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二十四節氣:冬至

二十四節氣:冬至

本平台為「張其成國學基金」公眾平台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


又稱「冬節」、「賀冬」、「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二十四節氣:冬至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二十四節氣:冬至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這一天,在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的習俗;而在南方有吃湯圓、吃南瓜的習俗。

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關於冬至這天吃水餃還有這樣一則傳說:

二十四節氣:冬至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


養生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冬季應該以「封藏」為主,故在冬至應該做好精神調養、節慾保精。另外要做好飲食調養。冬至是「冬令進補」的大好時節。男子應該注意養護腎臟,補氣補陽;女子注意養護肝臟,補血補陰。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為善,可以避禍,可以成仙
女人也要愛「腎」
張其成談酒:人生百味不離五行
「純學術」養生:《管子》養生
年過半百日中天——以退為進的養生之道(上)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二十四節氣 夏至
【二十四節氣】夏至
二十四節氣-夏至
【二十四節氣】立秋
二十四節氣——立秋
【二十四節氣】秋分
二十四節氣?秋分
【二十四節氣】驚蟄
【二十四節氣】白露
漫話二十四節氣之十六:「秋分」
二十四節氣—處暑
二十四節氣解析|星座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白露
二十四節氣▊白露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鹿的二十四節氣-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