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菩薩皇帝,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菩薩皇帝,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菩薩皇帝,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時拾史事(微信號historytalking)禁止未註明出處的轉載,轉載合作投稿請郵件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上回講了蕭繹 & 蕭繹他老婆,這回來講他爹蕭衍。

其實蕭衍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在身邊而已。這話感覺好恐怖,然而我並不是來嚇人的,而是言之有據(理直氣壯臉)。

首先,我們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又叫盂蘭盆節,是要祭祀祖先,燒紙錢放河燈的。這事兒是蕭衍開其先河。他根據《盂蘭盆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將百味飯菜放在盆中,供奉僧人,後來漸漸和道教的中元節融合,演變成了祭祀先人的節日——中元節最開始,只是地官勘定對錯,「囚徒餓鬼,當時解脫」的。

另一個他隨時在身邊的例子,就更好說了。

在很久以前,中國漢族的和尚,和現在其他和尚一樣,都是葷素不忌的。然而,在蕭衍頒布了《斷酒肉文》以後,和尚吃素,在中國就成了一種慣例。

為了(強制性地)洗腦,蕭衍總共寫了四篇《斷酒肉文》,還在《與周舍論斷肉敕》中說,「眾生所以不可殺生。凡一眾生,具八萬戶蟲,經亦說有八十億萬戶蟲,若斷一眾生命,即是斷八萬戶蟲命....利舌端少味,害無量眾生,其中小者,非肉眼能觀,其中大者,灼然其見,滅慈悲心,增長惡毒,此實非沙門釋子所可應行」。等於說蕭衍的邏輯是,不要吃動物肉,因為吃動物肉,就是殺生了,那不是佛教徒應該做的事。

請大家記住這個完美的邏輯,等會兒我們會講到(是的,你們都知道我的套路了,後面必有殺器)。

蕭衍雖然是皇帝,但日子過得很清苦。史書上說他,「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身衣布衣,木綿皁帳,一冠三載,一被二年.....五十外便斷房室。後宮職司,貴妃以下,六宮褘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無錦綺。不飲酒,不聽音聲,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每天只吃一頓飯,還沒有肉,都只是寫豆羹粗糧,衣服一穿就是三年,五十歲後斷絕房事,不喝酒不聽音樂——別說是皇帝了,就是普通人,你能忍?!

善哉善哉,因為人家蕭衍信佛嘛。

其實早年,蕭衍是信道教的,從他的小名就能看出來。蕭衍小名「練兒」,當時魏晉南北朝的人,習慣用小名來表達宗教信仰。而從魏晉乃至到唐宋,都有將道士稱為練師的習慣,練兒,即有練師之意。另外,當時的宗教信仰往往有其家傳,蕭衍的父親蕭順之,也是典型的道教名字。譬如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王徽之等人,都是道教徒(他們真不是一輩人)。

顛覆自己家傳的信仰,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名字(喂),也要選擇佛教,這要不是受了大刺激,真做不出來。蕭衍受的刺激,學者們考據說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可能是蕭衍為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學士時,受到了蕭子良的影響;第二,蕭衍當時讓道士陶弘景給他煉長生不老的仙丹,這個想都不用想,結果必須多次失敗;第三,可能是東晉末年到南朝,道教影響很廣,而政變多為天師道陰謀(群眾基礎太深厚,一人呼則百人應咯);第四條和第三條緊密相關,在多起道教徒造反事件中,蕭衍很多親人都因此被殺。因為這些理由(可能還有更多),蕭衍漸漸往佛教方面發展。

我個人覺得,從蕭衍後來的表現來看,估計還是以第三條理由為最優先——畢竟他最開始崇佛的時候,還是個頭腦清醒的皇帝嘛!

佛教好啊!

群眾基礎少,不怕聚眾鬧事;又提倡不殺生,殺人前都要再三思量,不怕國家不安定,不怕兄弟宗室之間互相火併——當然,按照佛教一貫萬事無常的理論,有所求必求不得,蕭衍最後毫無懸念地被打了臉。

更何況蕭衍並不是一個真正能理解佛教教義的佛教徒啊!

《五燈會元》里有個非常有名的段子,一世祖師達摩和他對答機鋒,都不要說被完虐了,蕭衍根本連門在哪裡都摸不到。

他特別高興地問達摩:「我當皇帝以後,造寺寫經,度僧無數,有神馬功德呀?」估計這時的蕭衍輕輕用手按住自己的小心臟,忐忑不安地想,憋說話,誇我~~

但達摩畢竟是看破紅塵之人,對蕭衍的小心思置若罔聞,直接就把真相跟說出來了!達摩特別淡定的說:「神馬功德都沒有。」

蕭衍震驚了,抖著聲音問:「為毛...竟然...沒有功德?!」

達摩說:「你這個都是不作數的。」

蕭衍問:「那什麼才是真的功德呢?」

達摩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此處蕭衍開啟懵逼模式,但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懵逼,於是換了話題:「聖諦第一義是神馬呀?」

達摩說:「廓然無聖。」

此處蕭衍開啟懵逼X2模式,但他還是不甘心,就又問:「那這會兒和我講話的,是誰啊?」

達摩說:「我不認識他。」

蕭衍繼續懵逼。達摩覺得,這皇帝吹得厲害,結果根本神馬都不懂嘛。也難怪達摩看不上蕭衍,他對蕭衍講的,其實是佛教中最基本的「色空無差」,也就是《心經》中提到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雖然理解了能做到的人不多,但讀了許多佛經,還不能理解的人,就....比較少見了。所以後來達摩就一葦渡江去北魏了。╮( ̄▽ ̄」)╭

但是蕭衍並不覺得自己不懂呀,他覺得是達摩不懂他呀。所以一來,不太理解佛教的真正義理,二來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四月八日,佛誕日的那一天,蕭衍下了一道《舍事道法疏文》,認為自己之前「經遲迷荒,耽事老子,歷葉相承,染此邪法」,現在要改邪歸正,皈依佛門了。不但自己信,還要求大家都跟著自己皈依三寶,因而「皇儲以下,爰至王姬,道俗士庶,咸希度脫。弟子著籍者凡四萬八千人」,真是可喜可賀,功德無量啊。

對活人這樣就算了,就連死了的祖宗,蕭衍也不放過。他祭祖的時候,只用蔬果,強制要求先人戒葷。大家說,皇上,這樣不太好吧,宗廟不用牲口祭祀,就不是血食啦!蕭衍說,用麵粉捏成牲口的樣子,一樣的——也不怕他祖宗六道輪迴來抗議。

祖宗地下無知,沒辦法詐屍來跟蕭衍抗議,只是苦了他後宮的妃嬪們。早年的蕭衍呢,雖然不說好色,但也絕不是不近女色的人。當時他滅了蕭齊,想收東昏侯的潘妃。潘妃之前和東昏侯肆意胡搞,就跟蕭齊的蘇妲己似的,臭名昭著。王茂跟蕭衍說,你要是留了她,天下人肯定要非議的,蕭衍只好賜死了潘妃。

然而一個潘妃死去了,成千上萬個潘妃站起來。東昏侯還有餘妃、吳淑媛、阮氏等等許多妃嬪,蕭衍全收了。尤其是余妃,蕭衍沉溺其中,樂不思國,眼看又要是一個東昏侯了。侍中范雲先勸了他一回,蕭衍不聽,范雲只好又拉著王茂一起,還把劉邦搬了出來,說「昔漢祖居山東,貪財好色,及入關定秦,財帛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范增以為其志大故也。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內想望風聲,奈何襲昏亂之蹤,以女德為累」,人家劉邦本來貪財好色的,後來為了大業都忍了,皇上你現在千萬不能因為美色誤國啊!蕭衍表示你們go on please,我就聽著,我不說話。哪知道這兩隻太老奸巨猾,蕭衍根本不是對手。范雲說,我覺得皇上您可以把余妃賞賜給王茂,蕭衍這會兒還沉浸在「沉默是金」的慣性思維中沒反應過來,王茂已經高喊「謝主隆恩」了。

於是蕭衍沒辦法,只好把余妃賞了出去。

相比潘妃余妃,其實吳淑媛才是真絕色。這個絕色直接導致了後來蕭梁和北魏火併的時候,雖有勝機而慘遭敗北,因為主帥跑了...跑...了....(這個我們以後會八到)

信佛以後,范雲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蕭衍美色誤國了,反正都是一視同仁地,不!侍!寢!

另外,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皇帝,蕭衍絕不滿足於閱讀佛經,接受別人灌注給他的知識。他只要一有空,就會到重雲殿和同泰寺去講佛法。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更是在兩個月內連續講經兩次,每次七天。他講學的時候,「名僧碩學,四部聽眾,常萬餘人」,後來甚至還有男冠、女冠道士,波斯國使,于闐使者,北館歸化人這些非佛教徒前來聽講。不過按《五燈會元》對他的評價,如果不是為了故意黑蕭衍,那這麼多圍觀群眾,其實主要還是為了給皇帝面子(當然你也可以說蕭衍矮子里充高子,大家其實都不大懂 XD)。

受到群眾們的鼓勵,蕭衍又開始勤奮地寫書:《出要律儀》二十卷,《般若抄》十二卷,《大般涅槃子注經》七十二卷,《義林》八十卷,「《大品》、《凈名》、《三慧》諸經義記,又數百卷」,經常熬夜寫到五更天。這麼勤奮,可見佛教此時對蕭衍而言,已經從政治助力變為了真愛。

既然是真愛,蕭衍怎麼可能只做到這種程度呢?

他還修佛寺。

但修佛寺,並非蕭衍開其先河。從東晉到蕭梁,南朝的佛寺數量呈穩步上漲趨勢,東晉1768所,劉宋1913 所,南齊2015 所,蕭梁呢,則是2846 所,的確也算是暴漲了,難怪後世一般以「蕭寺」指代寺廟,這個蕭,就是蕭衍。

杜牧所謂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你以為多呀?其實連人家的零頭都沒有。

作為一個皇家佛教徒,蕭衍修寺廟,不但重量,還要重質。

他給自己母親修的智度寺,「殿堂宏壯,寶塔七層,房廊周接,華果間發」,正殿里還有丈八金像。蕭衍說修這座寺是「以表罔極之情,達追遠之心」,被他強制吃素的父母一定感受到了他的孝心。

還有那所著名的同泰寺(我們稍後會提到),「浮圖九層,大殿六所,小殿及堂十餘所,宮名像日月之形,禪窟禪房,山林之內,東西般若,台各三層,築山構隴,亘在西北,起殿在其中,東南有璇璣殿,殿外積石種樹為山,有蓋天儀,激水隨滴而轉,所鑄十方金像,十方銀象,皆極壯麗」,更是華麗無比。其他寺廟,大多如此。

如果你們以為修佛寺就是蕭衍的極限,那麼你們又錯了。

蕭衍還出家。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蕭衍讓人在皇宮旁修了一座同泰寺。可能天天看著寺廟,覺得紅塵俗意已不再縈繞於心,所以蕭衍要剪短萬千煩惱絲出家了。朝臣們都嚇壞了,趕緊去求他回來,蕭衍很傲嬌,人家已經出家了,跟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是不同的,別來求寶寶,寶寶不回去!哼!大家沒辦法,只好用一億萬錢來贖他,蕭衍這才勉強回了宮。

這只是慘劇的開始。

兩年後,中大通元年 (公元529年)九月,蕭衍舉辦了一次「四部無遮大會」,許多人來參加。蕭衍看佛堂里香火繚繞,信徒甚多,一時間又生出了些飄渺的意思,再次決定出家了。朝廷沒辦法,只好又用了一億萬錢(可見蕭衍那時候,朝廷還是挺有錢的)。

這次捨身後,蕭衍消停了很久,一直到中大同元年(公元546 年) ,他在同泰寺講了《金字三慧經》後,再又動了出家的念頭。然而,那天晚上,同泰寺起了火災,只得不了了之。但蕭衍還是很執著,第二年,也就是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他又出家了。這時候的蕭衍,已經八十四歲了,加上看了那麼多年佛經,按理說的確應該已經看破紅塵了,然而,我們再一次見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威力,朝廷用一億萬錢成功把他給贖回來了。

朝中不是沒有人反對。

比如郡丞郭祖深,抬著棺材進諫,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而僧尼多非法,養女皆服羅紈....請精加檢括,若無道行,四十已下,皆使還俗附農。罷白徒養女,聽畜奴婢。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不然,恐方來處處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復國有」,蕭衍覺得,有道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荀濟言辭就更激烈一些,說信奉佛教,「使父子之親隔, 君臣之義乖, 夫婦之和曠, 友朋之信絕」,蕭衍氣壞了,想殺掉他,荀濟只好逃去了北方。

散騎常侍賀琛實在看不下去了,上疏四事,認為國家現在已經存在很多問題了,如果還不及時修養,一旦邊關戰亂,「知不及矣」,一切都晚了。

這盆冷水潑得蕭衍大怒。他親自把賀琛叫來一個字一個字地質問他(真的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問),還說自己這麼勤政(確實勤政,不說別的,賀琛這奏摺他老人家是一個字一個字掰開細細琢磨分析過了),一日一食,「昔要腹過於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余」,蕭衍怒問,你說,我哪裡錯了?!

哪裡都沒錯,賀琛默默地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對於這一段,毛澤東曾做過批註,說「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 中年以後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離,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致滅亡, 不亦宜乎」,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變亂就要來了。

參考文獻:《梁書》《南史》《資治通鑒》《續高僧傳》

許嵩《建康實錄》

普濟《五燈會元》

曹道衡《蕭統評傳》

釋道宣《廣弘明集》

錢汝平《蕭衍研究》

張慧誠《梁武帝蕭衍傳》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陳偉娜《梁武帝蕭衍的佛學思想及宗教實行》

夏德美《論梁武帝的<斷酒肉文>與佛教中國化》

在「時拾史事」公眾號連載了近一年,被很多人追看過的《宋朝簡訊》已經出版啦。購買請戳宋朝有人@你:這就是霸道員外的日常,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往期熱文

翻新怪談——剜心

二十萬慰安婦的命運

消失的民國「貴族」大學

你用火鍋拯救冬天,你卻不了解它

二戰時納粹德國的異族軍團(一)

陳子昂:老子有錢任性! | 我唐日常(六)

菩薩皇帝,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5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為了考文垂市民,選擇裸體穿行城市的伯爵夫人
二戰時納粹德國的異族軍團(二)為血統所困的猶太裔官兵
蠢人有蠢福
盜墓筆記:揭開李世民早逝公主墓的千年秘密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菩薩皇帝,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下)
「五一」來彌陀寺做菩薩可好,請不要把菩薩想像成那樣地高不可攀,只要有心學習菩薩精神,你就是菩薩的化現
頭戴五佛冠,手持四門塔,這裡彌勒菩薩像的形象全國唯一全球唯一
做好這5點,男朋友會像菩薩一樣供著你,怎麼會捨得分手呢
地藏菩薩並非地獄一把手,背後大佬另有他人
我們要做和佛有緣的眾生,五一來彌陀寺受三皈五戒菩薩戒吧
你可以有菩薩心腸,但要用金剛手段
為什麼佛菩薩的塑像都是半閉著眼?
地藏王菩薩並非地獄一把手,背後的大佬另有其人
觀音菩薩一生最怕兩個人,其中一個嚇得她衣服都來不及穿!
修金剛薩埵的時候,觀想菩薩的那個手放在我頭上可以嗎?
看完佛經要放好,不然韋陀菩薩要一直托著
功夫純熟了,一作意就念地藏菩薩聖號,什麼都打不斷,你效果就有了
家中鞋櫃這幾點風水一定不能觸犯,否則得罪財神菩薩,霉運連連,一輩子窮苦命!
為什麼佛菩薩的塑像都是半閉著眼的
「媽媽,讓我再看您一眼,看完,我就跟隨菩薩去了。」請您為無家可歸的孩子再進來看一次!
就是你拜懺沒得清凈輪相,但是你念地藏王菩薩,拜地藏王菩薩,這個業障也給你消了很多
為什麼佛菩薩的塑像都是半閉著眼
雙魚別心軟,你都是泥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