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李節



沈從文在一篇散文中說,自己兒時有「逃學的本能」。入塾半年起,就幾乎無一日不逃學。因為在書塾,逃學挨打,不逃學也挨打。那個合算呢?小小的沈從文覺得,玩一整天所換來的代價是打二十板屁股,這是合算的。「每日那種死讀書,我真不能發現一絲一厘是一個健全活潑孩子所需要的事。我要玩,卻比吃飯睡覺似乎還重要。」(沈從文《在私塾》)

魯迅小時候,差不多是以同樣的不解來看待入塾讀書這件事。他覺得自己被送進全城最嚴厲的書塾是一種懲罰,挨罰的原因,無非是拔何首烏弄壞了泥牆根之類(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為什麼要挨打?因為先生要檢查背書,背不出,就要打。其實,兒時的沈從文,記憶力特別好,他背書的功夫常常能得到塾師的誇獎。 一面逃學,一面卻被人譽為神童,沈從文終究還是不願做這「神童的事業」,為逃學編出各種謊話,就算父親用砍掉一個手指來恐嚇他,依然沒能阻止他逃學去看世界(沈從文《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兒童厭惡入塾讀書的心理,多半與被剝奪了玩耍的權利相關;若書塾的先生再是個凶面孔的「老頑固」,動輒打板子,則兒童難有愛讀書的。更嚴重者,簡直是「視學舍如囚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仇寇而不欲見」(王陽明《訓蒙大意》)。


暫且不管塾師的嚴厲和打板子,私塾里的讀經,到底是怎樣的安排呢?沈從文記載的每日讀書的秩序如下:


早上——背溫書,寫字,讀生書,背生書,點生書——散學


吃早飯後——寫大小字,讀書,背全讀過的溫書,點生書——過午


過午後——讀生書,背生書,點生書,講書,發字帶認字——散學

(《在私塾》)


中國古代的教育理念認為,兒童讀書,十五歲前多記性,少悟性,應讀之書,均需在十五歲之前讀完。


按照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的安排, 兒童八歲入學讀書,十五歲前將小學書(朱子的《小學》)、四書、諸經(《孝經》《易》《尚書》《詩經》《儀禮》《禮記》《周禮》《春秋三傳》)正文,全部讀背完畢。「四書」正文加在一起有五萬字左右,陸桴亭認為,「雖子弟至愚蠢,未有不於十歲前過完者」(陸桴亭《論小學》)。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重視記憶力的訓練,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大特點。清代學者陳弘謀說「未有不能記憶而能有得也」。記憶是有所得的前提,只要下苦功夫,「中材皆能熟記」。為了幫助兒童記憶,古人有一套「溫故知新」的讀書方法。


比如朱子的《讀書法》十分強調讀書要記遍數。他說:「遍數已足,而未成誦,必欲成誦。遍數未足,雖已成誦,必滿遍數」。學童到書塾讀書,塾師既要規定每天讀背的字數,也要設籌計算學生背讀的遍數。尤其在遍數上,要求極嚴,即「看讀百遍,背讀百遍,又通背讀二三十遍」(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的「百遍之功」,古人相信用此百遍之功,方可終身不忘。


學童在書塾所讀之書,以五日為限,五日以內所讀皆是生書。沈從文所謂的「背生書」,就每天要將前五日內所學之書背誦到一定的遍數,再開始讀背新書。比如說《論語》中的一章書,熟讀五日,再背五日,要在口中習熟十天時間。既有天數保證,又有遍數保證,這樣就可以可達到永久不忘的地步。優秀的塾師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確定每天讀多少字,天資好一點的,每天讀二三百字,甚至四五百;差一點的,每天讀幾十字。這種讀中國書的老辦法,是經過幾百上千年的經驗證明了的有效的讀書法。漢代的王充,五六歲開始讀書,八歲入書館,學習《論語》《尚書》,每日可以誦讀千字左右。


重視記憶力的發揮,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寶貴經驗。至少從漢代起,兒童識字之後,直接進入誦讀經書階段,給與官職和出身,大都考察其能否諷書誦經。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現在人們提起「死記硬背」,往往視其為扼殺兒童天性的罪魁。其實這裡面有極大的誤解。死記硬背,其實是一種方法。記憶是一切能力的前提。人教社的周正逵先生對背誦在語文學習中作用有十分理性的認識,他曾經對筆者講過這樣一段話:「學語文的初級階段就是靠死記硬背才能打好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後續的訓練如解析、鑒賞、研讀等能力的培養都會落空。」學語文,很重要的一條途徑是辭彙量的積累,周先生認為,積累辭彙不是從詞典上學的,也不是聽老師講的,而是主要靠背書,「把一部分好文章吃到肚子里變成自己的營養才不知不覺掌握的」。



無獨有偶,與視入塾為受懲罰的怨恨一派相比,有一派亦從理性角度回憶兒時讀經的。這些回憶對私塾教學法的態度多半是肯定的。比如,朱光潛在《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中寫道:


五經之中,我幼時全讀的只是《書》《詩》《左傳》。《詩經》我沒有正式地讀。家塾里有人常在讀,我聽了多遍,就能成誦大半。於今我記得最熟的經書,除《論語》外,就是聽會的一套《詩經》。我因此想到韻文入人之深,同時讀書用目有時不如用耳。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誦後講解。在「開講」時,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去,還拉一點腔調,在兒童時卻是一件樂事。這早年讀經的教育我也曾跟著旁人咒罵過,平心而論,其中也不完全無道理。我現在所記的書大半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意味確是深長。


概括地說,朱光潛先生所贊同的是兒時的熟讀成誦,終身不忘,時時領悟,意味深長。他所謂「韻文入人之深」,大概也正是中國古文的一大特點——講究韻律決定的。其實不單單是韻文講究韻律,無韻的文章,如散文,在聲調上也是十分講究的。唐翼修《父師善誘法》中說:「人知四六之文,重在平仄,而不知散體古文、八股制義,亦重之也。音韻鏗鏘,便覺朗朗可誦。平仄不調,詞句必不順適。」中國的文章寫出來是要人大聲讀的,道理就在這裡。我們常說的「文以氣為主」,主要也表現為聲調韻律的鏗鏘和諧。


書塾的誦讀之法,對於學作文的意義,可能常常為人所忽略。現在有些語文教師,在教學生作文的時候,常常讓學生寫完後自己出聲讀一讀,讀起來感覺不順的地方,多半是字句需要修改的地方,這種似乎說不清楚道理的教學方法,其實是本於中國語文的特點,源於自古以來的學習方法。雖然一開始學習寫作文,重在大的結構方面,字句上可以不必過於計較;但是到一定階段,字句上的講究也是有必要的。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鄧雲鄉在《清代八股文》中寫道:


據我幼年小學掛名,在家讀私塾的記憶,老師雖是師範畢業生,但教讀老書,還用老辦法。讀《論語》時,我一般每天讀四十到六十句,都能背誦如流。而有的小同學,讀三十句,背誦時還結結巴巴。而另外一名聰明記憶力特好的同學,每天讀百句以上,也能背誦如流,在四五個讀同樣書的學生中,就有三四中不同的差別,不同的進度,如果人多了,自然差別更大。而這樣按照學生不同智力的實際,不同數量、不同進度的教讀辦法,確實十分科學的。這樣既不限制聰明學生的讀書速度,又保證了智力較差的學生能踏實地慢慢掌握其學習內容。在教學效果上,比學校班級教育、留級生制度科學得多。


學古文,第一要義是「令學生自讀書」(呂思勉)。自讀書不是取消了教師的作用,教師是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的。鄧雲鄉所謂的「讀老書,還得用老辦法」值得我們今天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仔細揣摩。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是教的方法,而讀的方法、學的方法靠塾師每天在學堂上帶著學生重複實踐,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教學法和讀法。



對私塾的怨恨,更多地是對嚴厲的塾師的怨恨。對於兒時的進私塾讀經,文學家的回憶多帶有情感成分,學者的回憶多帶有理性的分析。朱光潛先生和鄧雲鄉先生對私塾讀經的描述是從教育經驗角度出發的。對比著看這兩種態度,是有深意的。


讓我們來看看沈從文讀了多少經。他四歲開始認字,六歲被送進私塾,從八歲到十歲,上了三年多私塾,讀過的書有《包句雜誌》《幼學瓊林》《論語》《尚書》《孟子》和三本《詩經》,最終他因為逃學被失望的父親送進了新式小學,斷送了讀經的前程。以現代人看來,沈從文上的幾年私塾,背誦了幾萬字的古書,足以奠定他的讀寫基礎。那一代人,無論是怨恨讀經還是歡喜讀經,都是從中受益的。沈從文從軍之後做文書職業,頭目的書房歸他獨享,讀書之多超乎一般人想像。有人提起沈從文,總說他小學沒有畢業,實則他在三年多私塾中奠定的語文功底,可能超過今天的大多數文科研究生。


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一個非常重要之點,即沒有足夠重視傳統、沒有正確地對待傳統。」(《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我的導師饒傑騰先生,也曾經給我們反覆說過這個觀點:語文教學是最具有民族性的,不能全跟外國學。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我國古代的讀經教育,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沿襲了上千年。古人對語文特點和學習方法有著深刻的體認,從教材到教法,其中包含著科學道理,我們的研究和繼承還遠遠不夠。


(本文轉自公眾號「李節語文清話」)


作者介紹


李節,1997年入首都師範大學,師從饒傑騰教授學習語文教學法、語文教育史,獲教育學碩士學位。現為商務印書館編輯,兼職《語文學習》雜誌特約編輯,曾任《語文建設》雜誌編輯。發表有語文教學法論文和文化評論多篇。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讀經:神童的事業?記憶的鍛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陸宗達先生講說文:「草」的含義,你知道嗎?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冬至大如年,餃子不等閑
梁實秋:共享快樂才是友誼的趣味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動漫女神,永恆不變的童年記憶!
六一記憶:少兒時代記憶最深刻的故事和經歷,你有嗎……
【視頻】你還記得這些童年記憶里的身影嗎?
《記憶大師》熱映:記憶移植真的能實現嗎?
記憶里 的你
你的記憶,你真的了解嗎?
童年的記憶,那些逝去的歡樂
科學家研究得出:按照生物學原理,人的記憶分成三類:遺傳記憶、免疫記憶和神經記憶
揭秘:胎記是前世的記憶嗎
你知道大腦的奧秘嗎?彩色 和黑白,哪個更容易記憶?
他們找了一堆人憑記憶畫出那些大品牌的logo,結果:?????
記憶中的年味!你還記得這些老家的味道嗎?
暖心的養老院,復古設計和項目,幫助記憶力消退的他們找回記憶
鄭爽專訪:對張翰的記憶已經模糊了!胡彥斌曾經是懂我的人!
曾經的溫暖,美好的記憶
【記憶】童年趣事
記憶里的中秋節,你還記得有哪些習俗嗎?
歷史無法抹去的記憶:淪落為俘虜的女兵,她們經過了艱難的心裡路程!
記憶中的老成都,10大經典小吃,這些才是真正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