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撰文:器晤·王仁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時尚的手套可是舶來品?古代藏腳有靴子,是禦寒一寶,我們已經有過考證,知道三四千年前就有了類似今天這種樣式的雪地靴。有了靴子,腳的問題解決了,手的問題怎麼辦,手往哪兒藏呢,它在大冬天也受不了那個冷呀。

其實,在有靴子後,至遲周漢時期又有了襪子,又稱足衣(《說文》)。與這襪子同時出現的就有手套,將手藏入手套,手的禦寒問題跟著也就解決了。


那個年代真有手套么?中國古代對手套的稱呼又是什麼?


在網路上一搜,你會知道曾經有人這樣回答:


手套是舶來品,最早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的《荷馬史詩》,中國古代貌似沒有出現過手套,至少我在古裝劇中就沒見過。再者手套在古代中國沒有用武之地,手套都是由絲織品或皮革做的,窮人買不起,富人手上帶的都是彰顯身份的首飾,不可能戴手套。而且我們古代的衣服袖子都很長,手都藏在袖子中,清朝的嬪妃也沒有用過手套,她們冬天都是把手包在狐裘做的筒子里(兩頭是通的,把手從兩邊插進去),詳見《金枝欲孽》。清朝末年,外強入侵,帶來了手套,民國時期就流行開來了並得到廣泛的應用,那時就叫手套。

這一番道理,講得還很充分。可是這是很武斷的結論,它與正宗的考證無關。據說古裝劇也出現過手套,狄仁傑偵案就用過的,不能這麼較真了。


對於西方文化中的手套,上面這篇文章又有這樣的敘述:


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線手套的記載。那時古希臘人在進餐時與中東、印度人一樣是用手抓飯的。不過在抓飯之前他們要先佩戴上特製的線手套,其意義跟我們中國使用筷子是一個原理。到了13世紀,歐洲的女性開始流行戴手套為裝飾。這些手套一般是亞麻布或絲綢質地,可以長達肘部。這期間,男性貴族也流行戴有裝飾的手套。歐洲宗教界接過手套後,改變了它的功能,神職人員戴白手套,表示權威、聖潔和虔誠,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儀式,必須戴白手套。19世紀前,白手套的神聖作用擴大到國王發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歐洲騎士戴上白手套,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洒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鬥;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十七世紀瑞典主教溫斯特普(BishopPeder Winstrup)遺體被發現,保存較好,雙手有手套。


這些涉及手套用途的文字,說了手抓飯要用,女性作裝飾要用,宗教儀式要用,騎士要用,都與禦寒無關,而這些恰恰可能全是手套衍生的後起用法。


這涉及手套起源的探討,我們讀到上文對手套起源發表的論述是這樣的:


古羅馬,一些貴族和武士,常常到野外去打獵。隨身帶著經過訓練的雄鷹,以便幫助他們捕捉飛禽。這些雄鷹就停在他們的手腕上,雄鷹的腳撲十分尖利,往往把人們手腕上的皮膚抓破。於是,人們就想了辦法,在手上戴一長臂手套,用來保護皮膚。後來,手套的用處慢慢的變化了,就變成了現在人們勞動時候的各種防護手套和冬天手的保暖手套了。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武士雙手的武裝

這是說手套是獵人的發明,後來才被當作禦寒的工具。這個推論也比較武斷,將手套的發明權判給鷹獵者不能讓人信服。手套起源也許有多個途徑,但禦寒一定不會是次生用途,它應當是成就這項發明的一個原生動機。


2005年8月16日新民晚報刊有《手套傳入中國》一文,稱手套「傳入中國,仿而制之,至多300年」。以為中國古無手套,一個重要理由是文獻上沒有記載。可手套在古代未必就是用的這個稱呼,那在文獻上怎麼能查出來呢?


不過,還有其他人注意到中國古代手套的起源探索,結論沒有上面的說法這樣悲觀。


考古發現證實,古代中國在戰國時代就有手套,湖北江陵藤店1號楚墓發掘出土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劍」的鳥書銘文越王劍,同時還發現有一雙皮手套。皮手套長28.5厘米,五指分開,套口稍長,與現代手套的通常樣式非常接近。這當然是那會兒貴族們所用的好東西,平民們也許還沒有可能用它,至少是沒有皮手套。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湖北江陵藤店1號楚墓出土戰國皮手套


古代還有絲絹菱羅縫製的手套,長沙馬王堆漢墓就有出土。墓中隨葬的一件九子漆奩里,就裝著三幅手套。其中一副「硃色菱紋羅手套」,長26.5厘米,直筒露指頭形,大拇指套分縫,掌面為硃紅色菱紋羅,掌部上下兩側飾「千金絛」,絛上有篆書白文「千金」字樣。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漢代紡織品手套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九子漆奩


在新疆地區也曾出土東漢至晉代的織錦手套,如民豐尼雅1號墓地3號墓出土一副手套上還織有「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字樣,長35.5厘米。它的形狀與馬王堆漢墓所見相似,四指合并,大拇指歧出,露出指頭。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新疆出土漢晉時代織錦手套


在馬王堆漢墓中,由於墓中所有的隨葬品都登記在簡冊上,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知道漢代人稱手套為「尉」。


尉,按《通俗文》說,「火斗曰尉」。火斗就是熨斗,這個尉就是熨,看到這個字就已經有溫暖的感覺了。手套取名為尉,與這個火斗關聯很大。


手套的名稱,顯然是晚近出現的。現代南方人俗稱手套為「手籠」或「手籠子」,手籠這個名字清代就有,明代也有。今貴州安順屯堡明代移民後裔仍用手籠,這是600年前的風尚。手籠又指稱一種筒狀護手,或稱手筒、暖手筒,雙手對合筒中,可保暖,但不如手套那樣便於執事。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籠這樣使用


除了菱羅手套和皮手套,考古還發現古代有玉手套。在漢代考古發現的諸侯王墓葬中,一般都見到斂屍的玉衣,玉衣分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幾部分。當然這種玉手套是玉衣的一部分,與單獨使用的手套不同。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漢代玉衣連帶的玉手套


後來的遼墓中也發現有斂屍的手套,或銀絲或銅絲編成,五指分開,也不是單獨護手用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傳遼代銀絲手套


現代使用的手套,有合指和分指式樣的不同,也有露指與不露指的區別,這些式樣都有不短於2000年的歷史傳統。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手套在今天的樣子攝影:Maddy Corbin,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當然,手套的歷史並不會只有這2000或3000年,今後應當還能發現更早的證據。在甘肅玉門火燒溝出土的彩陶上,見到彩繪的手形,也許表現的就是手套。在寒冷的大西北,手套的發明年代不會太晚。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甘肅玉門火燒溝出土的彩陶上的手形紋飾


又在杭州附近出土的崧澤文化陶紡輪上,見到刻畫的疑似手套圖像,五指分列,刻出明確的編織感覺。



手套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杭州附近出土崧澤文化陶紋輪上的手形刻畫


南方的冬季護手也很必要,手套也可能在5500年的崧澤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又一位園警?為了保護世界上最危險的公園殉職
2016年,這六項重大發現震撼世界!
創紀錄!穿越世界上海拔最高、難度最大的徒步路線
寵物們的奇怪行為大揭秘!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煎餅這東西,是怎麼來的?
皇上,這東西不是這麼用的,你太污了!
這東西,你喜歡硬的還是軟的?
《我們來了》裡面的糍粑,街上人手一個,這東西到底多好吃?
這東西是「唐僧肉」,是個好東西,可是經不住這麼抓啊
喵:讓朕看看,這東西該怎麼下手
這東西不要再扔了,拿來養花是個寶!
喵:朕這是毛不是胖!這東西簡直有毒!
山裡摘下來的這東西,被奶奶這樣做沒想到味道這麼好!
你家寶寶頭上的這麼難看的東西,居然是這東西在作怪!
貓咪:鏟屎噠,這東西有什麼好看的?看朕!
吃了這麼多年的醋,都不懂這東西是啥?原來好醋都有它!
這東西竟然還有彩色的?真是開了眼了!
帶哈士奇出去玩了趟,回來身上全是這東西,這叫什麼
減肥貼紙這東西,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會想出來?
妹紙,這東西怎麼能隨便亂放呢!
這東西是個寶,這樣吃效果這麼好,卻沒什麼人知道!
有了兩塊錢的這東西,家裡再也不怕亂!
沒想到青魚頭上的這東西,做成手串這麼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