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相信大家今天都被「電影評分網站被曝惡評傷害了電影產業」,這則新聞及後續的一系列跟進動作刷屏了。


Sir不再贅述。


對於這種事,Sir從來只有一個立場,堅決擁護自由表達的權利,無論電影,還是評論。

各種觀點你們一定聽過不少,Sir以又一個例子(嗯,為什麼說又呢)來證明。


一部可能高分的刑偵劇,是如何被限制到及格線水平的。


也許有人看過了——


《法醫秦明》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今年最火網劇之一,據悉,第一季網路點擊播放次數已突破12億


豆瓣評分不低,7.1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最先發現它的是表妹,據說看了能減肥。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她沒騙人。

高能預警,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適。


地溝油驚現人手。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殺人分屍再油炸。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夫妻雙雙家中慘遭剝皮。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看了這些重口味的畫面,Sir的確飯量減了不少。


《法醫秦明》根據秦明的小說《第十一根手指》改編,與其說小說,不如說是工作筆記。秦明本人就是一名法醫,他寫小說的初衷,只是想將自己的工作內容記錄下來。


觀眾看到的獵奇,不過是法醫的日常。


在《毒舌電影》郵件採訪中,秦明表示,種種「重口味」早已司空見慣。


甚至——「觀眾僅僅是遭受了視覺上的挑戰,真實的法醫們還要經受嗅覺、觸覺上的挑戰,以及心理的挑戰。」


現實中,主人公破案,就是讓屍體說話的過程。


舉個例子。


一個在垃圾桶被發現的孩子,已經開始腐爛的屍體上,呈現出形態不一的傷痕。


這些死後才被人發現的傷痕,指向的是這個孩子生前的軌跡。


臉上的挫傷是跟學校混混爭保護費時被打的。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遍布雙臂和身體兩側橢圓形的傷痕,是在做拳擊陪練(人肉沙袋)時,被拳擊手套掄出來的。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屍體上發現的致命傷口,是高跟鞋造成的。


法醫再綜合種種推理得出證據,縮小範圍,揪出真兇。


其實,比起同類偵探劇腦洞大開的迂迴與曲折,《法醫秦明》樸實得過分。


二十分鐘的劇情,更像《今日說法》。


案情回溯。


有死人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刑偵過程。


可以先以這些石灰石為線索查起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最後以罪犯的人生故事划下句號。


他的每一分錢都是我給的


如果沒有我 他早就餓死了


是我讓他活到了現在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樸實也有樸實的好,至少不會瞎編到離譜的程度,看多了,還能增強警惕性(比如表妹現在一到辦公室就主動把窗帘拉下來)。


但到第9集之後,水準急速下滑,完全看不下去。


許多屍體畫面莫名其妙被打上馬賽克。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不知道的還以為Sir在看A片


被修改的不止是重口的畫面,還有劇情。


看過的朋友都清楚,除了每集獨立子案件外,貫穿全劇的還有一條關於秦明身世的主線:


第三集中,三人組來到工地查案,天下大雨,秦明不肯下車,同事林濤的解釋是,秦明對下雨天過敏。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秦明在車裡神色緊張,閃現對父親的回憶。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還有貫穿全劇的臼齒——連續好幾個案子,兇手都留下後槽牙。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乃至審訊室里兇手對秦明的逼問:


沒想到連你父母的仇


你都還沒有報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後槽牙、連環殺人案、秦明父親之死,當這些線索糾纏在一起,指向的,既是秦明「反社會」性格的形成,也隱隱暗示出幕後大Boss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結果呢?


全劇終後,我們期待的爆點,淪為啞炮。


如網友吐槽,終極大boss僅僅是一個精神分裂的潑婦,她的犯罪動機堪稱荒謬——她花上四年時間,布下重重謎局,就為了替未婚夫報仇。


她未婚夫因涉嫌強姦並殺害五個女人,在婚禮現場被警察逮捕,而案子的法醫,就是秦明。


於是她認定是秦明毀了她一生的幸福。


這大概是Sir看過的2016最感動中國的告白。


我根本不在乎真相


他仍舊是那個我最愛的人


我不管他對別人怎麼樣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為了復仇,她不惜辭去醫生工作,變賣家產;為了嫁禍秦明,她順手替他查明父親的死因。


又特地找了一個冤大頭,幫他移植「仇人」的造血幹細胞,傳授犯罪手法,再嫁禍給秦明。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點擊播放 GIF/1K



這年頭,捐個造血幹細胞還捐出仇人來了?


在回復採訪中,作者秦明揭開了結局爛尾的一大原因。


原著的主線案件是不可能在網劇中呈現的,所以網劇必須要更換主線。


為什麼原著的主線不可能呈現?


我們知道,原著小說中,真兇不僅是一個為愛痴狂的女人,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雙性戀


她復仇的動機,也不只為強姦犯未婚夫報仇,更因為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被醫生誤診後死亡,精神遭受重擊。


換句話說,是極度的痛苦塑造了她極端的性格。


但在網劇中,這個由社會與個人共同參與的悲劇,完全被推卸到一個「非正常人類」身上。


我們看到一個完全不可理喻的女人,為了一個強姦犯,苦心謀劃數年,搭上自己的一切,去毀掉別人。


與此同時,因為種種場外原因,比如不能動搖主角秦明身上的正義屬性,諸多伏筆半途而廢。


後槽牙梗有去無回;大boss偷偷提取秦明指紋之後沒有照應;連秦明殺父仇人之死,也沒有交代作案細節。


這不是刑偵類的影視劇第一次遭受如此待遇。


前不久的電影《少年》,警察張建宇和有夫之婦韓雲這段車裡的偷情戲被刪除。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點擊播放 GIF/1K



為什麼,可能因為「會損害警察的公眾形象」。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再早之前,《餘罪》《滅罪師》《心理罪》等網劇被整改。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也因為觸犯禁區。


《心理罪》導演五百曾透露,劇集遭下架接到的修改意見包括但不限於:警察不能罵髒話,審問的時候不能用暴力。連環殺手是精神病人,有歧視精神病人的嫌疑。


一方面不能歧視精神病人,一方面又不能完整呈現犯罪動機。


坦白講,這道難題,無解。


怪不得在國產刑偵局中,我們看到的反派,大都是罪有應得的神經病,而正派,99%又是被偉光正架起的「完美人設」。


都是一幫沒有血肉的木偶,我們看到一個個碩大無朋的符號漂浮在空中。


是被誰架空了真實,答案不言而喻。


Sir並不是說,擺脫審查,國產影視劇就能立即質變,但Sir敢肯定,如果一直被審查束縛,那國產影視劇將永遠負重前行。


僅以我們掛在嘴邊最多的兩個榜樣國家為例,美國與韓國,他們電影工業的起飛,都與廢除審查、實行分級脫不了關係。


詭異的是,時至今日,仍有人為審查的合理性助威。他們的理由與審查的初衷如出一致,堵住「不好」的,這世界就能變好。


掩耳盜鈴不是被我們當成笑話嗎?


回到今天的爭議,是誰讓中國電影票房不進反退,是惡意的批評嗎,如何界定批評是否惡意,難道堵住所有不好的聲音,就能讓中國電影突飛猛進?


在今天 ,又有哪一種產業是由閉關鎖國實現繁榮的?


曾被封殺的陳佩斯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你能限制觀眾看什麼,但不可能強迫觀眾看什麼。


這不讓播,這不讓評,那觀眾最後,只能選擇什麼都不看。


如果電影是藝術,那就尊重創作者的內心,不該任何妥協。


如果電影是商業,那它的審查者只有一個,觀眾。


除此之外,任何加諸在電影身上的聲音,都是噪音。

不是批評,是不自由害了中國電影 點擊播放 GIF/2K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追劇的,搜狐視頻有


編輯助理:漢尼拔不出來、美少女壯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舌電影 的精彩文章:

今年壓軸的美劇怎麼還沒人安利
不敢相信我們曾有過這樣大膽的動畫
從來沒一部片讓我感覺做中國女人好難
這導演拍片真丑,深深引起了我的尊敬
一部羞羞小電影竟然拍出了人生的高度

TAG:毒舌電影 |

您可能感興趣

看了這部電影,不得不說說「污」是倭國全部能量
要不是看完了整部電影,差點以為這種「不倫戀」是島國片才有的劇情
中國太需要這樣的電影,可惜拍不出
這部電影不被禁的話,中國電影也許是另外一個樣子
關於自我成長,這十部電影你不得不看!
這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再不去看就晚了
中國人不得不看的電影,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的這段歷史
又是真人電影,這次還是中國出品
終於有一部電影,講中國人買不起房子慘,買得起更慘
不是在開玩笑,桌游《三國殺》也被拍成了電影
與「暴力」才不是這部電影的唯一看點
國人喜歡科幻電影,就是拍不了,只因我們講究因果循環!
二月最不能錯過的電影,對,我是說這部!
那些關於狗狗的電影,不得不看
有的電影,情侶就是不能一起看!
我迷上了這部電影,不只是因為顏值和音樂
看完這部不斷反轉的電影,我再也不敢暗戀了
自然界中十大真實殭屍案例,並不是電影所說的那樣
他是第一大將,電影中不能出現真名,正名後,電視劇越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