。此馬「三日不食草料而死」,甘為關公馳驅、不屑他人鞭策的一顆初心昭然若揭。

相反,背叛「初心」者,大多落個可悲下場。「人中呂布」勇冠一時,可此人初心泯滅,輕於去就,依丁原而殺丁原,投董卓而誅董卓……亂世英雄無所歸屬,終為曹操所俘、斬首,為《三國志》留下「好大一滴淚」。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初唐諍臣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寫道:「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意是說:凡事都有一個良好開端,善始善終則難得可貴,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煌煌史冊,反覆證實了這一鐵律。

《東周列國志》第36回:公元前636年,晉公子重耳結束了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在秦穆公鼎力扶持下由秦入晉。渡河之際,主管生活起居的壺叔,將使用多年的生活用品一一搬取上船。重耳見了哈哈大笑:「我今日入晉為君,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還要這些殘敝之物何用?」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隨行豪傑之一、重耳的舅氏狐偃見狀,凄慘不樂,跪地辭別。

重耳驚問:「此去正要和爾等共享富貴,舅氏何故辭行?」

狐偃答道:「公子艱難流落之際,我等當效犬馬之勞。現渡過黃河便是晉國,公子內有賢臣猛將,外有強秦相助,不愁大業不成。臣奔走多年,心力交瘁,譬如你剛才扔掉的破敗之物。留臣無益,去臣無損,就此辭別,為一平民足矣!」

重耳聽罷,不覺大為傷感,垂淚言道:「舅氏批評得對,是孤之過也。」他讓壺叔重新撿拾所扔之物,並與諸臣指河立誓。君臣永不相負共圖大業的赤誠初心,無疑是促成晉國霸業的一大主因。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亦真亦幻的《西遊記》,取經初心如一條紅線貫穿全篇。唐僧等四眾皈依我佛,一路向西永不回頭。征途上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難,以及數不清的妖魔鬼怪、誘惑兇險,無一不是對「初心」的嚴峻挑戰,十餘年曆經千難萬險而無悔,終於修得正果取來真經。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古往今來,背叛初心者,遲早將為之付出代價。

戰國時期,龐涓與孫臏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龐涓學成辭別之時,承諾同窗孫臏「永不相負。若有違,死於萬箭之下。」可他成為魏將後,自忖才學不及孫臏,心生嫉妒,以舉薦為名,誘騙孫臏「入套」。攛掇魏君誤信孫臏「叛國」,施之以剜膝蓋的酷刑;繼而貓哭耗子假慈悲,忽悠孫臏為他秘傳《孫臏兵法》。幸有高人相助,孫臏終於識破了龐涓的嘴臉,九死一生逃到齊國為軍師。「馬陵道」一戰,萬箭齊發射死龐涓,使之難逃「初心」的宿命。

負心男子「標誌性人物」陳世美,辭家趕考之際,面對老母賢妻,想必不乏善良初心。可他高中狀元、成為當朝附馬後,翻臉不認人,對歷盡千辛萬苦前來投奔的妻兒視同陌路;聽不進寇準、包公好言相勸;殺妻滅子一條道走到黑。這位自以為攀上高枝、有恃無恐踐踏初心叫板法律的「小白臉」,最終成為包龍圖的鍘下之鬼,可謂咎由自取!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一顆真誠善良的「初心」,常常產生驚天地泣鬼神的感召力。

《世說新語》載:後漢名士荀巨伯,有一次去遠方探望病中好友,恰逢異族攻打城郡。病友勸他趕快逃命,他堅決不肯。賊寇破門而入,問荀巨伯:「大兵壓境,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麼人,竟敢留下不走?」

荀巨伯回答:「我專程來看望朋友,危難之際卻扔下朋友,只顧自己逃命,豈不是違背了看望朋友的初衷?我願替他一死。」

賊寇聽罷,面面相覷道:「殺了這有情有義之人,會遭報應的,我們還是走吧。」

荀巨伯的義舉,竟使殺人不眨眼的賊寇良心發現放下屠刀,庇護好友幸免於難,真可謂危難之際見真情,「初心」可擋百萬兵。

一部華夏史,生生不息地演繹著關於初心的永恆話題。「大禹治水」初心堅定,13年數過家門而不入,降服水患造福百姓。「愚公移山」知難而進,子子孫孫挖山不止,一顆初心感動上蒼。「刑天舞干戚」,戰鬥精神至死不滅,一顆初心超越生命。「神龍嘗百草」,踏遍青山食苦如飴,中毒身死無怨無悔,一顆初心化作濟世藥典。

遠的不說,翻開中國近現代史,「初心史話」亦俯拾皆是。維新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本有機會逃生,他卻說:「自古變法,未有不流血而取得成功的,那就從我開始吧!」用一顆滴血的初心喚醒「東方睡獅」。

近日參加一對年逾八旬、結髮60餘年的長者「鑽石婚」紀念,心生敬意。老倆口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相愛如初傳為佳話。而一些青年伴侶,海誓山盟「寫在水上」,「閃婚閃離」十分任性。初心淡漠的背後,釀下多少人生苦酒!

兄弟姐妹本來相安無事,天下掉下一筆拆遷款,風雲突變緇珠必較甚至對簿公堂,骨肉親情之「初心」早已丟到九宵雲外。

小朋友自打走進校園那天起,就懂得熱愛勞動,隔三差五拿個小掃把打掃校園衛生;及至上了大學,每年兩三個月的寒暑假,終日「賦閑」無所事事,大好青春付之手機WiFi。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出發地和目的地。」

怎樣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有用之才?讀懂「初心」,就不難找到答案。

歷史一再告誡世人:不忘初心方可善終!

《三字經》開宗明義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初心,自應倍加呵護,「時時勤拂試,勿使染塵埃。」

何謂初心?是為之奮鬥的理想,是百折不回的信念;是引領人生的旗幟,是照亮前程的燈塔;是高樓大廈的基石,是百川歸海的溪流;是天真無邪的童心,是展翅高飛的雛鷹;是春歸大地的一抹新綠,是日出東方的一縷曙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歷史積澱與薪火傳承。

尊崇初心,銘記初心,不是懷古戀舊、「念老皇曆」,不是厚古薄今、眼睛「向後看」,不是糾結過往裹足不前;而是通過對初心的不斷修養與升華,為美好人生提供正確導航和強大引擎。

百姓有諺云:「根正苗不歪。」初心的本質在於一個「正」字,乃是堂堂正正的正能量。堅守初心,須抵禦一切誘惑,具有海枯石爛不變色、風吹浪打不動搖的「定力」和韌勁。

「初心」即使和世界觀、人生觀的「總開關」不能劃等號,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初心」走多遠,人生才能走多遠。警示自我勿忘初心,無論對達官顯貴還是「草根一族」,無論對「律己、修身、齊家室」,還是對「安邦、治國、平天下」,都是十分必要的。

故曰:勿忘初心。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世界繪畫大宗師和「火槍手」戈雅:洋蔥永遠不要變成玫瑰
人無感動,便不能在歷史中前行 ——尼赫魯的東方情懷
18歲的希拉里、11歲訪美的李連杰、悶騷的愛因斯坦
曹操如此看中關羽 為何不放過孔融
晏子為何能夠用「二桃殺三士」?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人見僧有臨終病苦者,便議其不得道,此訛也!
世人都知道要珍惜,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
故事:表兄妹私奔七年,不被世人認可的愛情,竟是這麼艱辛
歷史上7位曾被世人嘲笑的偉人,但最終時間證明了一切!
世人的貪心苦你有沒有一份?
英雄不死!拿破崙臨終前的一句話,讓世人動容
一則故事告訴世人,婊子未必無情
愛人不見了,世人都叫好,留下她獨自一人唱著這首歌
此皇后不僅瘸腿還瞎眼,卻深得皇帝寵愛,終不離不棄,令世人感動
歷史上十大被世人誤解的人物,陳世美上榜,第一名你肯定猜不到
曹操:世人只知他奸詐,不識他的雄心苦膽
慈禧喜得一件寶貝,卻不知如何使用,無奈詢問下屬,惹得世人大笑
袁世凱遭世人唾罵,為何卻沒人敢盜他的墓?原因讓人敬佩不已
袁世凱的臨終遺言,讓世人猜測了百年不解其意
世人都說愛情苦,但我還是義無反顧
慈禧太后臨終前說的話,驚到了世人,她這是怎麼了?
世人不懂王朔,只因都愛假正經!
朱元璋一政策本是深謀遠慮,卻不停被後世人批判
道家的不爭,一直被世人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