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學學術會議還可以這樣開?

醫學學術會議還可以這樣開?

來源:「醫學界」微信號

11月中旬,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在北京開了一場特殊的學術會議——「中國急診醫學前沿公開課」,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義大利等地近10位優秀的講者,卻只定向邀請了為數不多的醫生聽課者。

這正是郭樹彬所希望帶來的變革,儘管場下只有很少的參會者,但在互聯網上,早已有3000多個醫生準時等候。這正是郭樹彬所希望看見的,專家們不用花費很多時間去參會,而是打開手機就能隨時隨地收看醫學講座。

他的目標是藉助網路傳播平台,辦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線上學術會議。

醫學學術會議還可以這樣開?

郭樹彬:辦最有影響力的線上學術會議

郭樹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侯任主任委員和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早在就任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時,郭樹彬就曾參與及籌辦過多場大會,這使他深刻感受到傳統線下學術會議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比如一個兩三千人的會議,企業贊助很多錢,但到衛星會時只有一兩百人甚至幾十個人。這給了他一個啟示:今後不能再做這樣的事。

移動互聯網讓他看到了變革的機會,而他也是最早一批網路課程實踐者。他最早開始網路課程是與《醫學界》合作一堂查房視頻。視頻上線一周,兩萬多人觀看。之後,他去其他省市講課時,不時有醫生向他諮詢查房視頻中的一些問題,這使得他意識到網路傳播的價值,並開始思考如何通過網路把醫學知識分享給更多人。

作為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一直積極推動科普,還曾撰文:「組建專業權威的科普團隊: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我們身邊不乏非常專業的科普達人,如果能聯合大家的力量,形成專業的科普團隊,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科普宣傳,其效果可能讓人意想不到。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的成立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一方面給專家們一個發聲的平台,讓專業服務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保證科普宣傳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讓科普聲音擲地有聲。」

為了這場會議,郭樹斌醫生籌備了近半年時間。作為一個全新的模式,郭樹斌也在審慎地尋找能夠幫助其實現這一目標的合作方,經過多方比較,最終選擇了醫學界。優質內容+好的傳播渠道=最有的學術傳播方式

醫學學術會議還可以這樣開?

醫生站APP:中國最大的醫學講座直播平台

《醫學界》傳媒成立於2012年,是移動端最具影響力的醫療健康行業新媒體,微信矩陣擁有470萬粉絲,主要面向醫生群體,每天有120萬人閱讀其內容。

除了擁有粉絲量已經超過100萬的醫學界主賬號,醫學界還擁有19個臨床頻道,其中急診與重症頻道有25萬粉絲。這正是郭樹彬看中的資源之一。此外,醫學界臨床頻道中粉絲數量達20萬的還有心血管、內分泌、影像等;粉絲數量超30萬的有:婦產、兒科;粉絲數量超10萬的有:腫瘤、呼吸、消化、骨科、神經病學、護理等。來自清博指數統計數據顯示:醫學專科類訂閱號前20名中,醫學界有12個,丁香園有5個。這份統計中也收錄了醫脈通、中國醫學論壇報等老牌知名機構。

2015年9月,醫學界還推出了「醫生站」APP,由媒體邁向醫生社區。目前「醫生站」已擁有100萬註冊用戶,近10萬日活,是手機端日活用戶最多的醫學APP,主要功能提供線上醫學講座及醫學會議服務。

與郭樹彬醫生的目標相一致,醫生站APP也希望變革傳統線下醫學教育模式,以提升醫生學習效率及降低醫學知識的傳播成本。目前,醫生站已經與上百家知名三甲醫院開展了系統合作(聚焦名院、名科、名醫),積累1000多位專家2000餘場的醫學講座,內容覆蓋婦產、兒科、心血管、腫瘤、影像、介入、消化等30多個科室。經過一年發展,醫生站APP已是中國最大的醫學講座直播平台。

在直播之前,醫學界通過微信及APP及時預報了此次TED式會議的召開。除了3000醫生提前報名收看外,當天有2萬人次觀看了視頻。

來自醫生站後台的數據,也使得郭樹彬對收看人群屬性有清晰的了解:收看講座的醫生中,副主任醫生、主治醫生有很高比例;除了急診科室醫生,普內、心內、重症醫學科等都有很多醫生收看。

此前,來自醫米調研的數據也顯示,醫生在學習中不僅有對科室內容的需求,還有對其他科室內容的需求。這也是醫生相較於垂直平台更親睞於在一個綜合型平台學習的緣故。

在成功推出第一期「中國急診醫學前沿公開課」後,本周五,郭樹彬醫生將與另外六位醫生一起開始第二期公開課。同上期一樣「線下小會議,線上大會議」,但增加了更多的提問互動時間。作為一個新模式,雙方也在不斷優化直播模式,提升學術會議傳播效果。

這不僅是郭樹彬的目標,也是醫生站的目標——做好移動時代的CME。

如何觀看醫生站網頁版?

直接輸入網址:http://web.yishengzhan.cn,即可進入醫生站網頁版。大屏講座,等你來聽!

如何下載醫生站?

按住圖中二維碼3秒鐘,識別二維碼後,按提示步驟下載並安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癌性發熱剋星,萘普生再現神奇!
孩子身患絕症,該堅守還是該放棄?
外科醫生講黃段子,污得也是沒sei了
胃全切術後,患者該如何吃飯和吃藥?
化療葯的朋友圈火了?鎮痛葯表示不服……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是這樣學四象醫學的!
醫學院妹子每天都要把玩這種玩具進行學習研究,獲得老師讚揚
醫者易也,醫學易學是一家
胡大一說,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哲學的學科
命帶「天醫」從事醫學易學可有成就
醫學倫理|醫學就是善的嗎?
道醫的宏觀醫學模式將會是未來世界醫學的方向!
漲知識:醫學與哲學也有聯繫?「醫學哲學」都研究啥?
高考結束,醫學教授告訴你什麼人能學醫?
科學家們研究找到了那把再生醫學的鑰匙
你可能不相信,但醫學專業至今依然是高考學子的熱門選擇
中醫學不能用科學證明,不代表就不科學,是科學發展水平受限!
我還愛醫學,但卻愛不起醫師節
知母中醫學堂丨刮痧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刮!中醫理療需要科學應用
小孩子睡覺為什麼會把雙手舉起來,用醫學的角度做科學的解釋
老中醫總結的常見病穴位歌,不是醫學生也可以學!
每個人都應該懂得一些醫學知識,不做醫學文盲
道醫學堂丨神仙可學論
小鼠太乾淨!可能會影響醫學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