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研究的浪漫情懷

科學研究的浪漫情懷

科學研究的浪漫情懷



那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街小巷,紅色的房子,綠色的樹,藍色的天空,街道上飄過的長髮,風吹起的衣角,綠樹的婆娑,青春的面容,一個多麼五彩繽紛的世界。心中忽有所思,從事科學研究是應該有一種情懷的,是那種理想主義情懷的,甚至是浪漫主義夢想情懷的。走在研究的這條路上,是不是應該有這樣的情懷呢?還應該有什麼呢?

科學研究還是需要一點理想主義情懷和夢想的。譬如,春季播撒種子,就應該夢想秋收的季節,夢想秋天田野上無邊的麥穗,夢想走在鄉間小路的光景---詩情畫意。從事科學研究,雖然面對的是無聲的儀錶儀器,面對的是枯燥的實驗數據,但是就是要從中發現奇蹟,探索出一番不同的天地。但在現實社會中,面對各種境況和遭遇,有很多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忘記了初心,漸漸地入俗,在紅塵滾滾中漸漸地少了一種情懷和夢想。奧巴馬的精準醫學,其實這是對當今醫學共同體提出的一種遠大理想和目標而已,其本身是對科學的一種理想主義的期望和追求,是奧巴馬的浪漫情懷和遠大夢想。因為,對待疾病,其病因機理,至今我們還有很多很多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我們能夠從源頭上進行甄別,對號入座後才能精準地對病下藥。試問,政治家提出的精準醫學和科學家提出的靶向治療有什麼根本區別嗎?一個是屬於科學的理想,一個屬於政治的理想。一個從事科學的研究者,如果沒有一種情懷,沒有一種理想,他會有什麼收穫呢?


科學研究還是需要一點信仰和熱愛的。理想主義的情懷和夢想來源於內心的信仰和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自然的認識和把握---大道就在前方。早期歐洲有許多科學家,如哥白尼、布魯諾等,他們傾其畢生研究宇宙自然,因為他們感覺到有一個世界是獨立於人類之外的世界,它們不屬於某個人,它們有自己運行的規律和特點。事物內部客觀的規律不是主觀臆想和隨意捏造,而是來源於實踐。因而,他們相信真理的存在,他們相信道的存在,他們看見了高山,但沒有高山仰止,而是向上求索。於是他們有了無畏的力量,敢於面對宗教權勢,敢於獻身科學。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理想屬於思想,終歸是理想,是天馬行空。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切還需要實踐和時間來檢驗。


科學研究還是需要唯實的精神。科學離不開唯實,科學離不了驗證。愛迪生的故事就無需多說了,為了研究可靠的燈絲材料,對近千種的材料進行反覆試驗。居里夫人為了提煉放射性元素鈾,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刀實槍的干。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我做起,不是隨便說說的。務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提倡的,而且是應該踐行的。真理豈是任人擺弄的玩偶!科學試驗結果要經得起時間的打磨和推敲。縱雖能騙得了一時,但騙不了一世。冬天的雪豈能永遠覆蓋在大地上!?

科學研究是浪漫的嗎?當你感覺到它有趣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很浪漫,因為你在接近它,似乎正在與之共舞;反之,當作為職業,當你為之躊躇,為之身心俱疲之時,你會覺得它痛苦無比。這恰如熱戀中的人兒,她忽遠忽近,忽左忽右,如迷霧一般,讓你不知所措,甚生厭倦。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科學研究還是需要一顆學習和好奇的心。在一顆好奇心和玩心的驅使下,在一顆虔誠信的信念下,上下求索使得一個人不斷學習和追求。專利局工作的愛因斯坦,一定覺得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裡隱藏著許多奧秘,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現象和規律;法布爾則經常幾個小時地在田野上平心靜氣地觀察那些小昆蟲,因為他發現向自然學習更有意義,自然是最大最好的學堂。


閱讀經典,查閱資料,進行實驗,反覆驗證。學習讓我們深刻、覺醒。


科學研究還是需要方法和智慧的。2010年物理學諾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 (Andre Geim),他們經常利用星期五的『業餘』時間研究干興趣的試驗。其中之一就是研究厚度極其薄的樣品導電性。為了測量單原子層石墨烯二維體系的導電特性,需要製備單原子層或者接近單原子層的樣品,他受到同一組製備電鏡樣品師傅的啟發,心生智慧,利用非常簡單的膠帶撕薄膜的方法成功地製備了樣品。所謂道不遠人。他們反覆進行試驗與測量,是為了得到可靠可信的結果,而不是為了拿到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數據。科學研究不能簡單地靠機遇撞大運。

科研還需要打破個體思想上封閉的堡壘。看了一段一百多年前量子時代到來的歷史記錄。德國物理學家麥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為了探究黑體輻射涉及到的量子起源問題,給許多同行寫信探討,比如給維恩(Wien),給愛因斯坦,給保羅·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還有洛侖茲(H. A. Lorentz)等。他們在信中廣泛探討其中涉及到的問題,「諧振子的理論並不足以推導正常譜中的能量分布定律,引入的有限能量子是額外的假想……」;「你的單分子激發輻射真是讓我感興趣…...」這裡沒有交易,這就是他們內心的追求和嚮往,這些東西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這就是他們的圈子,這就是他們那些大男人之間最浪漫的事兒---鴻雁傳書。這與今天科學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科學研究需要放下自己,以平和之氣,以平常之心待之。我們今天是不是有許多人在端著什麼,手裡沒有端著,心裡也在端著,心裡沒端著,夢裡也在端著。


科學研究雖說還需要從底層做起,但同樣需要有心懷宇宙的胸襟和仰望星空的力量。沒有人是無緣無誤、天上掉餡餅取得成功的。同樣,科學研究更需要吃苦、忘我的精神,更需要嚴謹求實、客觀的態度和作風。科學研究更需要對未知世界追求的一股勁,一股鍥而不捨上下求索的一股勁,一股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說白了,科學研究還是需要一種忘我的精神和幹勁。2014年物理學諾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就是有一股不信邪的勁,一個人單幹!冥冥之中,他的期待,他的夢想,就在前方。


科學研究需要勇氣和底氣的。勇氣和底氣來自於自身對大自然的認識,相信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和其自身的特點,而這個特點是能夠被人掌握和理解的。這個勇氣和底氣也來自於相信人類自身有能力能夠探索出物質世界運行的內在規律。


道法自然。人類本身來源於自然,向大自然學習,然後才會有人類超越自然。


人們總是把科學與藝術聯繫在一起,難道科學真的可以浪漫嗎?二者相比擬的東西雖然不少,但畢竟有天壤之別。藝術,比如一幅畫作,無論是畢加索的《夢》,還是梵高的《星空》,亦或是徐悲鴻的《奔馬》,關注的是美感、形態、意境,關注的是意識流和遐想。科學關注的是那些力、粒子、對稱、平衡、時頻、方程、或者優美的曲線,關注的是事實和客觀規律。畫,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而科學是更多地為了讓人理解和應用。一個直接,一個間接;一個外在,一個內在;一個無常,一個有常;一個風流,一個嚴謹;一個張揚,一個含蓄;一個浪漫,一個規矩;一個會讓人賞心悅目,另一個則會讓人痛苦不堪。但都需要立意和創作。據說,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為了完成他的成名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花費了近三年的時間去考察和創作才完成。科學與藝術相同之處是,無不傾注了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心血。

一件藝術品可以被欣賞和拍賣,但一個公式,一個模型能夠被欣賞和拍賣嗎?科學能被拍賣嗎?科學的畫作是科學家構想的模型和它的解,只有理解它的人才會去欣賞它。


之所以把科學與藝術相比擬,我想不過是科學男的情有獨鍾罷了,是理工男的一種浪漫情懷而已。然而,就是這種浪漫才讓科學成為並不那麼枯燥的一門學問。人們今天越來越離不開科學與技術了。


科學就是藝術,豈止?科學超越於藝術,科學的價值遠遠大於藝術。


科學研究的本身或許沒有什麼浪漫的事,只有觀察與發現,只有事實與數據。但科學的人生是否能夠浪漫一些呢?擁有浪漫的情懷呢?

普朗克的心裡只戀著那個量子,他只與那個伴侶---黑體----一起輻射,一起共舞,從日出到日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當選對美國科技發展的影響
研究稱未來喜馬拉雅山冰湖或將繼續擴張
中東將運行首個同步加速器
人類瞳孔自動具備節奏感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催眠術的科學研究
基礎研究、哲學與科學傳播
科學家對「笑」的研究
瘋狂的科學
牛頓沉迷神學,錢學森研究特異功能,盤點大科學家的神秘研究
科學家故意製造的偽科學
黎樂民:理論與計算化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學科重要研究前沿
曾紅葵: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大科學」
錢學森院士:技術科學的研究之路
自然科學如何助力歷史學研究?
斯坦福科學家發布用於藥物研究的深度學習演算法
科學研究及科研人員的素養之我見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環境科學:前沿科學問題及研究熱點
英帝國環境史研究——以殖民科學研究為中心
物理學與腦科學裡的「美」與「丑」
科學家為我們解密愛的科學原理
科學家呼籲:將微生物學研究作為精準醫療的補充和延伸
揭秘人類科學上製造的「科學怪物」
做高品位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