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NON-EXIST DAILY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編者按面對怪獸片、災難片這類電影,中國觀眾的心情往往有點複雜: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故事文本里,怪獸與災荒的優秀素材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此類文本在本土電影化後卻常遭人詬病,尤其是在與好萊塢特效電影做對標後,往往陷入令人尷尬的境地。


有人會說,都是用大價錢砸出來的電影,好萊塢商業大片好看就行,而對於《長城》,我們是不是要求的有點多?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如何摧毀這個世界,擊潰人類,才能直擊人心?兔子瞧老師在本文中從《長城》出發,深入解析以災難為主題的科幻片。在「一切都是套路」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展現想像力,而不至於陷入空洞和無聊?


讓一群遠古怪獸來進攻長城,顯然不夠。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10億人民幣,張藝謀的《長城》做了一次代價高昂的對標測試。所有密切關注這部帶有強好萊塢特效電影基因作品的科幻電影人,都應當問自己幾個問題:我們的幻想題材為什麼看起來總是隔了一層?除了流程我們還要學什麼?中國的想像力應該如何在熒幕上表達?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長城》設計圖與現實(來源:Universal Pictures)

《長城》首先是一部怪獸片,靠數量和破壞力給主人公出難題。作為怪獸片,有《金剛》《侏羅紀公園》《異形》珠玉在前,其設計的核心,在《電影中的怪獸》一書中歸於三點:超現實的形象和能力、簡單粗暴的內心、來源於神話傳說。最終,成功的怪獸都會歸結到人類內心的恐懼或慾望上。簡單平凡如希區柯克的鳥,邪惡恐怖如克蘇魯,單純蠢萌如迪斯尼的野獸們。這一點,在科幻類型中,是第一個重要原則:


異類中要見人類


異類是科幻最大的主題之一,無論是自然怪獸、外星人、AI還是變異的人類,具有潛在威脅的智慧體總是人類最大的威脅。而異類的設計,則是這類主題最核心的基礎。《長城》為饕餮設計了充滿目的的細節,但在人類這邊埋藏了過多的思考切入點。饕餮似乎是蠻族的隱喻,又象徵著自然之力,還有天道輪迴的勸誡,甚至一個朋友解讀出了小冰河期(你看,果然是個科幻片)。但最可惜的是沒有體現出影片中解釋的「貪婪化身」這四個字。試想,一種充滿了團隊配合犧牲精神,等級森嚴令行禁止的生物,怎麼能看出貪婪?倒是人類有那麼一絲絲的貪婪之心,卻又淺嘗輒止幡然悔悟。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其實……槽點有些多。(來源:《長城》宣傳海報)


這樣的怪獸設定,這樣的人類設定,讓怪獸這個異類淪為道具,主題只剩下求生和消滅這種停留在肉體層面的慾望,既然無法探求人類的內心,也就沒必要去構建異類的內心。


異形、金剛、吸血鬼、狼人、殭屍、木乃伊、恐龍甚至是低級的蜘蛛和螞蟻,所有典型的怪物都代表了人類某些深層的恐懼:智慧異類、巨人、死亡、畸形、屍體、大自然的報復,單單怪物本身就具有足夠的象徵性,不需要任何解釋。而怪獸的能力更應該體現它的象徵,給人類傳達所對應的恐懼。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這麼多怪物都在看著你。(來源:rebloggy.com)


即使設計外星人、隱形人,或者超級英雄,也要在其設定中包含這樣的核心象徵,因為觀眾最終想要的,只是找到自己的影子。至於那些饕餮,可能是想傳遞「不浪費盤中餐」的美德。


因此,要構建中國化的異類,首先要理解中國文化的恐懼和慾望,並尋找對應的形象,再通過技術進行重構。另一方面,中國文化中對「人類」概念的缺席是一個先天弊端,我們這個人種高度單一的社會,很難代表全人類。這一點上的突破,要通過更具有前瞻性的外形設計和行為設計來加以彌補,畢竟「人類」也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


除了怪獸主題,《長城》還是半部災難片。後半部分突變的畫風,讓整體類型迅速轉換到如何力挽狂瀾拯救人類的方向。恰恰這最後的30分鐘,是整部片子主題和表現出現脫節的部分。因為違背了災難主題的核心原則:


災難中要見變化


並不是所有的災難片都是科幻片,但也很難擺脫科幻片的影子。因為要追求更新鮮、更危險、更龐大的災難,比如地球不轉了,地心不轉了,月亮轉碎了什麼的,無疑就進入了科幻的領域。


科幻的災難有一個核心前提:一定是具有強大表現力的高度虛構。例如描述全球氣候劇變的《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就是典型的「不可能場景」。但考慮到直升機速凍、地球冰川化這些創新寫實的藝術效果,這種不可能就成了觀眾眼中的可能。


把「不可能場景」變成可能。(來源:《後天》)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這個前提之所以重要,在於觀眾期待的是「接下來會怎樣」。當影片給出了一個全新的災難,或者顛覆了世界規則(比如菲利普·K·迪克那些修改世界觀的作品),這種期待就達到了高潮,足以讓觀眾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抱以最大的好奇,期待接下來主人公如何應對,每個人、整個人類、我們的地球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句話,一個好故事,無非是給你更有趣的變化。而災難的設計,是幫助你體現改變的最好布景。


要在科幻中引入災難或世界顛覆元素,必然要以變化作為主題。在冬眠飛船中意外醒來,面對全球板塊大漂移,超大地震來襲,被外星人劫走做實驗,發現自己被變成了人體電池……無論是人類級的世界災難,還是有關個人的命運拐彎,都會引出「如何適應新世界」、「是否要返回舊生活」、「面臨選擇時保留什麼」這些觀眾喜聞樂見的根本問題,也就打下了一個科幻片的基本架構。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也可能是個人命運的轉折。(來源:《黑客帝國》)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變化,本應是我們社會中最不缺乏的主題,但這一點也許暫時卻成了我們的盲點。所謂身在此山中,讓我們看不到變化的樣子,反不如那些旁觀世界的歐洲人看的清楚。相信隨著我們視角的拓展和全球化的推進,這一點不會成為我們發展的阻礙。


如果在一場巨大的變化中,沒有改變任何主要要素,那就成了最大的災難。


當我們實踐中學會了好萊塢的套路,卻不夠解決我們如何體現想像力的問題,即使我們學會了每一種套路的設計方式,卻仍不知道如何體現所謂的「科幻味道」。因為科幻自有一個追求:


套路中要見本原


所謂本原,是所謂的解釋、設定、原理,或者隨便叫它什麼。總之是能構建這個世界的前提,是作品中虛構元素存在的基礎,是人物行為異常的原因。


一部好的科幻,一定會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是這樣?即使並沒有表達在任何台詞或者畫面中,也應當貫徹這個意圖,讓其成為驅使人物行動,造成事件發生的原因。


所以,我們能看到《三體》,能看到《星際穿越》,能看到《回到未來》,都是因為它們提出了對世界的假設,提出了控制敘事結構的行為動力,提出了讓一切不合理合理化的可能性。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是這樣?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回到未來》中對世界的假設。(來源:cstpdx.com)


如果喪失了對這個問題的假設和思考,越是充滿幻想元素的作品,就越顯得空洞而無聊,觀眾找不到擺脫現實的關鍵一躍,也就喪失了採用幻想題材的必要性,淪為現實的隱喻或技術的炫耀。


這也就是《長城》沒有達到自身完整的終極原因,缺乏這個思考邏輯,就無法合理驅動幻想題材,也就很容易在結構上出現各種失衡。形成如今這樣精緻卻無聊的產品。我們無疑樂於看到這樣大規模的試驗,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個個項目一點點嘗試。


科幻價值的提煉


當我們尋找有潛力的項目時,能夠追求這三點的無疑值得關注。在即將開幕的驚奇映像節上,《拯救人類》《七重外殼》《時空亂流》這三個項目正在尋找這些基本概念的突破。


探討人與機器人關係的《拯救人類》,正在試圖從一個「拯救」的老套路中,尋找表達機器人的新形式,既不是終結者那樣的使命必達,也不是機器人與弗蘭克那種沉默的鏡子,而希望在機器人迷茫的探索中,重新定義究竟「人性」在什麼條件下還是人性。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來源:redletterchristians.org


王晉康老師享譽多年的《七重外殼》,已經成為國內讀者用於比較《盜夢空間》的經典案例。而製作者所尋求的,是如何完全從視覺的角度出發,重新構建「空間」對「自我」的定義方式,將問題直接推向「我們到底如何成為自己」的終極問題上,從另一個維度展開對幻覺和真實這對經典概念的思考。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來源:blogspot.com


至於原創劇本《時空亂流》,則在時間循環的經典套路中尋找構建災難主題的方式。當循環有一個必然的死局,這個循環將如何維持自己的運轉?當個人再次進入循環,是否要做出同樣的選擇?這些選擇最終的指向,將成為導演試圖表達的西緒福斯主題。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來源:holofractal.net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項目離好萊塢的工業流程還很遠。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孵化體系,讓他們的嘗試得到驗證和修改。徵集潛力項目,提煉主題概念,實現視覺轉化,是幻想實驗室提供的核心能力。通過整合行業人才資源,提供專家指導,為優質項目製作視覺概念短片,發掘科幻題材的核心價值。


希望很快,在驚奇映像節的幻想實驗室中,能看到這三個項目的概念先導片,能從中找到下一步的突破跡象。


祝張藝謀好運,祝各位好運。


關鍵詞:#電影# #文化# #娛樂#


責編:Raeka、高小山


作者:李兆欣(兔子瞧),中國科幻觀察者,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伙人。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中國科幻深度分析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中國科幻的本土化,從《長城》學一課 點擊播放 GIF/437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虛擬偶像,一場二進位人造甜夢
從懸崖邊一躍而出——科幻創作中的想像力局限和突破
滕野科幻小說作品《黑色黎明》(上)
滕野科幻小說作品《黑色黎明》(下)
駛向未來的地鐵,出站也一樣要刷卡

TAG:不存在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發現中國科幻文學溯源:從舶來品到本土化
佛教的本土化影響中國社會全貌
美國金斯當攜本土化新品驚艷亮相北京國際傢具展
洲際酒店集團:如何藉助技術創新在中國推進本土化和個性化
維元:海外醫療本土化的一場實踐
日本橫濱中華街的「本土化」進階之路與商業困局
《城寨英雄》:TVB的超級英雄本土化,居然成功了
如何打造中國的「超級英雄」?聯承星影業:斯坦·李「漫威基因」+中國本土化創作
專訪雅詩蘭黛品牌副總監:如何打造一個保持中國本土化的全球品牌?
誰是中國本土化妝品市場的「下一個悅詩風吟"?
泰國本土化妝品4U2啞光唇釉,大愛!
盛禧奧:開啟本土化新進程 更好的服務中國巿場
醫學人工智慧本土化,路在何方
Ultra入華 國內玩家推自有廠牌探路電音本土化
博世宣布與百度、高德及四維圖新合作,發力中國自動駕駛本土化市場
FFI牽手國產電影,「完片擔保」中國本土化的靴子落地了
三星Note8即將登陸中國市場,安全性和本土化成「殺手鐧」
國際台參加戛納國際電視節 全面拓展本土化譯制播出業務
現代學徒制本土化方能「洋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