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JNCI: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增加某類癌症的死亡風險

JNCI: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增加某類癌症的死亡風險

JNCI: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增加某類癌症的死亡風險



近年來,阿司匹林對抗癌症已被多項研究證實。但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卻發現,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與I型子宮內膜癌的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相關調查結論發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雜誌上。

非甾體類抗炎葯與I型子宮內膜癌死亡風險相關


在這項觀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了解定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與子宮內膜癌症死亡風險的關聯性,共有4000多名患者參與。I型子宮內膜癌是一種侵襲性比較低的癌症,他們發現,經常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與I型子宮內膜癌死亡風險增高66%相關。


數據分析顯示,對於在診斷期中經常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的患者而言,這種關聯性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於那些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超過10年以上、且在診斷前已經停止使用的患者而言,這種關聯性最為顯著。


與I型子宮內膜癌相比,II型子宮內膜癌侵略性更強,但研究人員發現,非甾體類抗炎葯的使用與II型子宮內膜癌的死亡率不相關。

仍需進一步探索


本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慢性炎症與子宮內膜癌的發展有關,近期有數據顯示非甾體類抗炎葯抑制炎症的相關機制在該過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這項研究確定了這種關聯性,但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幫助人們充分了解這種現象的生物學機制。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訝的,因為它與以往的研究結果截然相反。以往多數研究發現,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降低炎症反應,可降低某些癌症的發展或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關於術後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的具體劑量信息難以獲取,他們將繼續在這些患者中分析炎症與癌症發展之間的生物學機制。


本文作者之一,婦科腫瘤科主任David Cohn醫學博士表示,這些結果很有趣,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要記住,子宮內膜癌患者死於心血管的風險高於癌症,因而女性常常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來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David Cohn醫學博士建議這類患者不應該因為這項研究而改變行為。雖然這些數據十分有趣,但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公開建議或反對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來降低與癌症相關的死亡風險。

最後他建議,任何擔心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帶來不利影響的女性,都應該諮詢醫生。


參考資料:


Long-term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may increase cancer-related deaths for certain pati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Mortality and Recurrence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以毒攻毒?苦杏仁苷還能治癌症?好像是真的啊!
助人治療的癌細胞——海拉細胞,70年依然還在繁殖揭露癌症秘密
拉肚子是癌症特殊信號!為什麼癌症會引發腹瀉?
這些癌症的預警信號,錯過一定後悔!
如果你的口氣是這種味道 當心是癌症徵兆!

TAG:癌症 |

您可能感興趣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出血和死亡風險增加
BMJ:長期服用流行的胃灼熱藥物會增加死亡風險
丹麥學者稱,HDL-C太高也增加死亡風險
BMJ:患有「疑病症」,或將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BMJ:多吃豬牛羊肉,不但增加癌症,也增加心血管病等9類疾病死亡風險
柳葉刀:老年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增加大出血風險
JAMA:新型口服抗凝葯若與這4種葯合用,出血風險增加
PLOS ONE:女性抽煙、喜食貝類、內臟等食物,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
JACC研究:心梗後不吃他汀、ACEI/ARB和阻滯劑者,死亡風險增加65%
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增加腸癌風險
IJBCB:利用CRISPR/Cas9移除β細胞中的HAT酶增加胰島素產生
某些陰道細菌會增加女性的HIV感染風險
BMJ子刊稱,熬夜增加患癌風險
中國區PI蔣立新解析FOURIER研究:將LDL-C降至嬰幼兒水平可改善患者預後,且不增加腦出血和糖尿病等風險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夜班會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警惕!此物為一級致癌物,長期食用會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長期失眠增加腦卒中風險,用力過猛有生命危險!
服用大量維生素B會增加肺癌風險
ESC:男士頭髮花白,心臟病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