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政界靠什麼制約裙帶關係

美國政界靠什麼制約裙帶關係

美國政界靠什麼制約裙帶關係



林登·約翰遜(左)和羅伯特·肯尼迪(中)、約翰·肯尼迪(右)的矛盾被視為《反裙帶關係法》的起源。

美國政界靠什麼制約裙帶關係



賈里德·庫什納近來迅速躥紅,有望隨岳父特朗普進軍華盛頓。


上世紀60年代,約翰·肯尼迪對自己兄弟的一項人事任命,直接導致美國出台《反裙帶關係法》。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特朗普和他的女婿又一次向這個政治禁區發起了挑戰。

---------------------------------------------------


中國有句老話叫「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意思是,和親人一起為事業打拚往往效果更好。然而,在政治世界裡,任人唯親通常被視為大忌,經常與當權者的濫用職權乃至昏庸腐敗扯上關係。即便如此,在權力面前,能夠抵禦誘惑者仍然為數寥寥。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就面臨這方面的考驗。11月中旬,特朗普在自家豪宅中會見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儘管雙方均沒有透露會談的具體內容,人們還是從事後公布的照片中發現了異樣——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女婿賈里德·庫什納(Jared Kushne)佔據了突出位置。考慮到伊萬卡已明確表示要在父親上任後接手特朗普家族的生意,美國媒體紛紛猜測,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屢有出色表現的庫什納會隨岳父進軍華盛頓,謀求公職。


領導人將親屬「火線提拔」為左膀右臂,在美國政治史上早有先例,最出名的要數約翰·肯尼迪將弟弟任命為司法部長。不少學者認為,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1967年《反裙帶關係法》的出台。如今,這一法律成了庫什納步入政壇的攔路虎。


肯尼迪兄弟被視為反面教材

「不要笑得太開心,否則他們會認為我們對這個安排很滿意。」約翰·肯尼迪小聲告誡弟弟羅伯特·肯尼迪。


那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一天,肯尼迪兄弟在位於喬治城的家門口並肩而立。石頭堆砌的門廊莊嚴肅穆。美國第35任總統準備向面前的記者們宣布,他任命羅伯特為司法部長(總檢察長)。


就像肯尼迪家族期待的那樣,幾乎沒有從政經驗的羅伯特,眼看著就要坐上仕途的「火箭」。


在之後的傳記作品中,羅伯特多以正面形象出現——堅韌不拔的性格,崇尚自由的精神,以及被刺身亡的悲劇結局。但是,他35歲時就被兄長安排到重要的政府職位上,被許多人認為是不負責任和不恰當的。


「僅憑名字就讓一個年輕人身居要職是不夠的,無論他多麼聰明,多麼年輕有為。」《紐約時報》在當時的社論中寫到。

曾經和羅伯特共事的圈內人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赤裸裸的裙帶關係。「我的意思是,他能坐上這個位子,只因為他是總統的弟弟。」資深記者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Lewis)說,「我為此感到震驚,羅伯特根本不明白司法部長的職責所在。」


這些議論絲毫不妨礙約翰·肯尼迪對這步「妙棋」志得意滿。一次,兄弟倆和朋友聊天時,他半開玩笑地表示,「我只希望弟弟在成為律師前,儘快積累相關經驗」。


「哥哥!」兄長的話讓羅伯特有些不好意思,他皺眉抱怨道,「你不該這麼安排」。


「羅伯特,你還不明白。你必須從現在做的事情中尋找樂趣,找到政治上的樂趣。」

美國《Politico》雜誌網站的文章稱,這些對話說明,羅伯特·肯尼迪很有自知之明。當上司法部長前,年紀輕輕的他只為政府服務過幾年,在國會參議院委員會當過法律顧問,如果沒有哥哥為他安排工作,他不可能在一夜間擁有如此顯赫的權力。


另一方面,約翰·肯尼迪依賴這個和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小時候,約翰一直被小夥伴認為是個不招人喜歡、冷酷、沒有幽默感的人。「喜怒無常,默默無聞,逞強好鬥」是外人對他的評價。每當遇上麻煩或者受了欺負,他總會跑去和羅伯特商議對策。


「我觀察你們兄弟已經5年了。」時任康涅狄格州州長亞伯拉罕·里博里(Abraham Ribicoff)這樣告訴約翰·肯尼迪,「我注意到,每當你遇到危機,都會不自覺地轉向羅伯特。你們有相同的血脈,能夠彼此了解。如果沒有羅伯特,你也許無法擁有總統的舞台。」


《反裙帶關係法》背後的私人恩怨


約翰·肯尼迪把司法部長職位視為對弟弟的「回報」,但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對羅伯特充滿好感,尤其是時任副總統林登·約翰遜。作為民主黨的老牌政客,約翰遜私下裡稱羅伯特是「流鼻涕的小屁孩」,兩人之間的敵意讓華盛頓的小道消息在之後幾十年間充滿了莎士比亞戲劇般的廣度和深度,個別人甚至懷疑,是約翰遜策划了對羅伯特的刺殺。


往事已隨風而去,時隔半個多世紀,人們已經很難弄清約翰遜與肯尼迪家族之間的恩恩怨怨。不過,從日後逐步曝光的零散信息當中,外界還是能發現某些蛛絲馬跡。


1959年年底,肯尼迪派羅伯特到約翰遜家中拜訪。在得克薩斯州的牧場,約翰遜帶客人去打獵,故意遞給後者一把大口徑步槍,說,「孩子,你要學會像個男人一樣舉起槍」。


肯尼迪曾經的助手理查德·古德溫(Richard Goodwin)分析稱,「羅伯特象徵著約翰遜所討厭的一切,他擁有一切約翰遜沒有的東西——顯赫的家世、巨量財富、外向的個性、貴族氣質。在肯尼迪家族成員眼中,約翰遜就是個沒文化的鄉巴佬。」


政治角力場中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鑒於約翰遜在美國南方很有威望,肯尼迪還是將副總統的位置許諾給了他,以換取更多選民的支持;與之相對,羅伯特因為新仇舊恨一直想將約翰遜趕下副總統的位置,這在當時並非秘密。身為總統的至親,羅伯特絲毫不把副總統放在眼裡,經常「忘記」邀請約翰遜來開會,利用一切機會羞辱他。


類似的事情肯定還有不少,老辣如約翰遜必定不會束手待斃,但雙方究竟發生了怎樣的交鋒,如今的人們已無從了解。人們知道的是,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得州達拉斯遇刺身亡,約翰遜旋即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宣誓就職,成為第36任美國總統。


站上權力頂峰4年後,約翰遜簽署了《反裙帶關係法》,明文禁止總統任命、僱傭親屬擔任公職。這樣,他看不順眼的羅伯特就無法在政府里安穩地待下去了。


該法案的發起人,艾奧瓦州議員尼爾·史密斯(Neal Smith)曾告訴美國《得梅因紀事報》,自己的初衷是打擊利益集團和國會的裙帶關係,「我進入國會的時候,有50名議員的妻子也在這裡拿工資。」


「有些人在努力工作,但2/3的人什麼都沒有干。我們不能因為一些人的出身就剝奪他們求職的希望,但你要確保事情別搞得太離譜。」史密斯說。


美國《時代》雜誌網站稱,如果只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反裙帶關係法》的出台也許和羅伯特無關,因為違規現象當時確實很普遍。但不少政治學者相信,約翰遜出台這樣的法案確實有針對羅伯特的意味,正因如此,美國《反裙帶關係法》亦稱《羅伯特·肯尼迪法案》。


柯林頓鑽過漏洞,現在是特朗普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在約翰遜與肯尼迪家族博弈過程中誕生的法規,似乎正在阻止特朗普將他的女婿帶到華盛頓。問題在於,庫什納真的就無法進入華盛頓了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1967年的法案僅僅禁止公職人員對親屬在政府部門(行政與司法)中的有償任命,同樣出身房地產大亨世家的庫什納若不拿薪水,就有迴旋的餘地。


值得一提的是,23年前,華盛頓就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被時任總統比爾·柯林頓利用的漏洞是,《反裙帶關係法》並未明確指出,相關規定是否適用於總統任命的白宮人員。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1993年1月25日,柯林頓任命妻子希拉里·柯林頓為「全國醫療保健改革特別小組」主席,這個團隊包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財政部、國防部、商務部和勞工部等部的一把手,以及退伍軍人事務部和行政管理預算局的負責人。


美國內外科醫師協會認為這一任命違反了《反裙帶關係法》,提起訴訟。但法院最終認定,白宮和白宮辦事機構不屬於政府部門或機構,不適用於該法案。


在《Politico》雜誌看來,特朗普將女婿庫什納帶入白宮極不妥當。「總統已經擁有了足夠大的權力和餘地選擇人才,不需要給親戚提供要職。家族成員雖然對總統忠誠,但他們不一定適合擔任重要的公共職位。」


正如該文指出的,當肯尼迪將弟弟送進司法部,那裡就被賦予了政治色彩。同樣,讓妻子當上醫保改革小組主席後,柯林頓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1994年,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雙雙被共和黨控制。


「你可以試著繞過法律,但你必須知道政治的規則,法律禁止的就是法律禁止的。」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的道德顧問理查德·弗蘭特(Richard Painter)告訴《紐約時報》。


然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本身就是個另類,看上去,他似乎打算以做生意的方式管理整個國家。在過去這些年,他高度信任子女,聲稱希望將「一些簡單的任務」交給他們。


因特朗普當選而沾光的可能不止庫什納一人。前不久,特朗普的前妻、出生在捷克的伊凡娜·特朗普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宣稱,自己會向前夫毛遂自薦,希望出任駐捷克大使。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聞訊,當即對伊凡娜的表態予以支持。


雖然美國駐外大使一職更多地體現出象徵意義,但人們都知道,伊凡娜在認識特朗普之前的唯一頭銜是時裝模特。難怪有人揶揄道,雖然沒有肯尼迪家族人丁興旺,但向來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當上總統後,他家的清潔工搖身一變步入政壇,也不是不可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在線 的精彩文章:

美國政府敦促古巴與通用電氣和谷歌等達成協議
神奇腦洞:美國最牛衛生間長啥樣?
WTO總幹事:沒有跡象顯示特朗普想讓美國退出
佐佐木希出演日劇 穿白無垢禮服結婚
99歲老人宣誓成為美國公民 與「美國」同名

TAG:中青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政界、財界和學界推薦的「假期值得一讀的書」
政界背景好找工:眾多英國卸任高官進私企
法政界熱評美軍空襲敘利亞,美國:「不排除進一步制裁」
狡猾還是無知?歐洲政界看英國脫歐立場
美國大選衝擊法國政界,極右「女魔頭」喜迎神助攻
加拿大國防部長逞口舌之快「搶戰功」 惹加國內民眾和政界爭議
韓國教科書中的朝鮮戰爭:金日成專制政界一片混亂,民族悲劇持續
法國前總理遭青年扇耳光「反映社會對政界的態度」
核武裝論在韓國政界開始蔓延
泰政界盼中企重啟克拉運河 學者:美國是最大阻力
歐美政界今年流行淺藍色,看誰穿得最美
美國要對朝鮮單方面行動?韓政界表達不滿!
娛樂界、時尚界、政界、體育界統統都跨界編程了!你怕了么?
他不拼爹沒背景,卻在美國政界商界一路通殺,靠的是什麼?
美國的煩惱:「強國崛起」令政界與軍界產生分裂
以退為進,這位政界大腕用高超智慧守護政治節操
對付中國政界日軍竟然還有這個絕招
法國為逝世女政治家西蒙娜舉行悼念儀式 政界大咖悉數出席
改變韓國法律,諷刺官場腐敗,揭露政界黑暗面,它們是韓版《人民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