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梅蘭芳是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他對子女的教育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塑造,梅蘭芳子女中夭折較多,僅有梅寶琛、梅紹武、梅葆玥、梅葆玖長大成人。梅葆琛是工程師,梅紹武是翻譯家,梅葆玥也進了梨園行,攻的是老生。最小的兒子梅葆玖,傳承了父親衣缽。

梅蘭芳根據子女的不同天賦秉性,為他們設計了成長成才的道路。子女們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作出了成績。獨具特色的梅氏家教,給後人留下了一段值得思考和借鑒的佳話。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梅蘭芳飾楊貴妃(1956年)

不讓自己的名望成為孩子成長的負擔


作為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梅蘭芳是戲迷心中的領袖,名氣可謂空前絕後。據說,在民國時期,有三樣東西是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同仁堂,孫中山,梅蘭芳。但梅蘭芳從不以「大師」自居,更不希望子女頂著「大師」之子的帽子,躺在長輩的成就之上,甚至為長輩的聲名所累。


相反,他尊重不同的藝術流派,主張孩子廣泛學習。他的子女中,唯一從小就投身京劇藝術的是梅葆玖。梅葆玖十幾歲正式登台,曾多次與父親同台演出。


但梅蘭芳並不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複製品」。


為了給孩子打好基本功,梅蘭芳請王幼卿先生教兒子《玉堂春》、《三娘教子》、《祭塔》、《祭江》等青衣戲。請崑曲名家朱傳茗先生教兒子《斷橋》、《思凡》、《遊園驚夢》等崑腔戲。請陶玉芝先生教武旦戲,後來又請姜妙香、茹富蘭先生教《轅門射戟》等小生戲。

梅蘭芳每天還請徐元珊先生教兒子武功。


1950年10月,梅蘭芳和梅葆玖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金山寺》和《斷橋》,父子倆分飾白蛇與青蛇。這兩齣戲,梅葆玖分別是向陶玉芝和朱傳茗兩位老師學的,身段與梅蘭芳稍有不同。


當時,有人建議梅葆玖按照父親的路子演。但梅蘭芳對他說:「你做你的,別猶豫。師傅怎麼教,你就怎麼做。臨時變動,你也沒有那種火候,可能不保險。」


梅葆玖後來回憶:「那時父親對我的要求是多學、多演。這個階段,不管老師教什麼戲,教得怎樣,父親從不干涉,從不改動一個字。如果說我今天還能夠在舞台上唱念做表比較自如,主要得益於那麼多好老師給我打下的基本功。」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福芝芳與子女們


教育子女從小潔身自好明白事理


梅蘭芳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沒有一點乖戾氣。認識他的人說:「這個人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美的。」他自己也說:「我的性格,不適宜表演玩笑、潑辣一派的戲。」

不僅是表演,生活中也是一樣,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總是端莊大方、處變不驚。這種風格也體現在梅蘭芳的「育兒經」中。


教育子女時,梅蘭芳善於用勸導代替責罵,通過言傳身教,使子女從小就明白事理。長子梅葆琛回憶:「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始終很和藹、很穩重,但有時很嚴肅,他從不會因為子女教育而發脾氣,永遠是以理服人,婉言開導。」


1937年,日軍佔領上海後,在香港演出的梅蘭芳沒有隨團回滬,就在香港暫時隱居,深居簡出。


1941年,梅夫人福芝芳帶著子女到香港與梅蘭芳團聚。當時,上海已經淪陷,學校教育走下坡路,一些紈絝子弟不思進取、生活腐化。梅蘭芳聽說了這些情況後,感到十分不安,生怕孩子們沾染上壞習慣,就把梅葆琛等幾個孩子留在香港,鼓勵他們溫習功課。在他的鼓勵下,孩子們都考上了比較進步的嶺南中學。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梅蘭芳全家福


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


梅葆玖自幼心靈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而且長相和嗓子都與梅蘭芳很像。這也是梅蘭芳選他作為自己傳人的重要原因。但梅蘭芳幾乎從不當眾稱讚他,最多也就是說:「這孩子有點小聰明,可是功夫還不夠。」


據梅葆玖回憶,父親對他的要求,有時候比一般的學生或演員更加嚴格。不過,嚴格得很有藝術,循循善誘,啟人自覺。「如果一個動作做不好,他會從幾個角度來啟發你,然後讓你私下再去琢磨,去練。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練一個動作,怕搞得你挺緊張。」梅葆玖說。


當孩子在公眾面前犯錯時,梅蘭芳也很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顧忌孩子在公眾面前的「面子」。但與此同時,他會認真地指出錯誤之所在,並幫助孩子去改正。


梅葆玖記得,他幼時和父親同台演出,有時在舞台上偶爾錯了身段。為了不讓觀眾看出來,父親當時會配合他一下。過後,父親雖然不會為此而責罵他,但會認真地給他重排一遍,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你錯了,他會給你分析,錯在哪兒了,以後要怎麼做。」梅葆玖說。


父親的言傳身教對梅葆玖產生了深刻影響,使他也成為一代藝術大師,也使梅派藝術得以發揚光大,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梅葆玖在父親的指導下學戲


重視子女教育,吸納東西方精華,與時代和國際接軌


梅葆玖先生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10歲便開始學戲,啟蒙老師是梨園「通天教主」王瑤卿之侄王幼卿,後又師從著名京劇男旦表演家朱琴心學習花旦。


雖然是從小學戲,但是父親梅蘭芳亦非常看重他的文化教育,「唱戲的沒文化,也唱不好戲」。梅葆玖先生說,小時候,他跟著哥哥姐姐們一同上學堂,白天學習傳統歷史、數學洋文,晚上便跟著師傅們學琴、學戲。


如今,老先生自己也做了師傅,培養梅派後學。與一些「大師」收徒動輒磕頭、敬茶的大排場相比,梅葆玖老先生對這些繁文縟節並不怎麼感冒,也並未制定苛刻的「梅派家規」,他更注重徒弟的品性。


即便已是高齡,梅葆玖先生還是會隔三差五地到劇院給徒弟們講戲,每次出國,他都會記得給徒弟們帶禮物。其入戲之深、教戲之嚴謹、為師之和藹,委實讓人敬佩。


梅葆玖先生有段時間閉門謝客,潛心在做一件事情:錄製梅派京劇名作《貴妃醉酒》和《太真外傳》全本的兩張唱片。


梅蘭芳文化藝術研究會的吳迎先生介紹,此番梅葆玖先生錄製的是《貴妃醉酒》和《太真外傳》的全本。這兩齣戲是藝術大師梅蘭芳在上世紀創新的代表作,不要說全本的錄音,全本的舞台演出在近幾十年來更是沒有過,除了梅葆玖,別人沒有功力可以做到。


這次錄唱片,年屆七旬的梅葆玖不是錄一張傳統的京劇發燒唱片了事,而是要往前走出新鮮的一步,即將梅派經典的劇目用現代的、跨界的方式重新編曲,加入大交響樂隊和民樂,再在保持梅派唱腔精髓的基礎上,用更為現代的方式唱出來。


吳老先生說,梅葆玖今天走上這條路,是梅蘭芳做的序曲。他說在梅葆玖十幾歲的時候,幾番出國征服了西方的梅蘭芳每次回國,都會帶回很多西洋歌劇、交響樂甚至是流行音樂的唱片,他總是讓梅葆玖聽這些唱片,說:「你要是不聽,京劇是唱不好的。」他常常指點兒子:「你聽,人家這個女高音,音有多准!唱得多好!」


那時的梅蘭芳,就懂得吸納東西方各門類藝術的精華和與時代及國際接軌的重要性。而非常讓人吃驚的是,京劇單線性的唱段音樂原本與講究和聲的西方音樂是不大好融合的,然而,如今學習過西方和聲學的音樂教授們發現,梅蘭芳在70年前創編《太真外傳》時,就懂得和聲的規律,在唱腔里就留下了可以添加和聲的空間,讓今天為這些唱段進行交響化編曲的作曲家們,非常自然地就可以填進這個空間。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右起:梅蘭芳、梅葆玖、福芝芳


梅葆玖說,從小,父親就注意讓他們好好受教育,這樣即使不唱戲,也可以做別的。加上父親本身是個開明而兼容並蓄、愛好相當廣泛又相當聰明的人,使得他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興趣也相當廣泛,所以才有今天的「不務正業。」


父親,也是梅葆玖談不完的話題。有那樣一位出色、開明又可親的父親,有誰能不驕傲呢?


梅蘭芳喜歡畫畫,畫得還不錯,和很多著名畫家比如張大千、徐悲鴻等都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梅葆玖記得,抗戰期間父親沒事做,就每天晚上在家畫畫。晚上10點電燈沒了,父親就掛上煤氣燈戴上老花鏡畫,讓梅葆玖在一邊做小書童,給他調色,他總是記得父親說:「不行,調得不對,重調。」不演戲,家裡沒有經濟來源,父親就把那些畫拿出來開畫展。「來的人好多!一聽梅蘭芳開畫展,大家都來買,一下子全賣光了!家裡就有經濟來源了。我母親說他,乾脆改去畫畫得了。」


除了畫畫,父親的博學和興趣廣泛讓他感嘆不已。梅葆玖說,父親看過很多佛經,對佛學相當有研究,他自創的《天女散花》,每一個表演的手勢無不從佛學中而來,在向梅葆玖傳授這齣戲時,他仔細給兒子講述每個手勢在佛家的故事。他還在服飾學方面有研究,每次演出的服裝都自己設計,查看很多資料畫出設計圖,然後讓梅葆玖的母親福芝芳到大柵欄去買料子。


梅蘭芳還喜歡花卉園藝,據說他研究出如何嫁接培植出4000多種牽牛花的技術。他還寫得一手好書法,並擅長寫詩填詞。


他教育孩子們,傳統的東西要學,西方的東西要懂,時尚的東西也要看,常常帶著全家到電影院看電影,還學跳時髦的舞蹈。


梅葆玖記得父親出國交流前,特意請了一位英國老師來教跳舞,他說:「在國外,跳舞是一種交流的手段,必須會跳。要是人家小姐到你面前一鞠躬,你說我不會,那多丟人!」梅葆玖說,後來回想他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

梅氏家教,最早跟世界接軌



福芝芳(左三)


他說父親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跟世界接軌最早,從來不揍孩子。倒是媽媽福芝芳對孩子們比較嚴,因為媽媽是旗人,旗人的規矩大,父親就說了:「沒什麼規矩,哪兒那麼多規矩?」他待人都是那麼好。


父親去世後,留下了價值幾十個億的收藏和家產,他的藏品中很多是無價之寶。梅葆玖說,母親很聰明,把這些全部獻給國家了。把這些東西留給子女,時間長了難免散失,不如給國家,還能永久地保存起來。


梅葆玖說,那些東西若是給子女,是不得了的財富,但難保他們不會成為「畫販子」,今天這個人找,就東賣一幅,明天那個人找又西賣一幅,然後換寶馬,換別墅,又有什麼意思呢?所以,他們都理解媽媽的決定,沒有爭議。他說,除了父親戲曲方面的一些東西,有一頂父親在美國得到的博士帽也留給了他,那是他永久的紀念,但是終有一天他也會交給國家,他開著玩笑說:「絕不能讓人說梅葆玖把他爸爸的帽子給賣了!」


選自:文匯教育


END


家國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宋代青樓女子的文化水平,你服嗎?
古人是這樣過周末的,真令人羨慕!
古代帝王家訓集萃:如何齊家治國?
做父母有「有效期」,最不該偷懶那十年
楊絳語錄: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四位與世界接軌的大師,最後一位你肯定想不到?
八十年代逐漸與世界接軌的中國
她是與世界接軌的美麗鄉村 就在蓬萊市大辛店鎮
與世界藝術接軌的四位中國大師,你知道幾個?
中國4位與世界藝術接軌的大師,你知道嗎?
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接軌國際,三小隻的英文也可以溜到飛起!
吃了這些菜,感覺和全世界接軌了
歷經24年,她終於來了!石柱,將與世界接軌!
近代日軍的發展史一律與西方國家接軌
雙重內陸國,出產汗血寶馬,鐵路正和中國接軌
乾隆帝僅說了一句,就把晚清與世界重新接軌的時機毀滅了
清末新軍已經和國際接軌,這些照片就是證據
關家明:香港發揮國際平台優勢,助力內地與世界接軌
《戰狼2》也許不是完美的片子但一定會是走出國門接軌世界的開始
現代人唯一穿越回古代的皇帝,思想前衛,頒布的政策都跟現代接軌!
與國際接軌還是崇洋媚外?清華大學降低國際學生錄取門檻背後
21歲出道,如今被好萊塢稱為亞洲之星!將要取代章子怡接軌國際大牌,成最賺錢明星
畫點雀斑與國際接軌?倪妮最新時尚大片又點上了雀斑!
蘇寧接軌國際,從波爾圖買個黑又硬前鋒,原來是恆大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