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部在英國熱播的「中國威脅論」電影,我們強烈呼籲引進!

這部在英國熱播的「中國威脅論」電影,我們強烈呼籲引進!



來源:環球時報

這兩天,一部名為《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的紀錄片火了。這部由澳大利亞籍導演John Pilger拍攝的講述美國與中國可能觸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不僅在已經上映的英國獲得了大量好評,更在咱們中國的網路上引起了國人強烈的關注!
作者觀看了這部「非常有力量」的電影,並被強烈地震撼了……所以接下來想和大家說說的,便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值得我推薦給每一個中國人,更值得我們引進和公映。








首先,電影一上來就「開門見山」地曝光了西方主流媒體在面對中國時的偽善和雙標:這些媒體一直在敲打著「戰爭的邊鼓」,拚命通過南海等一系列問題渲染著「中國是全世界新的『敵人』」, 然而一個從未被西方主流媒體提及的事實是:中國根本早就處在美國「400多個」軍事基地的導彈、戰艦與轟炸機的包圍下!


是的,就像一個繩索一樣,牢牢地套住了中國的脖頸……







下圖這位名叫James Bradley的美國歷史作家在影片中形容到:當你從北京最高的大樓樓頂向四周望去,你會發現太平洋、韓國、日本都是美國的軍艦、導彈對著中國,關島都快被導彈壓沉了……








Bradley先生還表示,其實從奧巴馬數年前宣布美國將重返亞太時,美國就已經對中國「宣戰」了。


所以,紀錄片導演Pilger先生在電影序言中也出鏡表示,他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正是為了「打破沉默」——他要追問:當中國的崛起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時,當中美兩國的軍事衝突乃至核戰爭已經突破了「不可能」的範疇時,誰,才是對世界最大的威脅?







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他把電影分成了三個主要的部分:美國針對中國的核武器是怎麼試驗出來的;美國為何把中國當敵人;那些努力在反抗美國霸權,阻止戰爭到來的普通人。




1、美國針對中國的核武器是怎麼試驗出來的




在這一個部分,Pilger先生講述了一個幾乎不被外界所知,咱們中國人可能更是大多都沒聽說過的恐怖事實——美國為了製造對付中國的核武器和導彈,竟摧毀了無數美麗的太平洋島國,更殘忍地踐踏乃至剝奪了當地民眾的人權與生命!





下面這段視頻,便是我們精選齣電影這一部分中值得觀看的一組片段:







是的,正如影片中所介紹的:美國不僅在這些美麗的太平洋島國頻頻進行核彈和氫彈的爆炸試驗、徹底摧毀當地人的家園,還用當地百姓乃至他們子孫後代的生命進行「人體核試驗」......




可面對這些「令人髮指」的罪行,美國人卻輕描淡寫,把被侵害的無辜平民稱做「野人」,任由被嚴重輻射的他們死去,逃避賠償責任,甚至還把人家僅存的部分家園變成了美軍自己的度假村,把這些當地的土著居民趕到了缺水缺電的貧民窟!








當地的美國官員更是毫無廉恥地宣稱美國非常關心這些當地民眾的利益,正在盡全力幫助他們走出貧困。但導演Pilger先生卻無情地揭露了他的謊言:如果美國真的在乎這些當地土著民眾的利益,為什麼數十年過去了他們還生活在條件極為惡劣的貧民窟里,可美國天價的軍備和武器卻在大量增加和升級?




2、美國為何把中國當敵人




接下來,影片進入了第二個部分,開始講述我們的中國,講述為什麼美國總把我們當成敵人。而在下面這段視頻中,我們整理出了影片中關於這一話題的一些值得記住的片段:







通過視頻中導演Pilger的講述,我們不難看到美國代表的西方強權對於中國人的恐懼由來已久,而且也不是如今西方主流媒體乃至國內一些人所炒作的「意識形態」問題那麼簡單,更多還是因為他們害怕我們會搶走他們的「利益」。



實際上,「意識形態」的不同,不過是美國為了打壓、圍堵中國而在全世界面前擺出的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電影中關於中國的這部分內容中還提到了許多中國在經濟、社會、歷史上面對的敏感問題,但這些話題中的嘉賓都給出了理性客觀的答覆。






3、那些努力在反抗美國霸權、阻止戰爭到來的普通人




說實話,影片最後的這一部分,一度令耿直哥感動落淚。為啥呢?看了下面這組我們整理出的片段,您就知道了:







面對勢力龐大的美利堅軍事帝國,以及拚命巴結美國的附從國政府,厭惡戰爭、渴望和平的沖繩人民的不斷抗爭,確實很讓人感動。



可他們的抗爭,也令人感到心酸,因為他們既不被掌握世界輿論話語權的西方媒體所關注,也無法改變日本政府的政策。美軍戰機每天依然會在沖繩的上空盤旋,驚擾著當地的民眾。還有更多籌建中的基地,即將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影響……



這一切都是為了死死扼住中國的喉嚨,為了能把「手槍頂在中國的額頭上」,為了平復心中對中國的恐懼……可是,這真的值得嗎?這真的不會反而引發更嚴重的戰爭嗎?



影片中那位險些見證核導彈射向中國的美國老兵的話令人「不寒而慄」:我們差一點就把我們的星球「滅絕」了……





西方有句俗話說:Be careful with what you wish for, because you may get it,翻譯過來就是「怕什麼來什麼」。或許,今天的美國人更應該多用這句話提醒提醒自己,切莫成為全世界的罪人啊!




【附錄】特朗普,用做生意的套路來玩政治


  特朗普,「謎一樣的男人」。


  如果說他的勝選,讓不少人看到了所謂「精英政治」、「政治正確」的潰退的話,那麼從勝選到現在他的一系列言行舉止(尤其是在推特和在接受訪問時),則更多地開始讓外界對其的判斷舉棋不定——


  他的言行,究竟是一時興起、隨性而至,還是運籌帷幄、老謀深算?究竟應該注意他的商人身份帶來的不同特質,還是將其視為美國候任總統,開始研判其可能帶來的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巨大變化?


  就在人們捉摸不透的時候,特朗普又走了一步棋。此前的一步,是接聽蔡英文的電話;最近這一步,則是在接受福克斯訪談時稱,「完全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不明白美為什麼必須受』一個中國』政策束縛,除非美中就貿易、匯率、南海、朝鮮等其他議題達成協議」。


  Interesting。


  


台灣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特朗普究竟是一時興起,還是老謀深算?這個話題的起因,是接聽蔡英文的那通「祝賀」其當選的電話。


  當然不是一時興起。事實上,無論是從他本人,還是從他身邊的團隊來看,美國對於台灣的政策,可能都是特朗普上任後的顯著變化。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研究員刁大明就對俠客島分析稱,這是台灣對美持續不斷、一以貫之的遊說結果。比如,蔡英文之所以可以打通電話,是因為用14萬美元遊說了前堪薩斯州國會議員、1996年曾競爭過總統之位的鮑勃多爾;區區14萬美元就達到這一效果,已經足見台灣在美之深耕程度。


  同樣,從今年競選開始,共和黨內「親台」的聲音就此起彼伏。特朗普的團隊中,也不乏這樣的右翼人士。


  比如,大選期間,特朗普的重要幕僚Peter Navarro就曾訪台,之後在《國家利益》上發布了《美國不可放棄台灣》的文章;特朗普的外交顧問、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約翰·博爾頓則公開表示,美國可以逐步升級美台官方關係,直至重建外交關係;


  同時,被特朗普任命為白宮幕僚長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Reince Priebus,也曾在去年十月到台,與蔡英文見了面。當時跟他一起去的是特朗普的顧問葉望輝(Stephen Yeats),此君則領銜了今年新版共和黨黨綱中國家安全部分的起草工作。


  這份新版的共和黨黨綱,則是此前從未有過的「創舉」——將里根時代對台灣的「六點保證」寫入了黨綱:不設定對台軍售的終止期限,不修改《與台灣關係法》,不事先與大陸磋商對台軍售,不在兩岸之間扮演調解人,不迫使台灣與大陸談判,不正式承認大陸對台灣的主權。


  在刁大明看來,這份黨綱稱得上「罕見」。一定程度上,新保守主義、親台的理念,貫穿了整個共和黨選舉的始終;特朗普當選後,也有一些新保守主義的人迅速迴流,向他身邊靠攏。可以說,特朗普之前對於台灣的表態,無論是稱蔡英文為「President」,還是在推特上連續不斷地對此進行重申、反擊,一方面暴露出他對整個美國外交此前所持立場的不熟悉,另外也顯示出他被共和黨和團隊整體思想和氣氛牽著走的態勢。


  從這樣的整體脈絡分析,特朗普的邏輯是明晰的、有意為之的,而決非「一時興起」的任性之舉。最近特朗普的話則更明確:在他眼中,美國所持的「一個中國」立場,不過是用來與中國「做交易」,迫使中國在諸如貿易、匯率、南海等問題上與之合作或作出讓步的籌碼。


  


邏輯


  特朗普究竟想做什麼?


  對待特朗普的言行,中國的態度稱得上「克制」。打電話時,在抗議之餘,將其定義為台灣方面搞的「小動作」;對於特朗普最近的表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則表示,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如果這一基礎受到干擾和破壞,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和兩國重要領域合作就無從談起」,「敦促美國新一屆政府和領導人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


  低調的表態,是重申底線、以觀其變的做法之一。特朗普是1952年艾森豪威爾將軍擔任總統之後,64年來唯一沒有任何政府經驗的總統;基於此,他可能會有比以往總統更長的「學習周期」。刁大明認為,一般候任總統上台後,需要有半年左右時間來適應華府生態、學習和了解美國政策傳統及走向,特朗普則可能更長。


  在此之前,對於亞太戰略,他不一定有清晰表達。雖然他現在不斷叫囂放棄盟友、美國優先等,但由於兩黨目前在亞太戰略上趨同度很高,因此有可能到明年下半年APEC前後,才會有較為清晰的亞太戰略闡述。儘管「平衡」、「重返亞太」的名字可能會變,但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遏制中國的戰略趨勢不會變化。


  這一點,從他最近的一系列做法中就有跡可尋。


  


地緣


  台灣《新新聞》周刊總主筆顧爾德在FT撰文指出,從現在特朗普陣營的外交戰略(言行、人選)看,似乎正在朝向「攻擊性現實主義」方向前進——用這一思想代表人物約翰·米爾斯海默的說法來講,過去自由主義霸權思想下,美國到處去推翻集權政府、建立民主政權,結果多失敗;如今美國要尊重各主權國家,不要試圖去推動各國內部的社會改造。米爾斯海默認為,美國應該和俄羅斯建立較和緩的關係,而重點放在東亞防堵中國崛起。


  看上去,米爾斯海默的思想對特朗普是有影響的。勝選之後,特朗普沒有優先給歐洲盟友打電話,而是打給了準備部署薩德的韓國;第一個接見的外國首腦,是安倍;其團隊定下的第一個邀請訪美的在野黨領袖,是洪秀柱。同時,他的電話打給了巴基斯坦、菲律賓、阿富汗、新加坡;然後,是他頻頻向俄羅斯示好,不僅向普京示好,甚至表示可以在敘利亞、烏克蘭等問題上與俄羅斯達成共識。


  如果把上面提到的國家和地區在地圖上一一進行標註,就不免看出其地理上對中國形成的包圍態勢。也難怪有網友感慨,如果這一切都按照特朗普的設想進行,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形勢將有可能重演上世紀60年代態勢。


  


障礙


  不過,特朗普面前也不是沒有障礙。


  比如「聯俄抗華」,有分析者就指出。就很難是在冷戰中拉攏中國的翻版。時至今日,中俄之間的經貿互補程度,要比美俄強得多;中俄之間的戰略衝突,也不如當年中蘇般徹底。同樣,美國拉攏俄羅斯,也面臨著失去歐洲盟友的風險;


  又如他政策中的矛盾點。刁大明認為,一方面,在競選中,他的語言會把美國經濟的困境向外歸因,中國就成了最大的替罪羊;但這一競選邏輯則很難成為實際政治操作的邏輯。即使是他要向美國中西部「銹鐵地帶」的幾個州兌現承諾,如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更新基礎設施等,但要搞好美國國內經濟,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則也是必須的。


  因此,中美在貿易差額、匯率、知識產權、貿易保護、政府採購等問題上產生摩擦是容易預期的,但這些摩擦不一定會以全面「貿易戰」的局面呈現——畢竟,在這個時代,想要光榮地搞起貿易孤立主義的難度已非數十年前程度可以比擬。同樣,一旦特朗普真的搞起孤立主義,除去經濟上面臨的困境之外,美國也同樣會失去過去三十年在全球扛起的自由貿易旗手的地位——與這一趨勢一同進行的,是美國「捆綁發售」的「民主帝國主義」。


  毫無疑問,特朗普的上台,無論他任命什麼樣的人選、出台什麼樣的政策,都是為捍衛美國利益進行的。只不過,當今美國財政的困難(有幕僚建議其發行50-100年期的國債)、產業的外流(使特朗普警告離開美國的公司將課以重稅)、國內普通民眾的獲得感下降(勝選的基本盤)、在全球的戰略性收縮,恐怕也將降低其在「交易」場合的底氣,手中的籌碼也會降價,影響其套路可能收到的成效。


  更重要的是,在許多問題上——尤其是在涉及中國底線的問題上,中國根本沒有意願與其進行交易。


====================




禪意生活系列產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這一最強戰機卻被冤枉是偷師美國的!國人表示相當憤怒!
為何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國家是它?矢志不渝要超過中國
美國發明航空母機針對中國,誰知卻是中國拿手好戲!
中國軍力增長引發美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圍攻」?
澳媒:中國破禁開播抗美援朝劇不再怕刺激美國
中國前女主播英國創業:把英國戲劇帶回中國
當美國的漫威遇到中國的腦洞,英雄們也是被「黑」出了境界
美報告攻擊中國國防政策引不滿 如此懼怕中國軍力崛起?
中國航母,最新武器曝光,愣是給美國吃了一記,中國也不是好惹的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
在波黑引熱議的「中國投資」和「中國機遇」
美國盟國是如何將自己的武器技術交給中國的?原來都是中國好朋友
中國拍電視劇《抗美援朝》,朝鮮為什麼跳出來反對?
美稱中國要買逆火轟炸機生產線?錯!中國的野心更大
俄羅斯對中國存有戒心,美國的一句話讓其國人心寒
媒體熱炒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忽悠網民,美國真正恐懼是一位中國教授
熱炒中國高超音速是忽悠網民,美國真正恐懼的人是他
美國的國獸是野牛!那咱中國的應該是啥?
中國這個盟友是美國最大的噩夢:傾其所有幫助解放軍陸航壯大實力
英國脫歐:對英國,對中國的自行車產業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