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跟心理醫生談戀愛很危險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跟心理醫生談戀愛很危險

管家說


心理治療是指心理醫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勸說或者談話來幫助患者,目前有數百種技術流派,大多數做法是理解患者的想法,然後幫助他們改變情緒和行為。


儘管隨著神經科學、藥理學的發展,現在心理治療的需求有下降的趨勢,但很多患者仍然希望心理醫生能驅散自己心靈的霧霾。這種特殊的治療方式涉及人與人的深層次精神和情感交流,一旦出偏差,危害不亞於其他醫療事故,患者輕則失業、失身,重則失去生命。

心理專家提醒,患者跟心理醫生不能談戀愛,即使在心理治療結束後也不主張,發現心理醫生有不軌企圖要及時報警。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跟心理醫生談戀愛很危險



專業資質很重要

當心醫生信口開河


在心理治療中,心理醫生首先要深入理解患者的心理,充分考慮患者情況的複雜性,然後才能提供有益的建議。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聯合創始人、精神病學家史蒂芬·巴雷特博士指出,有的心理醫生修為未到家,技術掌握不好,或者本身就有心理問題,武斷地給出建議。他提醒患者留意有的心理醫生可能將病症簡單地歸因,例如動輒說患者小時候受過「性侵犯」,或者有「多重人格障礙」。


例如,一名60歲的商人經常擔心自己的生意而導致失眠和抑鬱。心理醫生建議他給自己放個假,遠離煩惱,就不會再擔驚受怕了。結果,商人去了海邊度假,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放鬆下來,因為擔心自己不在公司,生意上會有閃失,而無所事事則加重了他的憂慮。


又如,一名35歲的職員患有頭痛和腹脹。心理醫生髮現這些軀體癥狀是精神緊張導致的,主要是工作壓力太大,但患者任勞任怨,從不吱聲。心理醫生就鼓勵他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沒有教他怎麼用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結果患者跟老闆吵了一架,一時衝動辭職,過後懊悔不已。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跟心理醫生談戀愛很危險


目前,心理治療在國內比較混亂,很多心理諮詢師為患者進行心理治療,例如精神分析等。為此,《精神衛生法》規定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副主任醫師王德民表示,心理諮詢師的處理範疇只能是心理障礙,但不包括精神障礙,心理治療需要由具備處方權的醫生進行。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談戀愛很危險


心理醫生不光要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還要讓患者脫離對自己的依賴。巴雷特稱,患者在遇到糟心事的時候,要學會自行應對,而不是動輒要找心理醫生。有的心理醫生允許甚至鼓勵患者頻繁給自己打電話,造成過度依賴——這些心理醫生可能自己也有問題,例如病態地需要別人依賴,這會影響心理治療。有的心理醫生不按計劃開展治療,當患者感到難過的時候,或者要說出「猛料」的時候,就允許治療延時。偶爾延長一點時間可以理解,但經常如此就會鼓勵患者「控制」心理醫生以獲得更多的關注。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跟心理醫生談戀愛很危險 點擊播放 GIF/1303K



有的心理醫生還存在越軌的行為,例如約患者在治療室以外見面,讓患者有償或無償幫自己幹活,收受患者的錢財或貴重禮物,治療時泄露其他患者的隱私。心理醫生最惡劣的行為莫過於和患者發生兩性關係——醫患之間產生慾望並不罕見,但放縱慾望有違倫理。巴雷特指出,有的心理醫生反覆觸摸或擁抱患者;自己的衣著暴露挑逗;向患者透露個人私生活,特別是性愛體驗。


絕大部分精神病學家都認為心理醫生和患者發生性關係是不對的,而且通常是有害的。美國一些州立法禁止這種行為,違反者會遭到重罰。

一名27歲的未婚女子因為害羞、不會和男性交往而接受心理治療,其間對心理醫生產生強烈的愛慕,因為很少有男性和她經常接觸。結果,這名心理醫生以幫助他和男性相處為名與其發生了性關係。她以為心理醫生事後會娶她,但這個幻想最終破滅,導致她自殺。


王德民指出,良好的信賴關係是心理治療必不可少的,但患者過度依賴醫生,包括過於頻繁的非正式接觸,可導致不正常的依戀。這時,心理醫生要及時察覺,將患者轉介給其他心理醫生。如果患者發現心理醫生有不軌企圖,要向公安機關舉報。


醫患關係可以類比師生關係,心理醫生不能利用工作之便發展個人的感情關係。但是,心理治療結束之後可以談戀愛嗎?例如,在張國榮的電影遺作《異度空間》中,他飾演的心理醫生就和患者在治療結束後成為情侶。王德民表示,這方面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不主張。

容易出軌的醫患關係 跟心理醫生談戀愛很危險



《異度空間》中,張國榮飾演的心理醫生和患者在治療結束後成為情侶。


心理治療要收費


免費難以深入


巴雷特指出,有的心理醫生為患者免費治療,或者大幅度降價,又或者任由患者拖欠治療費用,即使患者有能力支付。


王德民表示,正常的心理治療要遵循有償性原則,患者一定要付出報酬,先交費再治療,否則容易讓他們感到心理醫生的工作沒有價值。一些政府和企業埋單的免費心理諮詢往往停留在淺層次的溝通,只能進行心理危機干預,不能進行深入的交流。


醫學指導/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副主任醫師王德民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


編輯/吳婉虹


圖片來自網路


了解近期熱點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老人如何安然過冬?要防好這五種病
青春期,如何「戰痘」才不留「坑」?
強迫症=完美主義?是病,得治!
家屬的一次「隨手拍」成就了年度感動瞬間
什麼樣的笑容最健康?專家來告訴你

TAG:健康有約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和你談戀愛還要兼心理醫生
醫生患病的心路歷程
孩子心理有問題?其實你才是最好的心理醫生
潔癖是一種危害健康的心理疾病 嚴重的快去找醫生看看吧
「糖友」們要關心腎健康!學做自己最好的「醫生」
哪裡能找好的心理醫生?
肖醫生講脾胃之心臟病,心悸,心慌
聽了心理醫生的話,情緒更不好了
膜性腎病的治療,醫生要細心,患者要耐心
其實,很多癌症病人可以不死的——一位患癌醫生的赴美尋醫記
阿衰看心理醫生
一位患癌醫生的赴美尋醫記:其實很多癌症病人可以不死的
醫生手記—— 要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嗎?
醫病需醫心,醫生也是牧師
醫患關係不和諧?這位醫生如是說
對接醫患需求,甘草醫生要以甘草之「甜」解中醫之「痛」、疾病之「苦」
醫生呼籲關注就診患者心理:為什麼有些出診室輕鬆有些很低落
醫生的話她不聽,寶寶出生竟患缺氧性腦病,悲劇的發生讓人心痛
美國兒童心理醫生:先回應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