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跑步比賽時,為什麼特別容易長水泡?

跑步比賽時,為什麼特別容易長水泡?

相信對於許多喜愛路跑、跑步民眾而言,因跑步比賽造成水泡情形發生,不僅感到非常不適無奈,更影響比賽速度進行,嚴重時可能被迫放棄賽事,若後續處理不慎,甚至將導致細菌感染,面臨無法掌控的跑步人生。

跑步比賽時,為什麼特別容易長水泡?


數月前接到一位鐵人三項優秀男子選手,以及半馬頂尖女子選手討論,皆遇到賽中因腳掌發生水狀況,導致成績、名次大受影響狀況,相信唯有確實找出原因,方能解決令人懊惱問題。


以下為鐵人三項男子選手提問:


這是我上周比賽的影片,我最近覺得跑步時,都覺得好像外側比較容易著地,也比較容易磨,想請問教練,這部分會影響跑步的效率嗎?


我的回復為:

我的想法是,若跑步時從膝蓋為點到腳踝這段伸展度拉到極致時(像滑步跑法的極致伸展度),則因骨骼和肌肉線條關係(非完全直線),延伸至腳掌充分得到放鬆時,前腳掌就會自然些微外翻,導致腳掌接觸地面時,第一觸地點和重力落在前掌外側著地。而滑步跑法不採高抬腿、高後勾方式跑法,是以身高比例優勢、協調、柔軟度、伸展極致步幅為主,若為高重心、高抬腿跑法勢必衝擊將更為劇烈。


你現在可試看看,當你坐著放鬆時腳自然往前伸展(如同跑步一樣角度),若伸展至極致時,前掌外翻角度就更大。但我看完影片後發現,你太刻意比賽時用前掌著地跑步。當然「伸展度+高重心+刻意前掌著地+前踢伸展後的極致放鬆」都是影響前掌外側著地的重要因素。


而我認為你最關鍵因素是「刻意前腳掌著地+前踢伸展後達到極致放鬆」所致。若腳掌著地面積越小,理論上反應時間(靈敏度)應該更佳,但實際上當你肌(耐)力、心肺功能,以上統稱體力耗竭時,若仍以前腳掌單點外側著地,我個人不認為對跑步效能有所幫助,反而只會增加單點著地時間與重力而已,建議應該"些微"往中掌方向著地,利用上身重心移轉能力和弓腳力量,以及腳掌著地後的回饋力(自然反作用力),減少單點的衝擊力,如此可避免前掌外側,發生磨出水泡狀況產生。


但我必須強調這是體力耗竭時(鐵人賽跑步後段、馬拉松後段)的跑法,應該說體力耗竭時的自然跑法(不刻意前掌著地)。當體能狀況極佳時,無論心肺功能、肌耐力、肌肉彈性等因素,導致速度(身體位移能力)提升,現有方式能有最佳靈敏度與跑步效率。

跑步比賽時,為什麼特別容易長水泡?


結論是單點前腳掌外側著地跑法有優勢,但必須身體運動能力與良好狀況作為支應。看影片中你的前跨步作的很棒,但上身重心留在前跨步後面過多,當腳掌接觸地面後,上身重心無法快速轉移時,前腳掌外側著地重力與時間過久,以致單點摩擦係數過大,導致水泡狀況發生。若當日體能狀況較佳或速度較快時,上身轉移能力也相對較快,就可大大減少因重力加上著地時間,造成單點摩擦力過大,降低水泡發生狀況機率。所以我常建議跑友不同速率、不同距離、不同狀況要有不同跑法。


以前我所看過最典型前掌外側著地跑法,做的最流暢是中長跑名將官原順選手,但他畢竟是至今仍保持台灣國中生1500m 4:04記錄之頂尖選手,以他天賦擁有相當優異體能、肌力、心肺、協調作支應而言,他跑步速度夠快,身體位移速率極快,腳掌著地靈敏度特佳,如此跑法可以承受所以適合。


許多因素都會相互影響跑姿跑法,個人認為在這部分無絕對的對與錯,只要不違反運動生物力學前提下,依每個人依照先天不同身體結構素質、不同運動能力、不同狀況,在不同時機點,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方能達到最佳跑步效能避免水泡發生。


另位半馬頂尖女子選手,因賽中發生水泡狀況,途中雖不斷忍受忍耐,無奈最後2公里被迫降低速率,失去最後衝刺競爭奪冠機會。

以下數點為避免水泡發生基本因素:


1. 不穿全新鞋、襪子比賽


2. 比賽鞋子最好洗過一次再下場比賽。


3. 雨天或平常訓練,盡量穿著薄襪減少摩擦力。

4. 賽中盡量保持鞋面乾爽。


5. 基礎訓練跑量不可少。

跑步比賽時,為什麼特別容易長水泡?



在此針對第五點簡易說明,我常說如果我們和拔河隊選手拔河,他們手頂多痒痒的,而我們可能皮破血流非常痛苦,以及個人2000年參加100K超馬賽事,在沒穿襪子情況下跑了8小時,依然沒有任何水泡發生,因此勤奮練習增加腳底皮質厚度,也是避免水泡發生方法之一。


最後,我個人認為在高強度(高速度)比賽中,因必須跑出該距離個人極速,導致腳掌接觸點施力過大,因此才造成縱使是優秀選手或跑量足夠跑者,在比賽中途仍發生水泡情形產生。例如半馬實力配速在3:45分/K選手,在本場賽事以3:39分/K配速進行,表面看似每K僅多出6秒,但實際上已逼近該選手配速極限,故所需負擔(施力力道)將高出許多,並非僅表面看似6秒差異而已。因為達配速或體能極限容易失去節奏(穩定性),失去節奏將導致每步施力不均勻,過大施力點,終將導致水泡情形產生。


另外,由於跑者在賽前都會調整體力備戰,在相同配速下可能施力力道比平常高,因此而造成腳底皮質過度磨損情況,通常體力狀況越好跑者,越容易施力過度,為此失去均勻跑步力道與跑步節奏關鍵。


以上僅為個人跑步經驗與看法,和各位跑友們共同討論分享。


跑步是興趣~健康是永遠


競技是挑戰~舒適是永恆


本文來自don1do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這些動作,你在以後跑步中一定要避免啦
聖誕節跑步不完全指南
造成跑步膝的三個罪魁禍首 不合理跑姿排第一
肌肉猛男是怎麼吃的?巨石強森的訓練餐吃吐了挑戰者
火影忍者跑步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世人已無法阻止火影的腳步

TAG:跑步 |

您可能感興趣

跑步時,你的肌肉都在做什麼?
為什麼游泳比跑步會更容易感覺餓?
跑步時不做什麼,比知道做什麼還重要
為什麼跑步時不能蹬腿?
你跑步時有什麼特殊的癖好嗎?
為什麼跑步水平還不錯,距離稍微長一點就喘成狗
跑步時,補水應該注意什麼?
跑步時為什麼會岔氣?
什麼時間跑步最好?
女生跑步時都「吃」些什麼,比較好呢?
為什麼同樣都在跑步,差別就那麼大?
為什麼跑步時總有想小便的感覺?
什麼時候跑步最好?什麼時候跑步減肥效果最好?
什麼時候跑步最好?
為什麼跑步的人壽命比較長?
跑步時,你是怎麼克服惰性的?
為什麼就是跑不快?為什麼跑步這麼累?
五分鐘快速燃脂操,讓你汗如雨下比跑步一小時還有效!
為什麼停止跑步幾天後,反而身體特別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