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和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和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想要立即撲滅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過,孩子的這種心理緣何而來?


源於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


南寧市興華文化教育培訓學校首席講師李錚認為,「嫉妒」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裡,類似這樣的行為是源於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一個很自信的人是不會嫉妒別人的。嫉妒是因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於他得到的認可度不夠。「孩子年齡小,對自我的認知來自於別人對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較少,一旦肯定別的孩子,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覺得我不夠好,所以他們肯定別人,而不肯定我』。」李錚說。南寧東方愛嬰諮詢有限公司老師盧丹映也認為,出現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對他們的認可不夠,或者過度依賴父親或母親,他認為表揚自己是應該的,表揚別人是不應該的。


其次,一些父母雖然給孩子愛,但孩子卻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愛不足,那麼當父母對別的孩子好時,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愛的是別的孩子,而不是愛我」。李錚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讓他獲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會想要表現自己,證明自己是足夠得到別人關注的,這個關注就是愛的延伸。



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和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價值感沒建立好。「父母在表揚別人時,如果孩子沒有自我價值感,他就會貶低那個孩子,說他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較好的自我價值感,他就會認可這樣的評價。」李錚說。因此,李錚建議,父母在給別的孩子肯定時,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應怎麼樣,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對別人的讚揚,說明他的自我價值感很充實;如果父母一表揚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現強烈的反應,那麼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給孩子的愛沒有給到點上,沒有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給孩子穩固的自我價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學會愛孩子,讓孩子形成穩固的自我價值感。「一個人被愛,才能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小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一定來源於父母與他的關係。如果孩子從小得到很多愛,那麼當他長大自我價值感穩固後,父母再批評他時,他也不會懷疑爸爸媽媽的愛了。」李錚說。



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和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怎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李錚表示,愛是說不清楚的,但可以透過結果來看。真正的愛是會有呈現的,如果孩子又與父母有親密關係,又非常的獨立,那麼父母給孩子的愛就是真愛。


不要老拿孩子與別人比


盧丹映表示,家長千萬不能有比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的不好,比別人的好,這會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常常被拿來比較的孩子一般有兩種反應:一是你一說他不好,他就說自己很好很好,表現為非常的驕傲;二是你說他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現為非常的自卑。但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說他好或不好,他都會很坦然,不會驕傲也不會自卑。」李錚說,父母可以說孩子做的事對或者不對,但不能說他這個人是好還是不好,父母要堅信,孩子永遠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給指導方向


如何處理「嫉妒」正在發作的孩子?盧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他平時也做得一樣好卻沒有得到表揚?如果是這個原因,那麼家長應該經常評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如家長可以在人前表揚孩子的優點等。

如果孩子確實做得不夠好,家長也可以把別的孩子樹為榜樣,但要注意說話的技巧,應先肯定他目前的狀態,再給他指導的方向。李錚舉例,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發現你在玩輪滑方面已經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邊的大哥哥一樣,那就更好了。」李錚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這樣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後半句(自己與別人比),這時家長就最好暫時不說後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充實起來再說。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在與其他小夥伴的相處中表現出「嫉妒」的心理,專家表示,類似這樣的行為是源於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和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誌有以下幾條:


1、求知慾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還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3、活潑樂觀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裡。


4、心態平衡


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鬱。


5、富於同情心


樂於幫助別人,樂於關心別人,常表現出「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


6、人際關係良好


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极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爸辣媽 的精彩文章:

提高孩子情商的主要方法是家庭教育嗎?
讓孩子渴望學習的十條建議

TAG:虎爸辣媽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童心理健康的十二大忌
產婦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樣重要!
生活與心理健康
判斷幼兒心理健康的6大標準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三者之間的統一性關係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誌是什麼呢?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您重視了嗎?
禪與心理健康
教育不是唯一,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最重要
關注男孩的興趣和心理健康
你的心理健康嗎?
關注糖媽媽的心理健康
一直保持心理健康 這才是最不健康的心理
糖尿病與心理健康
你是心理健康的合格母親嗎?小心你的情緒影響孩子
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情緒與心理健康
關於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