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鋼暴漲?你真的了解什麼是產能過剩嗎?
今年以來,在煤鋼價格日益回升的帶動下,PPI指數在9月由負轉正,並在11月再創新高,達到5年來的峰值。在當前去產能的重大任務下,產能過剩行業的價格暴漲不僅帶來了通脹隱憂,也引發了對產能過剩的更深刻討論。
究竟什麼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顧名思義,就是企業的生產能力超過了市場的消費能力。然而,這一在我國頻頻見諸報端,引發了理論、實務界數次大討論的重要問題,在經濟學教科書和文獻中卻少有涉及。徐滇慶教授的新作《看懂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對理解這一問題有所助益。
產能過剩的理論根源
在經濟學教科書和文獻中找尋產能過剩的理論根源並不容易,經濟周期理論可能是其中之一。
經濟周期可分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在經濟繁榮期,市場需求旺盛,即使全部開動機器也難以滿足需求,於是人們增加投資,添置機器設備,不斷提高產能。可是,人們往往對市場預期過於樂觀,從而導致過度投資。由於投資有滯後期,新建的企業投產之後才發現市場需求低於預期,一部分廠商拿不到足夠的訂單而閑置部分設備。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下降,迫使一些在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經濟進入衰退期、蕭條期,市場需求低迷,各行各業普遍地出現產能過剩。當經濟復甦期到來時,訂單紛至沓來,設備閑置率降低,逐漸迎來下一個經濟繁榮期。
產能過剩既有浪費資源的消極面,也包含著一些積極因素。在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期,設備利用率下降,被閑置的肯定是那些比較落後的設備。淘汰陳舊設備是經濟周期低谷時期的必經之路,從而為技術、設備和工藝的更新換代創造了契機。人們逐步將產能過剩行業的人力、物力、財力轉移到生產效率更高的新興產業,改善了資源配置。
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過去有經濟周期,今後還有經濟周期。試圖消除經濟周期是不切合實際的幻想。產能過剩和產能不足,周而復始、交替存在,天經地義、不足為奇。唯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疏通信息渠道,做好對經濟周期的預測,才能減少過度投資的風險,緩和產能過剩的衝擊。
產能過剩的分類
有的文章把產能過剩分為五類,有的文章分為八類,說法不一,多數文章從市場現象對產能過剩進行分類。這樣分類亦無不可,可是更重要的是抓住導致產能過剩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提出相應的對策。因此,將產能過剩分為「短板」過剩、周期性過剩和局部過剩更符合中國的現實。產能過剩大致上可分為如下三種基本類型:
第一,「短板」過剩。由於經濟發展不均衡而導致局部產能過剩。就像木桶一樣,如果木板長短不齊,木桶的容量就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倘若出現了一塊短板,其他的板子就可能「過剩」。眾所周知,均衡是相對的,不均衡則是絕對的。市場總是在不均衡狀態下擴大並發展的。在大工業生產中,國民經濟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在生產鏈的某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必將影響全體,使得其他生產環節出現「產能過剩」。毫無疑問,為了提高水桶的容量,應當加長短板,而不是鋸短其他的長板。
在經濟高速增長中,長板和短板是相對的。如果某個部門的發展速度低於其他部門,今天的長板就可能變成明天的短板。在正常情形下,市場機制會自動調整這類不均衡狀態,完全用不著政府出面干預。如果導致生產鏈出現短板的原因來自政府的政策失誤,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規範政府行為,把官員的權力關進籠子,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千萬不要以為政府進一步出面干預就能解決問題。如果政府打著限制產能過剩的旗號,加強審批管理,最終很可能是鋸短長板,越管越亂。
自2012年以來鋼鐵、水泥、家電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很可能與「歷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有關。正是限購、限價、限貸等政策打亂了經濟發展的宏觀平衡,大大提高了鋼鐵、建材、水泥、家電行業的設備閑置率。
第二,周期性過剩。經濟周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經濟發展不可能永遠向上再向上,而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進。如果市場進入經濟周期的衰退期,那麼必然出現周期性過剩。企業也只能隨之調整,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減少投資。
第三,局部過剩。有的時候,在某些地區市場飽和、供過於求,企業的設備閑置率上升;可是在其他地區供不應求。或者,國內市場飽和,而在海外還存在著廣闊的潛在市場。導致局部產能過剩的原因是缺乏信息,運輸能力不足,融資渠道不暢通,貿易壁壘,等等。在大規模產業升級和產業中心轉移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局部地區的產能過剩。例如,由於沿海地區的收入水平上升較快,輕紡業逐漸喪失了競爭優勢,上海周邊許多紡織廠搬遷到四川、安徽等地。在長三角地區,紡織業產能過剩;但是在許多內地省市,紡織業才剛剛起步。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產能過剩,而是產業中心轉移、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
產能過剩的認識誤區
還有一些現象,人們往往也稱之為產能過剩,但嚴格說來,它們並不是真正的產能過剩。
其一,淘汰落後生產方式不屬於產能過剩。從技術進步來看,任何產品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從研發、投資、批量生產、逐步成熟以至於落伍,最終被新一代產品取代。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更新換代是社會進步的主旋律。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落後的產品逐漸失去市場份額,其產能也必然「過剩」。以電腦行業為例,老式的286型、386型電腦逐漸被一代又一代新型電腦取代。那些老式生產設備是不是「產能過剩」?
20世紀80年代,全國投資了300多條彩電生產線。由於平板液晶電視問世,老式的顯像管電視機被迅速淘汰,大量電視機廠關門倒閉。在劇烈的更新換代中,中國的電視機產業突飛猛進,在國際市場上逐漸佔有一席之地。能不能把20世紀80—90年代的電視機行業大調整也叫做產能過剩?
在二十多年前,柯達和富士膠捲幾乎壟斷了照片洗印市場;當數碼相機問世之後,絕大部分彩色膠捲生產設備都被淘汰了。好像沒有人把這些叫做產能過剩。
解放牌卡車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連續生產了三十多年,耗能大、毛病多、可靠性差。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新型卡車不斷問世,除非迫不得已,很少有人願意購買過時的解放牌卡車。20世紀80年代,從全國來看,汽車產能嚴重不足,可是從生產解放牌卡車的長春第一汽車廠來看,產能過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嚴格地說,淘汰落後不是產能過剩。
其二,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淘汰了許多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設備。20世紀,許多工業基地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污水橫流。實施節能減排之後,許多設備被貼上封條,禁止投產使用。顯然,不應當把這些污染源的停工稱為產能過剩。
其三,有些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例如,每年麥收季節,幾十萬台聯合收割機從南向北次第收割小麥,轟轟烈烈,蔚為壯觀,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收割季節過後,這些收割機保養、入庫,以待來年。大多數糖廠也只在甘蔗收穫期開工,一年內最多開工兩三個月,其餘時間都閑置無用。不能把這些看起來閑置的收割機和糖廠設備稱為產能過剩。
書名:看懂中國產能過剩
作者:徐滇慶, 劉穎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孟非:我眼中的重慶
※霾鎖連城,特殊人群該如何避免霧霾的危害?
※看懂盤面可遠遠不夠,操盤手還要操縱公司業績從而影響股價
※一件中式傢具的聯想
※陳平原:大學校長不是阿貓阿狗誰都能當的!
TAG:書問閱讀 |
※岩茶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高血糖究竟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為什麼狗狗會掉毛,你真的了解嗎?
※人是鐵飯是鋼,腸道功能你都了解嗎?
※紅棗不能和什麼東西一起吃?你有認真了解過嗎?
※你真的了解巨蟹座嗎?那你知道他為什麼這麼高冷嗎?
※你不想了解嗎,為什麼有的人就是吃不胖嗎?
※羊水為什麼會過多呢,你想要的了解都在這兒!
※大雨淹沒了你的城市嗎?那麼你需要了解這些……
※你知道青花是什麼嗎?你是不是了解的更多?
※鹿角帽粉是什麼鬼,你聽說過嗎?它的作用你了解嗎?
※什麼是唐氏綜合症,你有了解過嗎?
※擀麵杖也能塑身減肥,你聽說過嗎?怎麼拿擀麵杖塑身,你了解過嗎?
※脂肪是怎麼消失的?不了解這個怎麼能減肥啊?
※肩膀酸疼的時候,你了解是為什麼嗎?
※再熟悉不過的雨水,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口紅買了那麼多支,你真的了解它嗎?
※讓我們了解尿酸是什麼?
※你真的了解抑鬱症?這6條你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