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在日前由健康報社主辦的「家庭霧化故事匯之問診達人秀」的全國總決賽上,9名拿到決賽入場券的選手都是青年醫生中的問診達人,不僅問診過程思路清晰,而且大多頗具親和力。儘管如此,由國內資深兒科專家組成的評委團依然提出了一些建議,而這些大多是青年醫生容易忽略的問診細節。我們簡單梳理如下。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語速

不必追趕「華少」

在點評時,有多位評委都提到了選手們語速過快的細節,這讓觀眾和選手都有些意外。不過仔細想想,假設真的是在診室中,當本就焦慮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就診時,嘈雜的環境、哭鬧的孩子,如果再碰上連珠炮一樣的醫生,他們會不會更加恐慌呢?

點評專家說,一定會的。因為在醫院,即便你是個很年輕的醫生,也是患者和家屬的「主心骨」。當你語速飛快,甚至像「華少」那樣交代病情時,患者很難全部理解你的意思,或許他們還會在心裡嘀咕:到底有多嚴重,連醫生都急成這樣了。

點評專家說,千萬不要低估自己的狀態對患者和家屬情緒的影響,在診室里鎮靜自若、語速適中的醫生,才是能讓患者放心的。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急茬

先處理再「說」

醫院裡尤其是急診中,會遇到一些緊急或者患者癥狀嚴重的情況。比如此次比賽中有個虛擬病例是個明顯喘憋的孩子,患兒媽媽急得幾乎坐不安穩。此時醫生可根據經驗判斷,請護士幫忙先處理患兒,至於安慰患兒媽媽、簡單問診等,都可以在處理之後進行。這樣不會貽誤病情,也更容易得到患者家屬的支持。

點評專家說,在很多時候,缺乏醫學常識,會讓病情的嚴重程度在患者家屬眼中無限放大。遇到這種情況,即便醫生心裡清楚不是緊要關頭,也應該尊重家屬的意見,先行處理再問診,否則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問診

避免「雞同鴨講」

這次病例大賽中,有幾個模擬病例設置的是哮喘,這是一種多有家族史的疾病。問診中有的醫生簡單問了爸爸、媽媽有沒有哮喘,有的醫生則全面詢問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情況,而且不僅問了哮喘,還問了過敏性鼻炎以及其他過敏疾病。

從醫生的角度看,有沒有家族過敏史就代表了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等一系列疾病,多說似乎很啰唆。但換個角度看,患兒家屬未必了解得這麼清楚,醫生沒問到,他很難主動說出來。所以,點評專家的建議是,不要高估患者和家屬的醫學常識,問診和病例彙報不一樣,你需要用更通俗、更全面,甚至方言細細地問,因為這些線索會影響你的診治判斷。

隨訪

重要的事說三遍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無論是哮喘還是其他慢性疾病,讓患者堅持治療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很多人在癥狀好轉後,會立刻忘了吃藥、複查、病情監測。當病情複發時,患者認為是醫生沒治好,醫生則抱怨患者不聽話。

所以,評委老師告訴我們,當患者第一次確診某種慢性病時,醫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告訴他堅持治療的重要性、複發的風險,或者確保他能參加患者教育活動,這樣才能避免患者不小心忘了吃藥,才能讓你的治療有效,才能讓他不把你當成「破醫生」。

總之,聽了十幾位評委的犀利點評才發現,原本看起來很完美的問診,竟然還有那麼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問診達人真的不好當。

鏈接:

我是問診達人 我有我的經驗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參加這次問診大賽,一路走來,老師們的精彩點評總能給我新的啟發,將這些經驗之談和自己的臨床實際結合起來,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問診水平在不斷提高,因此,在問診時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病情變化快,體溫升高迅速。很多來就診的患兒家長都是心急如焚,甚至情緒急躁,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細節可以稍加註意。

1

要注意和年輕父母的溝通。

比如我在大賽中遇到的患兒先是發熱,未做任何處理就急匆匆來了。此時就不能一步步問診了,於是我先處理了緊急情況,待孩子體溫穩定,家長情緒也隨之安穩,才進一步溝通。

2

問診別讓患者家屬牽著走。

有些家長思緒混亂,回答問題時前言不搭後語。此時千萬不能跟著家長的敘說走。應該釐清自己的思路,有順序、有重點地提問,讓自己在問診中起主導作用。

3

問診別急,

有些話多說一句就清楚了。

在與家長溝通中常常會有比較粗心的家長,他們記不清用藥和發病時間。此時,為了做鑒別診斷,就要更有耐心地細細啟發家屬,幫助他們回憶並完善病史。

4

親切溫和的態度和

鼓勵的語言都有用。

在做一些檢查前,家長會有不少顧慮,他們會問要拍片子嗎?有輻射嗎?此時認真解釋一下做檢查的理由,取得家長的充分信任,對後續的順利治療都會有幫助。

5

詳細交代注意事項。

雖然問診時間有限,但疾病轉歸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等,一定不能不說。尤其是兒童患者病情變化快,提前交代可能的轉歸或併發症風險,可以讓患者家屬提早做好思想準備,才不會有後期的疑問和不配合。

文/健康報記者 鄭穎璠

圖/源自網路

問診里的這些學問,醫患都該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出現決策失誤?教你跨越心理陷阱,謹防「決策近視」
病毒性心肌炎,試試針刺輔佐治療
面對癌症,人工智慧留給我們多少想像空間?
艾滋病容易盯上哪些人?規規矩矩就絕對安全?
因為科技,艾滋病再也不是「世紀瘟疫」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痰的診斷,還有這麼多學問
原來七夕節送花還有這些學問!男子竟明知道這些學問 卻為何還
把佛學當作一種學問在研究,那就顛倒了
孩子洗澡學問多,這些事情你做到了么?
這些添加輔食的學問你都知道嗎?
去醫院看病的學問
洗菜也是一門學問,這些方法你都造嗎?
看病是學問,去醫院看病您得這麼做才能事半功倍
飲料包裝里的這些學問你都了解嗎?
明燈醫學:好好洗澡,也是一門養生學問
原來在廚房裡做飯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和學問,記住收藏這些小竅門
吃素的學問,你懂嗎?
家裝中的掛畫也是一門學問,這樣掛會破壞風水,你還不學學嗎?
看完才知道原來狗排便還有這些學問
接孩子放學也是一件很有學問的,一定要好好的看看
學問就像一隻雞
嬰兒帶帽子的學問,媽媽必須學起來!
關於輪胎的這些學問,不知道就虧大了!
寶寶打疫苗的這些事兒,竟然有這麼多學問!